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風起雲湧> 第366章 互利互惠

第366章 互利互惠

  “大總管,你們還是換身衣服吧,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天下人都恨太監,李立可不想給自己招來麻煩。等張讓等六人換上了士兵的服裝,他揮了揮手,果斷地命令道。“傳我的命令,全體騎兵搜索前進。出發!”


  ……


  董卓帶著自己的親兵也趕到了邙山,可是尋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卻找到了不少的朝廷大臣們。這些大臣們也是聽到了消息,跑出來勤王救駕的。


  天亮以後,出城尋找皇上的大臣們越來越多。董卓的親兵和朝廷大臣們來到了一個叫著北芒阪的一方。突然看到了萬份狼狽的少帝劉協一行人,正沿著山路向南趕來。


  自倉惶出逃,流離失所,少帝劉辯便精神崩潰。張讓被閔貢追殺,少帝劉辯恐懼不敢發話,一直提心吊膽著隨著閔貢前行。行至北邙阪,少帝劉辯仰頭又見董卓大軍。這些西涼精銳,個個精悍,殺氣逼人,少帝劉辯不認得董卓,以為這些士卒又要殺他,頓時嚇的大哭起來。


  大臣們連忙上前拜見皇上,這才令劉辯稍安。可是董卓打馬上前,看到驚恐的皇上,心中頓生輕視之心。他竟然連馬也沒有下,隻是在馬上抱了抱拳,大聲說道:“請恕臣有盔甲在身,不能行大禮。”


  袁隗本來就不願意董卓帶兵前來,見到董卓如此無禮,心中立即火起。他連忙上前,強壓怒火,冷冷地說道:“天子年幼,受此磨難已是不安,你還是速速帶兵離開,切莫要再驚嚇天子。”


  董卓好不容易得到了天子,怎麽會輕易放棄?這些大臣們都沒有帶兵,隻有他手中有兵,豈會令袁隗如願,當場反駁道:“你們這些人身為朝廷大臣,不能輔佐皇上,卻令皇宮血流成河,致使皇上在外流亡,此時有何臉麵讓我退兵?我若退兵,若是洛陽再起殺戮,卻該如何?”


  袁隗等人無言以對,麵對董卓的騎兵,雖然憤怒卻也無可奈何。而些時朝廷的所有兵馬,都已經被袁紹調到了樂平觀,不是包圍,就是被包圍著,洛陽城中也隻有少數士兵,誰也不敢把董卓怎麽樣。


  董卓不再理睬這些朝廷大臣們,走上前來與少帝劉辯說話。可是少帝劉辯驚嚇過度,根本不敢正視董卓。特別是剛才董卓蠻橫地對待朝廷大臣,更是令少帝劉辯恐懼,以至於說起話來語無倫次,讓董卓越發地輕視起來。


  也許是年紀太小,劉協倒是一點也不害怕,顯得非常從容。於是董卓又與陳留王劉協交談問起事變經過,劉協一一回答,從始至終,毫無遺漏。董卓十分高興,覺得劉協賢能,而且又是由董太後養大的,他認為自己與董太後同族,於是心裏有了廢黜少帝,改立劉協為皇帝的念頭。


  董卓曉得那些洛陽的大臣們多依附袁隗,也不再多言,隻是揮手召喚來無數兵卒,團團圍住天子車駕,護送天子回皇宮。而把那些大臣們趕得遠遠的,連一直護送天子的盧植和閔貢也不例外。


  ……


  李立率領幽州、並州聯合騎兵趕到洛陽北門的時候,守門的將領告訴他,皇上已經被董卓從西門護送進了皇宮。而且已經下令,沒有皇上聖旨,任何軍隊不許進城。


  曆史依然沿著自己的軌跡前進,並沒有因為李立的加入而改變。一時之間,李立也有些茫然了。張半仙從昨天就開始尋找,卻沒有找到皇上,最後皇上還是落在董卓的手裏,難道這就是天意?

  “既然皇上已經回宮,我們也領兵回營吧。”望著巍峨的洛陽城牆,李立微微笑了起來。在內心的深處,李立此刻確實沒有興趣進入洛陽。既然天意讓董卓成為壓垮大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自己沒有必要來爭這個罵名。


  “驃騎將軍,你可不能就這麽算了,決不能讓皇上落入董卓這個奸賊之手!”張讓一聽李立宣布回營,連忙跑上前來,急切地說道:“董卓殘忍嗜殺、凶殘不仁,滿懷私欲和野心。一旦皇上落入他的,則皇上危矣,天下危矣。”


  “大總管,沒有皇上聖旨,我們也不能進城啊……你總不至於讓我們攻打洛陽吧,那可是大逆不道的死罪!”李立可沒有張讓那般的心事,他才不關心皇上的死活,他們世世代代作威作福,也該付出些代價。


  董卓帶著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一回到皇宮,立即召集百官齊聚嘉德殿,商議洛陽大亂之後的善後事宜。天子因為受到驚嚇,待在長秋宮休息,朝議由太傅袁隗主持。


