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風起雲湧> 第189章 監郡禦史

第189章 監郡禦史

  “哥古達,老子要你的命!”


  一聲激烈地金鐵交鳴之聲響起,沒想到年邁的格烏魯竟然擋住了哥古達必殺的一刀。欣喜若狂的格烏魯挺刀直上,意欲一刀將哥古達斬於刀下。


  然而格烏魯忘記了他的年齡,心有餘而力不足。哥古達搶在他之前飛刀斬下,利刃剖開胸腔地清脆聲中,哥古達的彎刀輕易地剖開了格烏魯的胸膛,殷紅的血珠從冰冷地刀刃上滴落,哥古達的嘴角綻開殘忍地冷笑。


  “父親……”


  正在拚殺的格烏卡突然看到格烏魯倒了下去,狂怒地將一名鮮卑騎士一刀兩斷,朝著哥古達就撲了過來。


  “去死!”


  兩個人同時嚎叫著,哥古達目露猙獰之色,手中彎刀再次飛斬而出,直取格烏卡的咽喉要害,麵對著哥古達疾斬而來的彎刀,格烏卡眸子裏倏然掠過一抹不可察覺的狠厲之色,竟然對這一切視若無睹,手中的彎刀朝著哥古達砍去。


  ……李立的大帳裏,巨大的燈芯在油燈裏熊熊燃燒,整個大帳如同白晝。荀彧、荀攸、蒯良、蒯越、辛評、辛毗等人分坐在兩旁邊,大家的神情都很嚴肅,兩隻眼睛緊盯著李立,聽他說著一個重大的問題,


  “各位軍師,由於我們的到來,幽州的糧食價格一路飛漲,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糧食問題,我們的一百多萬屯田兵恐怕就會挨餓,甚至造成動亂。所以今天請大家來,就是商量如何穩定糧食價格,保證我們的糧食供應。”


  “將軍大人。”


  李立剛剛說完,蒯良就站了起來,走到了帳篷的中間。由於李立安排蒯良和蒯越兩個掌管幽州政務,所以他們迅速了解了幽州的情況。


  “將軍大人,不管是哪裏的黃巾軍俘虜,他們都搶劫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再加上將軍大人向各州、郡索要的糧草,完全能夠滿足屯田兵的一年之需要。直到目前為止,屯田兵並沒有在街上買糧,所以街上的糧食漲價,是有人想借屯田兵為由,借機賺黑心錢。”


  “由於今年黃巾倡亂,土地欠收,幽州許多郡、縣沒能如期征收田稅,致使郡、縣糧倉空空如也,所以幽州各郡、縣官吏、郡兵、縣兵沒有了糧食,他們才成了主要的買糧者。我們要立即按田畝征收糧食,等各郡、縣官庫裏有了糧食,糧食價格也會穩定下來。”


  蒯良的意思很明確,如果把今年的田稅收起來,各郡、縣的官吏、郡兵、縣兵就不用買糧食了,如果隻剩下城鎮居民買糧食,他們的消費能力有限,市場上的糧食價格也漲不起來。


  “不過將軍大人,幽州百姓上半年遭受黃巾之亂,下半年又遭受烏桓人、鮮卑人搶劫,確實苦不堪言,能吃飽飯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再增加田稅,恐怕他們又要挨餓了。所以我建議,今年就按朝廷製定的征收標準,按每畝收成的二成征收。”


  李立點了點頭,讓蒯良坐了下來。他也聽江立談起過,那些小門小戶的自耕農,雖然每戶隻有一小塊土地,可是不僅產量低,還有一半的土地閑置輪作,也僅僅隻是混飽肚子而已,再向他們增加征稅,確實於心不忍。


  那些自耕農的土地,都是朝廷授於的業田,他們是朝廷稅賦的主要來源。本來朝廷隻征收二成,結果地方各級官府層層加碼,到老百姓的手裏,一般都是三到四成,更有的高達六半。


  “我同意蒯良先生的意見,不過我想稍微調整一下征收辦法。對於占有土地在一萬畝以下的人家,我們按二成征收,而對於占地在一萬畝到二萬畝的,我們按四成征收,對於占地二萬畝到三萬畝的,我們按六成征收,對於占地三萬畝以上的,我們按八成征收。”


  “啊……”


  所有的軍師都大吃一驚,對於這種征收辦法聞所未聞。不過他們很快就明白了李立的意思,這是李立要限製豪門、士族。然而,他們覺得李立的想法行不通。蒯越連忙地站了起來,快步走到帳篷的中間,有些激動地說道。


  “將軍大人,你想過沒有?那些大戶人家都有好幾個老婆,兒子更多。一旦你的辦法公布出去,他們肯定馬上就會把土地分到他們的兒子手裏。到時候,他們每家的土地都不到一萬畝,我們還不是隻能收到二成的糧食?”


