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喬瑁矯詔
張半仙知道華歆是在指責李立沒有出兵攻打洛陽,便認真地向華歆解釋:“沒有天子的命令,驃騎將軍怎麽能輕易渡過黃河?又怎麽敢攻打洛陽,驚動天子?”
“驃騎將軍在曉喻天下的檄文中,要求由監察禦史選舉皇帝,不是不有點太過驚世駭俗了?”華歆畢竟受儒家思想教育多年,對這種選舉皇帝之事還是無法接受:“天子乃受命於天,怎可由凡人選舉?”
“華歆先生,如果天子受命於天,那為什麽上天要選擇一些昏君?難道上天也昏了?”張半仙自己就是個算命先生,當然知道上天是怎麽回事,他看了看華歆,冷冷地說道:“華歆先生,獻帝是董卓立的,還是上天立的?”
華歆無言以對,他自己也有過廢立漢靈帝的想法,隻是因為覺得王芬不是成大事之人才沒有參與。如果當初立了合肥侯,那自己就是上天了?他想了想,覺得選舉皇帝也許比某個人擁立皇帝要好得多。便點了點頭,鄭重地說道:“這樣吧,我先到驃騎將軍處看看。”
自從洛陽回到東郡,喬瑁的心情就一直非常鬱悶。自己本來是響應大將軍何進的征召,率兵趕到洛陽誅滅閹豎,沒有想到讓董卓撿了個便宜,自己反而灰溜溜地退兵回來,想想就覺得窩囊。
隨著洛陽的消息不斷地傳來,喬瑁則漸漸地由鬱悶變成了憤怒。喬氏一門也是豪門士族,雖然不及袁氏一門樹大根深,卻也是當今大族。眼看得董卓橫行朝廷,喬瑁更是憤恨不已。
就在這一日,突然有門衛來報,說是太傅大人袁隗的掾史郭圖從洛陽趕來,有要事拜見太守大人。喬瑁當即就想到,肯定是太傅大人有事,連忙命令門衛請郭圖進來。
郭圖與喬瑁寒暄了幾句,就向喬瑁介紹了洛陽眼下的時局。說到董卓屠殺朝廷大臣,郭圖更是聲淚俱下,引得喬瑁越發地仇視董卓。緊接著郭圖拿出了袁隗的矯詔,讓喬瑁抄發各地州郡。
喬瑁拿過矯詔,仔細看了一遍,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雖然他非常痛恨董卓,可是他也不傻,如果自己首倡討伐董卓,等於把自己放在火上烘烤。要是成功了自己確有大功,可要是失敗了,喬氏一族恐怕就是滅頂之災。
“袁氏一門乃當今天下第一士族,袁紹、袁術兩位公子皆當今青年俊傑,且身居司隸校尉、後將軍之職,乃朝廷重臣,聲望盈於朝野。如果由他們出麵首倡大義,天下莫不響應,事必成也。而我隻是一個小小的太守,恐怕沒有人會響應啊……”
對於喬瑁的拒絕,郭圖一點也不吃驚,這畢竟關係到喬瑁個人的政治生命,甚至整個家族的身家性命,任何人都不會掉以輕心的。但是郭圖也準備好了說辭,他是不會讓喬瑁輕鬆推辭的。
“太守大人,正因為袁紹、袁術是當今名士、朝廷重臣,如果由他們首發倡議,很容易讓天下人誤以為這是袁氏一門在與董卓爭權奪利,或者是他們之間的私人恩怨。而你與董卓之間沒有任何糾結,隻有天下大義。”
“為什麽不讓驃騎將軍李立首倡大義呢?他手握重兵,雄據河內,正有進攻洛陽、趕走董卓的意圖。而且他已經發過一遍曉喻天下的檄文,也不會在意多發一道討伐董卓的矯詔。”
喬瑁立即想到了李立,他們並肩攻打過黃巾,也算是有過一段戰友之情。而且李立手下兵精將勇,他也不怕董卓報複。特別是有李立的大軍攻打董卓,勝算應該更大。
“太守大人,我們討伐董卓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趕走這些隻會打仗、不懂得治國的武夫,建立一個由士人治國的朝廷嗎?如果讓李立來領導討伐董卓,我們豈不是直走了一個武夫,迎來了另一個武夫?”
