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宋征服史> 第37章 官逼民反鋼刀見血

第37章 官逼民反鋼刀見血

  勝吉十七年七月初四,錢塘縣轉塘鎮雲棲山沈氏墓園。


  今日是沈括五個子女的除服之期,二十七個月的守蘆生活,讓沈括的五個子女的氣質都有了比較大的變化。


  沈括的長子沈衝,今年已經十九歲,待除服回到京城後,便會與司馬光三女司馬琴完婚。沈衝並沒有見過司馬琴,深怕和一個不識文墨的古板女子廝守終生,便托京城沈府管家沈四打聽,得到消息說這司馬琴端莊秀美,知書達禮,是沈括親自為他選的佳偶,便放下心來。沈衝這兩年來,將家中藏書看了個遍,並寫下了許多關於民生的策論,甚至得到了王安石的賞識。其所作詩文清新典雅,在錢塘青年文人中也小有名氣。


  沈括的長女沈蓉,今年也有十六歲了,年初的時候,王安石便向沈括提親,想為自家二公子王旁迎娶沈蓉。沈括知道王旁人品穩重,好俠義,但偏偏不喜讀書,專愛各種奇技淫巧、浮華侈詞,在恩師歐陽修變更文風後,這仕途怕是無望了,但沈括並不在意對方能否當官,便應了下來。待除了服,王家便會前來下納采之禮。


  沈括的次子沈方,今年隻有十三歲,長期的修練讓他體格長的飛快,現在已經超過沈括,僅比長身玉立的沈衝低一點,兩個兄弟站在一起,真是羨煞旁人,都說是沈家兩位好兒郎。沈方字識的不多,卻擁有驚人的氣力和武藝,按沈衝的說法是,“合著沈家該出一個武狀元了。”但沈氏父子都知道,這也隻是句玩笑話,大周選拔武壯元,首科便是兵法製策,識不了幾個字連一關都過不了,就算是弓馬嫻熟也無濟於事。沈方的“癡”相沒有變化,還是如數年前一般沉靜,兩粒眸子深沉似海,但卻沒有靈動的光彩,與沈括的其它子女截然不同。


  沈括的次女沈蕙,今年十一歲,這兩年跟隨著沈方練內功、輕功,身形矯健,氣質也特別清爽利落,一看就是爽快幹脆的姑娘。


  沈括的三子沈德,今年隻有九歲,長得虎頭虎腦,個頭敦實,倒比沈方還健壯一些,除了隨著沈方練功以外,也跟沈方一樣,喜歡上打鐵、木工之類的手藝活兒,每日除了讀書練功外,便和沈方一起泡在百子尖山下的窯場。


  沈括領著五個子女祭拜了亡妻,便乘車前往轉塘莊園,現在的轉塘莊園日漸繁華,主事之人卻不是王壽光,而是接任王壽光莊主之位的劉四。早在一年前,王壽光便辭了工部員外郎的職位帶著大多數匠頭、骨幹去明州鄞縣經營翁山、岱山、衢山三島,此三島田價便宜,加上錢塘沈氏待人寬和名聲在外,翁山、岱山、衢山三島的鄉紳農戶便順水推舟將土地賣於王壽光等人。不知不覺間,翁山、岱山、衢山三島絕大多數土地已歸錢塘沈氏所有,沈括決定等回到京城後便和王安石提重建翁山縣之事。


  在轉塘莊園莊主府,見過了劉四為首的各工坊主,除了早就投靠轉塘莊園的原轉塘鎮大戶外,大部分是工匠中提拔起來的新的匠頭兼坊主。希求他們創新技藝不太現實,讓他們守住轉塘莊園這份產業,卻也容易。


  沈括的地位和氣場自然與兩年前不同,勝吉十五年六月,沈括召集轉塘莊園各匠頭、坊主開會時,還隻是中侍大夫、昭文館修撰,說白了就是給皇帝家的私塾當教書先生。如今沈括的來頭可大不一樣,沈括現在是銀青光祿大夫、三司使,號稱“計相”,乃是與六部尚書大人同品的從二品高官,而計相又管理著整個大周的鹽鐵、度支和戶部,可謂是位高權重。再加上,沈括每天交往的都是如文彥博、王安石那樣的柱國大臣,其言語之間自然有了雍容華貴、說一不二的氣勢。


  堂下的匠頭、坊主個個戰戰兢兢,沈括覺得好笑,越發不想在此地久待,便問了礦山購買的情況,得知已在大周境內購買了四十多處出產各類礦石的礦山土地後,便擺了擺手,起身乘船回杭州去了。