  還沒等蒯越說完,蒯良也站了起來。蒯良、蒯越兩兄弟就是荊州的豪門,李立的政策無疑於踩著了他們的尾巴,革命革到他們的頭上來了。蒯良衝著李立一拱手,幾乎有些衝動地說道。


  “將軍大人,鄉紳、士族是朝廷的支柱,是天下社稷的穩定力量。從這次平定黃巾叛亂,將軍大人就應該知道他們的力量該有多麽強大。將軍大人如此征稅,難道不怕得罪天下的鄉紳、士族?”


  “嗬嗬……”


  李立笑了起來,朝他們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李立知道,幽州的好多豪門、士族有人在朝廷這官,如果處理不當,肯定會引起他們的反彈。李立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地說了起來。


  “如果僅僅隻是為了征收田稅,我這種征收辦法肯定行不通。那些豪門、士族隻要把土地分給自己的子孫,我們也隻能收到二成的糧食,還得罪了天下的豪門、士族。”


  “各位軍師也知道,如今天下流民遍地,群賊四起,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地方官吏貪贓枉法、橫征暴斂,逼得百姓沒有活路。而那些豪門、士族則勾結官府,偷稅漏稅,把田稅負擔都轉稼到百姓身上去了。就以幽州為例,這些豪門、士族不僅偷稅漏稅,而且還操縱糧食價格。”


  “自秦、漢以來,商鞅、桑弘羊、董仲舒、王莽都提出過抑止豪門、士族的土地兼並,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乃豪門、士族力量太過強大,他們甚至能夠挑戰朝廷權威,使得改革不了了之。”


  “你們可以掰著指頭數一數,如今朝堂之上、州郡長官,有幾個是出身寒門的?朝廷選拔官吏的製度雖然很完善,可是各地推薦的孝廉、茂才哪一個又不是豪門、士族?”


  “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這些鄉紳、地主、士族、豪門構成了我們的社會支柱。平民百姓就是想參與,恐怕也沒有那個能力。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大多數的鄉紳、地主、士族、豪門受過教育、熱心公益、品德高尚、學問豐富、主持正義、辦事公平,是鄉村社會穩定的基石。”


  “孟子曾經說過,有恒產者,始有恒心。隻有財產較多的人,做事才有責任心,因為他要對自己的財產負責,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對自己的聲譽負責。”


  “因此,我準備在幽州進行兩項改革。一是農業稅實行累進稅率,一戶人家的土地越多,田稅越重,以達到限製土地規模的目的。當然,我們允許這些豪門、士族分立門戶,以確保每一戶人家的土地不超過一萬畝。同時開征工商稅,對於工商業者按營業額的二成收稅。”


  “另一項改革是在各郡成立禦史府,凡是家庭占地在一千畝以上的,交納二成以上田稅的鄉紳、地主、士族、豪門;凡是從事工商業者,交納工商稅收與一千畝土地數額相當的,凡是為國家、為社會作出過貢獻的官吏、將士,每家可出一人擔任監郡禦史。他們的職責就是對郡縣官吏進行監察、任用、考核、獎懲、罷免,同時向朝廷推薦孝廉、茂才。他們的工作方法就是無記名投票,一人一票,過半數通過就行。”


  這一下,所有的軍師都有些驚諤了。雖然朝廷在每個郡都派有一個監郡禦史,不過那些監郡禦史往往與太守勾結,使得禦史製度名存實亡。而將軍大人設置的監郡禦史府,禦史可就太多了,再想勾結也很難。而且實行票選製度,勾結幾個人也沒用。朝廷田稅完全由這些禦史自己出,他們還會與太守勾結嗎?太守如果貪汙,那可是禦史們自己的錢喲。


  對於普通老百姓麵言,隻交二成田稅可是他們的夢想。他們占有小塊土地,自勞自食,產量越高,他們經濟上收益就越多。因此,他們在生產上有較高積極性,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秩序的長期安定,對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自耕農是一個小生產者,經濟地位極不穩定,稍遇天災人禍,即有破產可能。他們往往成為高利貸者勒索的對象,致使他們賣田賣地,甚至賣妻鬻子,也有的在苛捐雜稅和繁重徭役負擔下,為了逃避壓榨,被迫棄地逃亡。


  李立在黃巾軍俘虜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絕大多數黃巾軍的將領和士兵都是自耕農,而鎮壓黃巾軍的官兵和鄉勇都是來自鄉紳及其佃農。因為他們租種地主們的土地,隻向地主交地租,不向官府交田稅,就是有什麽災害,也是地主的事,所以佃農們逃亡的要少得多。


  真正地說來,在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農村穩定的最佳結構應該是官府——地主——佃農。官府直接找地主收田稅,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而地主要麽雇工生產,要麽出租佃農生產。而對於雇工和佃農而言,誰給的工錢高,或者誰的地租低,就去為誰幹。


  就在大家還在回味李立的話的時候,荀彧站了起來。自從跟著李立,他們叔侄倆一直刻意保持低調,聽了李立的辦法,他也覺得可行,然而他還是有些疑問。


  “將軍大人,你設計的製度雖然很理想,可是朝廷曆來是重農輕商,你讓商人也當禦史大夫,這不是鼓勵人們經商嗎?那還有誰願意去種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