不管李立有沒有文化,在士人們的眼中他隻是個武夫。就象皇甫嵩一樣,盡管他拿出大量的時間鑽研儒家經典,而且還有了很深的造詣,可是士人們仍然把他當成一個武夫而已。
這麽多年來,士人在與宦官、外戚之間的權勢爭鬥中一直處於劣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手中沒有軍隊,國家的軍隊都掌握在那些武夫們的手下,而那些武夫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投靠宦官,就是投靠外戚,士人們就成了被屠殺的對象。
黃巾之亂時,漢靈帝劉宏讓各地州郡增加了郡兵,同時也允許各地門閥富豪自行組建義兵,這給了士人們擁有軍隊的機會。而這次討伐董卓,無論如何也要讓士人們徹底控製軍隊。
“太守大人,我們這些關東士人中間,隻有你與驃騎將軍李立有過共同戰鬥的經曆,私人交情也不錯。因此,由你來首倡大義,既能贏得關東士族的擁護,也能得到驃騎將軍李立的支持。所以,你是首倡大義最好的人選。”
一時之間,喬瑁也無言以對。郭圖說得似乎很有道理,袁氏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卻並沒有帶兵打仗的將領,而且他們也看不起那些舞刀動槍的武夫。如果由袁紹、袁術倡議,誰也不知道李立能不能響應。
“太守大人,我在離開洛陽的時候,太傅大人讓我告訴你,如果太守大人能首倡大義,趕走了董卓,乃為我大漢社稷立下不朽之功,太傅大人將推薦大人為朝廷三公。”
郭圖看喬瑁還在猶豫,不得不又拋出了一個誘餌。喬瑁承擔了風險,總該有些回報的。象喬瑁這種士人,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身為朝廷三公,成為流芳百世的名臣。
喬瑁果然有些動心,雖然他依然臉色凝重,可是心底裏卻活動開了。對於中國人來說,任何時代、任何人,對於官位的渴求都是非常強烈的,別看有的人在野隱居,那隻不過是故作姿態而已。
“由我首倡大義也無不可,不過,為了得到驃騎將軍李立的支持,同時也為了大漢天下的長治久安,我覺得應該在讚同李立曉喻天下檄文的基礎上,起兵討伐董卓。”
“太傅大人也是這個意思,因此我們發出的詔書,與李立曉喻天下的檄文並不矛盾。而且我們要在詔書中聲明,凡是參加討伐董卓的州郡,在趕走董卓之後,將派一名監察禦史到洛陽,選舉新的皇帝。”
看到喬瑁也讚成李立的檄文,郭圖不由得暗自高興。如果這一次成功趕走董卓,袁紹的聲望無疑將達到頂峰。再加上袁氏一門廣泛的人脈,袁紹將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袖。
……
中平六年十二月,東郡太守喬瑁以朝廷三公的名義傳檄天下,羅列董卓廢少立獻、毒殺太後、屠殺大臣的種種罪狀,聲稱董卓是禍亂天下的逆賊,號召天下各州郡起兵平叛。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先是驃騎將軍李立曉喻天下的檄文,以及隨後各地的響應檄文,已經攪得天下議論紛紛,現在突然又冒出個朝廷三公的詔書,更是讓州郡官府不知所措。幾份公文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作為武將的李立希望和平解決帝位之爭,而作為文臣的三公則要武力討伐董卓。
凡是接到詔書的官府,不論官職大小,都開始議論討伐董卓的話題。正是因為董卓的倒行逆施,使人們感到了皇權的衰落,而李立的檄文,則攪動了一潭死水,喬瑁的詔書,則給了皇權思想的最後一擊。人們似乎一下子放開了,開始大膽地議論國事,大漢百姓每一次獲得了言論自由的機會。
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人民是很少有話語權的,甚至連說話的自由也沒有。而思想最解放、言論最自由的時候,恰恰是在舊王朝已經崩潰、新王朝還沒有建立的這段時間裏。
自從黃巾起義,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大漢王朝就已經在人們的心中崩蹋了。各地的叛亂風起雲湧,就說明底層百姓已經開始藐視皇權。
而洛陽皇宮的火光、董卓的血腥屠刀、少帝劉辯被冷漠廢黜、何太後被殘酷毒殺,更是給脆弱的皇權補上了最後一腳。當董卓哄著獻帝劉協在皇宮裏自導自演他們的木偶戲的時候,天下卻已經沸騰起來了。
隨著一個舊王朝的崩潰,社會變革的時候也到了。在中國的曆史上,總有那麽一些英雄豪傑重新統一了國家,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於是人們又回到黑暗的皇權統治之下,自由再一次被扼殺。
然而這一次,李立不想讓這種曆史的悲劇重演。他自己渴望著自由、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生活在這種黑暗的年代裏。因此,他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真著劉漢王朝的崩潰,宣傳自由的思想,讓自由的陽光永遠照耀中華大地。
正是因為李立曉喻天下檄文的影響,喬瑁的三公檄文已經和曆史上的矯詔出現了本質的不同。討伐董卓的終極目標當然不再是為了讓士人獨掌權柄,而是要讓各州郡擁有選舉皇帝的權力。
對於喬瑁的三公檄文,大多數的州郡官府也僅僅隻是議論,這些循規蹈矩的官吏們還在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並沒有采取任何實質上的行動。無事興兵就是謀反,一旦董卓緩過勁來,讓天子下一道旨,說各地州郡舉兵叛亂,他們可就要背上謀逆大罪了。
不過,也有的州郡官府采取了模淩兩可的態度。他們即不舉兵迎合,也不正式發兵討伐董卓,但亦已經拒絕董卓信使、朝廷詔書,同時還各自大肆招募郡國兵,以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