  親迎吉期原本訂在七月初九。但這幾日沈老太君的身體越發不好,麵色蠟黃,眼眸無光,呼吸也頗為堅難。沈家本身就是醫藥傳家,沈括望聞問切,無一不精,沈括知道無醫可治,但還是請杭州城內最好的郎中杜涇前來問診。七月初六,杜涇再次請了脈象,施了針術,沈老太君才呼吸漸為平複,沉沉睡去。


  沈括並內府管事吳娘陪杜郎中來到前院,謝了診金,便詢問醫治情況。


  “沈大人,太師夫人脈象浮滑,油盡燈枯,既使用老參吊著也恐將不起,家中早些準備後事吧。”杜涇搖搖頭,將沈老夫人的情況如實言明。


  沈括點點頭,倒也不出意外,將杜涇送從沈府,便對管家張喜良、管事吳娘道,“遣人去安撫使司衙門通知張撫台,這婚期怕是要推遲了。”


  張管家麵露難色,而頭發已有些花白的吳娘更是直接說道,“小郎君,不可啊!”


  看到沈括疑惑的目光,吳娘解釋道,“夫人她硬撐著等小郎君回來,就是為了看著你和張家小娘子辦婚事,如今婚期在即,豈可失信於張家,而且若夫人醒來,也是斷然不會答應,小郎君一片純孝,難道忍心讓夫人驚怒?!”


  “可是娘親這個狀況,我實在無心辦喜事。”沈括犯愁道。


  “杜郎中前些日子來問診時也提過,或許小郎君和張家小娘子的婚事能給夫人衝衝喜。”


  “此言當真?!”沈括明知衝喜之說實乃無稽之談,但有了一絲希望卻不願輕易放棄。


  “當然!”吳娘堅定地回道,其實杜涇也隻是和張宛娘說結婚一事對沈老太君並無壞處,但在吳娘聽來,便成了可以衝喜了,對於未來這位沈家二少奶奶,吳娘打心眼裏喜歡。自去年八月份,張宛娘以沈括未婚妻的身份來伺候沈老太君開始計算,已經快有一年了。這一年間除了過年及納采等禮儀時回安撫使司衙門小住幾日外,一直在沈府居住,便是與張蒭見麵,也是白日回家,晚間即回沈府貼身照料沈老太君,論細心和貼心甚至還勝過了她這個從小與沈老太君一起長大的貼身丫鬟。自沈括回來杭州,張宛娘便依風俗回府待嫁,沒有在婚禮前與沈括相見,但張宛娘的貼身丫鬟少不了每日前來探望,代為請安。


  沈老太君掐著指頭計算沈括回杭州的日子,提著心勁兒要看著沈括與張宛娘完婚,如今豈能因沈括的一時衝動就誤了大事。


  沈家上下又提心吊膽過了兩日,七月初九一清早,杜涇便依約來到沈府,看了看沈老太君的麵色,衝吳娘點點頭,吳娘便捧過參湯,在杜涇施過針後,小心的喂服了小半碗。沈老太君麵色便稍有些起色,隻感覺天旋地轉,眼冒金星,知道自己體弱,但支撐著受沈括和兒媳參拜應是無防。


  兩浙路安撫使司衙門今日一改往日莊嚴肅穆,從裏往外透露著喜氣,張蒭的幺女金鳳出閣,這在兩浙路可是頭等的大事,不到午時,後院便聚滿了兩浙路各州縣的主要官員、杭州城內的富商雅士。午初初刻,沈括身穿大紅袍,騎著一人高的白色西域馬,帶著吹鼓手和迎親隊前來親迎。進了安撫使司衙門,自有司儀指引,拜見嶽丈大人,用過席麵,謝過賓朋,過了午時,才將披著鳳披霞冠的張宛娘進入大紅花轎。


  迎親的隊伍最前麵是沈家兩個壯丁高舉的兩塊紅底金字牌匾,左首一個上書四個大字“太後賜婚“,右首一個上書四個大字“奉旨成婚”。本朝,官家多有給大臣賜婚的恩典,但是太後賜婚隻有極富貴之王公大臣才能獲此殊榮。


  看著金光閃閃的八個字,杭州城裏的百姓,哪裏還不知道是錢塘沈家二公子沈括今日迎取兩浙路安撫使之女。看熱鬧的、好事的,將沿路的大街小巷圍著嚴嚴實實。沈府離安撫使司衙門並不遠,走路也隻需要兩刻鍾,但迎親隊伍卻繞起了遠路,要將杭州城的主要街道走個遍。張家嫁女,嫁妝自然不會少了,各式嫁妝足足有六十四擔,負責送親的兩位兄長張執、張謝身穿吉服,騎著高頭大馬,護在張宛娘的花轎兩側。沈括心裏麵擔憂著母親的身體,但還得表露出喜慶的樣子,跟著迎親的隊伍慢騰騰地騎馬走著。


