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宋征服史> 第168章 建城淡江

第168章 建城淡江

  自十一月初五,遠征軍啟程,用了兩日時間收攏台州、溫州的先遣隊員,到了十一月十一這一天,遠征軍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第一站台北。台灣總督劉四由於需要查看另外三處據點,便準備在簡單安頓之後,留下台北市市長賀賓實、護衛隊長劉仲升及兩艘海船、幾十艘各式船隻;三千先遣隊員、二百工匠和三百護衛隊員建設據點,自己則隨船隊繼續南下,直到高雄,他才會止步。


  台北市市長賀賓實原來是徐公島的大當家,如今被分配到離昌國隻有五天路程的台北,自然格外開心,認為是自己配合沈氏集團的態度得到了回報,對隨行而來的護衛隊長劉仲升更加尊敬。劉仲升乃是海軍三連一排排長,在這次遠征行動中被金樾選中,與另外十名海軍排長成為十一個殖民城市的護衛隊長。這些排長原來隻有四十八名手下,如今隻護衛隊員便有二百到三百人不等,在戰時更可以指揮三百人以上的武裝先遣隊員,論手中的權力已遠遠地超過海軍的十大連長。


  但是這些被破格提拔的排長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金樾給予他們的承諾,隻要能夠幫助所在殖民地建立起城防,從護衛隊員中培養出合適的護衛隊長,明年太東洲遠征時,海軍中便依然有他們的位置。與太東洲廣袤的土地,豐富的物產相比,台灣和呂宋又算得了什麽?用海軍中流行的一段話就可以說明這些排長的心態,“台灣呂宋算什麽,不過就是昌國的後花園,留在台灣呂宋,不過就是多開墾些土地,為昌國提供糧食,哪裏有太東洲遍地黃金實在。”他們這些排長也被親切地戲稱為“民兵連長”。


  此時的台北並沒有城鎮,隻是在淡水河出海口有幾十條破舊的漁船,這些漁民看到五十艘海船、幾百條各式船隻駛來,還以為是大周的官兵,趕緊穿戴整齊準備好身貼,等候盤問。結果等數艘大船放下舢板,連同四十餘艘船隻駛近岸邊,他們才發現來的船隊不是別家,正是最近赫赫有名的沈家船隊。


  劉四、李老黑、金樾等人乘坐舢板登上台灣島,發現臨海的這片區域非常適合建設據點,這時幾個漁民在士兵的帶領下戰戰兢兢地走了過來。


  劉四開口問了幾句,其中一名漁民手舞足蹈,說個不停,劉四等人卻一句也聽不懂。


  “我說話你可聽得懂?!”劉四問道。


  那名年輕的漁民趕緊點頭。


  “你們這些漁民中,可有能說官話之人?”


  年輕漁民繼續點頭,用比劃了一陣子,劉四等人大概猜出了他的意思,能說官話的人此時出海還沒有回來。


  劉四往四周環視了一圈,“金總督、李總督,二公子言明讓我們沿著淡水河南下三十裏,到大漢溪和新店溪交界之處登岸,在淡水河東建設台北市。可是依劉某看,這淡水河出海口土質肥沃,地域甚廣,離大海不足五裏便是山地森林,若依據此地建城,可以省卻許多運輸的麻煩,與昌國及台灣各據點互通補給也方便,不如就在此處建一據點,你們看如何?”


  “二公子看中台北那邊地方,自然有他的理由,長遠來看,還是應該在台北建設城市,不過現在我們剛剛登陸,倒是不防在這裏建設一個城堡據點,待站穩腳根再從容規劃,反正二公子說了,這台北市乃是未來台灣的首府,值得細細研究如何建設發展。”


  “劉總督,我也同意先在這裏建城堡,這裏既然位於台北的北邊,不如就叫新北城。”李老黑撓了撓頭,說道。


  “我看,不如叫淡水城,畢竟這淡水河的名字是二公子所起。”


  “劉某覺得叫淡江為好。我們沈氏集團是依靠錢塘江起的家,如今這台灣便以淡江起家了。”


  李老黑、金樾兩人點頭稱是,正在他們討論之時,一個麵色黝黑的老漢被兩個士兵領著帶了過來。


  老漢見到三人武將打扮,趕緊跪下,“小民陳二見過三位將軍。”


  老漢的官話帶著濃厚的閩地口音,不過還好,三人都能聽的懂。劉四將老漢扶了起來,“這位老伯,快快請起。”


  老漢站起身來,低下頭等候三人發問。


  “陳老伯,你可知道我們的身份?!”