  袁隗大聲宣讀了這幾天來洛陽發生大亂的始末,宣布了死於這場大亂中的奸閹、以及奸閹的門生子弟和屬於奸閹一係的大臣們的罪狀。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對攻打皇宮和殺死車騎將軍的逆賊們提出了誅滅九族的懲罰。


  同時,他也大力褒獎了前將軍、涼州牧董卓在平定洛陽叛亂、勤王護駕的功勞。袁隗懇請天子重重封賞董卓和其他參予平亂的有功之臣。並請求皇上大赦天下,如此以來,不管是縱火燒毀宮門、屠殺宦官的袁紹、袁術,還是僥幸逃得性命的宦官們,一律不再追究他們的罪過了。


  袁隗說完之後,尚書許靖拿著袁隗的奏章匆匆趕往長秋宮。自從中官被驅出皇宮後,為了保證何太後順利主持朝政,大臣們和太後之間的聯係基本上都由尚書台的幾位尚書暫為代理。在何太後懿旨沒有下來之前,嘉德殿就變成了大臣們聚集清談爭論的地方。


  朝廷大臣們圍在一起高談闊論,站在中間的董卓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立,一種無法融入士人的孤立。這些大臣們無一不是當朝名士大儒,個個學識淵博談吐不凡,自己不要說提出見解了,就是聽明白這些人的話都要費一番功夫,董卓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感覺。


  董卓退到大殿的一側,望著大殿內的大臣們,突然想到了大將軍何進,感覺到了何進的無奈和悲哀。何進和自己一樣,都是因為卑賤的身份而無法得到士人的支持,雖然何進想盡辦法征辟名士入府,絞盡腦汁想成為士人的一員,但最後他還是被士人無情地踐踏而死。如果士人願意幫他,他早就鏟除了奸閹,成了這洛陽最有權勢的人了。


  自己會不會也被這些士人踐踏而死?會不會被他們利用後無情地拋棄?董卓想起何進之死,心裏不由得一陣戰栗。何進說起來是死在奸閹手上,但真正殺死何進的卻是這些站在大殿內舉止優雅的士人們。


  在短短的三天內,士人們把洛陽城內奸閹和外戚的勢力鏟了個幹幹淨淨,可見他們早有準備,早有連根拔除奸閹和外戚之心。何進在即將成功的一刹那敗亡了,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究其根源是什麽?董卓認為何進是死在沒有掌控軍隊,沒有掌控權柄上。


  何進之死就是前車之鑒,從何進敗亡這件事上,董卓想明白了一件事。要想不死,就要有足夠鎮製士人的軍隊,要有足夠控製士人的權柄。現在洛陽隻剩下武人和士人這兩大勢力,看看自己今天這個樣子,要想讓士人接受和認同,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不久,許靖帶回太後懿旨。太後同意太傅大人的上奏,一切善後事宜都依太傅大人所議。並拜董卓為司空、參隸尚書事,與太傅大人同理國事。拜前司徒崔烈、丁宮為左、右尚書仆射,諸事由這兩位老臣到長秋宮稟奏。


  同時,將少帝劉辯的年號光熹元年改為昭寧元年,標榜洛陽的動亂已經平定,局勢應當恢複安穩了。隻可惜皇帝的六顆印璽隻找到了五璽,而最重要的傳國禦璽卻不知去向。


  ……


  就在董卓沉浸在掌握朝政的興奮中的時候,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卻一臉憂鬱地走了進來。等眾人退下後,董旻才對董卓、李儒說道:“驃騎將軍李立已到北門城下,而且他的大軍還在源源不斷地渡河。所我的探馬回報,黃河北岸的幽州騎兵數不勝數。”


  董卓的笑容立即僵在臉上,剛才的高興勁一掃而光。他可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卻不敢對李立掉以輕心。幽州騎兵橫掃十萬烏桓騎兵,那可不是他董卓所能對付的。


  “嗬嗬……將軍大人不必緊張。那李立是個忠義之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名聲。將軍大人隻要給他一個道詔書,我保證他回乖乖地退回黃河以北。”李儒笑了起來,輕輕地搖了搖頭。


  “那可未必!”董旻可不向李儒那麽樂觀,憂心重重地說道:“驃騎將軍也是奉召而來,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待在洛陽,而且他手下的將士為了勤王護駕也尋找了一夜,必定也有所圖,他怎麽會輕易地離開洛陽?”


  在一般人的眼中,誰都願意在京城為官,這裏畢竟是權力的中心,升遷得也更快一些。就比如北軍、西園軍中的校尉,比地方上的校尉級別高多了,也更有權勢。


  而象李立這樣手握重兵的邊軍大將,他率兵前來,肯定也和董卓一樣,存有把持朝政的野心。隻不過董卓運氣好了一點,搶先掌握了少帝劉辯。若是換了董卓,他願意痛痛快快地離開嗎?

  “嗬嗬……李立肯定不會這麽容易離開洛陽。不過,我們給他一道聖旨,讓他去平定黑山逆賊,這樣他就有離開的理由,麵子上也說得過去。同時,我們再給他一點好處,他就會痛快地離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