  終於轉了一大圈,轉回了水清巷,吹鼓手吹打了一路,賣力表現,此刻看到沈府就在眼前,更是來了勁頭,不斷變著花樣,在震天的鞭炮響聲中,尖聳的尾音響徹雲宵,隔一條街也能聽到。


  沈府上下張燈結彩,處處掛紅貼喜,中午去兩浙路安撫使司衙門賀喜的賓朋倒有一多半趕到,將沈府擠得水泄不通,莫要說兩浙路、杭州府、錢塘縣、仁和縣的官員,就連天子柴猛也讓內侍省織造司主管宦官吳大用送來禦用硯台一方、禦賜如意兩把,用大紅布襯著放到了正堂花梨木案幾上,其它王公大臣自然少不了托人專程前來送禮道賀。


  此時舉辦婚禮對時辰有講究,根據陰陽五行學說,女子屬陰,黃昏是“陽往而陰來”,所以會在日月交替之際的黃昏舉行娶妻之禮。後來,因為黃昏時女子出嫁,便有了“婚”字,“婚禮”也逐漸取代了“昏禮”。到了戌初初刻(注:晚上7點),天還大亮,但已符合婚禮的時辰,司儀指引著新人一拜天地,二謝皇恩,三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禮成。


  沈老太君也支撐了一整天,眼見著沈括終於將張宛娘娶過門來,忍不住眼睛婆娑,但觀其臉色,似乎氣色倒有些好轉。


  送入洞房後,沈括去伺奉母親歇息,然後去前院答謝賓朋。沈括位高權重,鮮有不理事之人真敢與沈括對飲,折騰了近一個時辰才與所有賓朋打過照麵,承了親友同僚的人情,總共喝了也沒有兩樽酒。


  待回到寢室,用糖果引走鬧洞房的沈氏近支孩童,關上房門,落下門閂,便見一俏麗的身影坐在婚床之上。


  沈括一陣心痛,又想起了已亡故的柳氏,但他也很承張宛娘的情,張宛娘人品長相俱佳,待沈母如同親生母親,怎能不讓他愛敬交加。


  沈括手持包著紅綢的秤杆將張宛娘的鳳冠霞帔挑落,隻見一如花似玉的佳人,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張宛娘竟和記憶中的宛妹不太一樣。


  看著沈括吃驚的樣子,張宛娘羞怯道,“難道妾身入不了郎君的眼。”


  “不!不!”沈括趕緊否認,“實在沒有想到,兩年沒見,宛妹竟然如此美麗。”自從勝吉十五年四月初一,開封城南薰門外一別,沈括便再沒有見過張宛娘,印象中張宛娘還是那青澀的少女模樣,沒想到揭開蓋頭,在燭光的照耀下,張宛娘容麗豐姿,竟讓早就心灰意懶的沈括心動起來。


  春宵一刻值千金。


  次日起來,張宛娘摟著沈括的腰身久久不願起來。沈括雖然已有五個子女,但也隻有三十八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見到張宛娘的可人模樣,想著她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自然將一切化為行動,一個是久旱逢甘霖,一個是花熟須堪折,竟是荒唐了一整夜。


  沈括暗叫慚愧,小心地將張宛娘扶起身,過了許久才穿好衣服,去拜見母親。


  張宛娘此刻梳著少婦的發髻,身穿少奶奶的服勢,見到沈老太君,喜從心中來,忍不住流下眼淚,跪倒在地,與沈括一起拜道,“兒媳(兒子)拜見母親大人。”


  沈老太君今日氣色大好,麵色略有些紅潤,眼中也有了神彩,沈括看在眼裏,心裏暗自稱奇。


  “好!好!好兒子,好兒媳。”沈老太君非常滿意,笑著說。


  張宛娘對沈府眾人早已熟悉,在成親之前,眾人已將她視為少主人,此次成親後,自然個個上來拜見討賞,“少奶奶”叫個不停。張宛娘娘家身家豐厚,隻這次陪嫁的嫁妝便價值十萬貫,更有上萬畝田產、產業,賞起眾人來自然絲毫不吝嗇,每人賞了二兩銀子。


  錢塘習俗結婚第三天夫妻回娘家,需帶雙數計的禮物,稱為“回郎”。勝吉十七年七月十一,沈括夫婦帶了四擔禮物回郎,無論是雞、鵝、魚、肉,還是蛋、蔬、果、麵,都是雙份。


  張蒭早打發了衙門關門,隻留著側門等姑爺上門。張執、張謝兩兄弟,原先叫沈括為世兄,現在因張宛娘的關係,卻成為沈括的內兄、舅哥。有當朝計相當妹夫,甚至不用沈括打招呼,張家的生意便可做到大周二十八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