  “小民不知,隻是昌國沈家這些年的名聲早已傳遍東海、南洋,小老兒孤陋寡聞,也曾聽說過沈家的尊號,隻是小老兒眼拙,不識得幾位將軍。”


  “你知道昌國沈家就好,我是沈氏集團負責台灣的掌櫃劉四,這兩位是李總督和金總督。”


  “見過劉總督、李總督、金總督。”老漢趕緊施禮。


  “陳老伯,你是哪裏人士?”


  “小民福州福清人,常年在這流求捕魚為生。”


  “你可知這流求島有多少漢民,多少當地土著?”


  “準確數字不知道,漁民總有上千戶,逃荒、躲禍的漢民小民見的不多,但也至少有上千戶,土人多居住在島東的大山之中,小老兒這十餘間未曾見過一個土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土人。”


  “你們可願意為我沈氏集團幹活,每月發放五貫的月錢。”


  “小老兒自由自在慣了,他們年輕人是否願意,我可以幫三位將軍問一下。”老漢不假思索道。


  五十艘海船不可能全部靠岸,絕大多數海船落下鐵錨就地休息,除了分配到台北的三千五百人之外,其餘海船隻有不到五百人得以上岸休整。先遣隊員工具齊全,材料豐富,不到一個小時,上千帆布帳篷便搭建起來,帳篷之間燃起了篝火,陣陣炊煙和穀物肉食的香味飄散了幾裏遠,漁船上的漁民聞到後直流口水,煮魚、烤魚自然也是美味,但每天吃魚,總需要換換口味。


  陳老漢正和漁民中的當家人講述昌國沈氏想要雇傭眾漁民的想法,這些漁民正在激烈討論之時,兩個精壯的大漢走進這艘最大的漁船,正是台北市市長賀賓實和台北市護衛隊長劉仲升。


  賀賓實、劉仲升在陳老漢與劉四等人交談之時,就在旁邊,所以陳老漢一眼便認了出來。


  “兩位貴客,快快有請,這船艙有些簡陋,怠慢兩位貴客了。”


  陳老漢的漁船已經是這些漁民中最大的船隻,但也不到兩百料,屬於被遠征軍直接扔掉的那種。


  賀賓實拱手施禮道,“陳老伯,劉總督安排我們多做些米飯肉食,請各位兄弟前去食用,我們還有上等的女兒紅,今日有緣,便與眾兄弟同飲。”


  漁民們喜形於色,呼兒喚女,很快便聚集了上百名漁民,都換上了過年時才穿的新衣服,看上去格外精神。


  酒足飯飽之後,婦女兒童各自歸船,這個漁民部落的主事之人再度聚集到陳老漢的漁船之上。吃過沈家的飯,這些人心裏麵都放鬆了許多,覺得沈家待他們寬和,加入沈氏集團也不失一條好出路,十個裏麵倒有八個同意答應沈家的要求。


  陳老漢緊皺著眉頭道,“各位兄弟,我們孤懸海外,家中還有親朋好友。這沈家雖然現在待我們不薄,但若是占據這流求行造反之事,引來官兵圍剿,我等死無葬生之地不說,隻怕還要連累家中的至親。”


  這些漁民雖然也沒見過什麽世麵,但是見慣了海盜,甚至有時還會被海盜裹挾,幫助劃個船、帶個路,多是見過血腥之人。沈家這五十餘艘海船,幾百艘二百料以上的大船,怎麽看也不象做生意的樣子。特別是隨處可見背著火槍站崗巡視之人,要知道以往的沈氏船隊,有十幾把火槍便可以將海盜打得落花流水,而這支登島的四千餘人中,光他們親眼看到的,便有幾百士兵身穿軍服,背著火槍。要知道還有四十餘艘海船沒有靠岸,這支船隊足有幾萬人,幾千支槍,便是把整個流求島占了也綽綽有餘。


  沈家勢大,即使將流求島占了,官兵也不敢過於緊逼,隻是苦了他們這些漁民,若是繼續來流求這邊捕魚,便會被栽上通匪的罪名,被捉去砍了頭冒功領賞也不是不可能。


  “老伯,我們還能走得了嗎?”一個年輕人問道。


  這些漁民的身後是千餘頂帳篷,而大海的方向有數百條大船,沈家這支軍隊還有遠比弓箭射程長、威力大的武器,怎麽想也沒有逃出去的出路。


  “看來,也隻有跟著沈家賣命了。”一個中年漢子歎道,他的家人都在漁船之上,大周那邊已經沒有親人。


  有幾個人冷哼了一聲,卻沒有說話。


  “各位兄弟,先等等看,明天我去找賀將軍和劉將軍,看看有沒有什麽回旋的餘地。”陳老漢等人與沈氏集團的人在一起喝酒吃肉,終於知道這支船隊的目的地不是這處海灘,而是整個流求島,這些外來人還將這流求島起了個“台灣”的怪名字,而賀賓實和劉仲升便是留在此處的統兵之人。


  次日清晨,沒等陳老漢前去打探,一名精壯的漁民漢子便尋了過來,“老伯,沈家船隊要啟程了!”


  陳老漢一驚,趕緊走出船屋,隻見四五百人乘坐舢板前往不遠處的海船,而沈家的營寨中則開始收拾帳篷,顯然是要遷往別的地方。


  一個時辰後,四十八條海船,幾百條大船揚帆遠去,而沈家留下的隊伍則向陸地更深處行進,還有幾十條船上麵拉著各種各樣的物資,沿著這條被外來人稱做“淡水河”的大河逆流駛去,除了停留在離海岸不遠處的兩條四千料的海船之外,其它船隻都可以駛入淡水河。


  接下來幾天,沈家的人沒有人來和陳老漢接觸,反倒是漁民中的年輕人每日前去打探,得知沈家在離海岸十裏遠的山腳下建設了一個營寨,淡水河邊幾天時間便立起了一座座大型的水車,隨著河水的流動,不停地轉動,無數木材被這水車所帶動的機械切割為一塊塊的板材,這些漁民在這台灣島上終於又看到了在福州等地經常可以看到“水力車機”。


  在離沈家營寨最近的淡水河沿岸,沈家建立起了一個大型碼頭,幾十艘大船將四千料船上的耕牛、駿馬及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運了過來。碼頭上卸貨之後,耕牛、駿馬便拉著漁民們從未見過的板車,將一車車貨物運送到沈家營寨。隻用了不到三天時間,一個由五寸粗、六尺長的圓木圍起的營寨便在山腳下的空地建設起來。


  十一月十五那天,陳老漢還沒有出海之時,沈家的使者登船拜訪,說是受台北市市長賀賓實和台北市護衛隊長劉仲升之命,邀請陳老漢前去沈家營寨一敘。


  這些天,原本以為沈家已將他們這些小人物遺忘,由於流求島物產豐富、謀生容易,便暫時沒有離開流求的打算,這時沈家突然相請,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陳老漢和一名充當使者的護衛隊員各騎一匹快馬,沿著河岸緩慢騎行,陳老漢自幼生活在漁船之上,若在大海之上,他的兩隻腳便象釘在了甲板之上,不會有絲毫移動,可是在這馬上,他卻感覺腳下無根,天旋地轉,幸虧沈家護衛隊員幫他牽著韁繩,並放慢了速度,這才讓陳老漢漸漸適應。過了足有半個時辰,兩人才來到了沈家碼頭,隻比步行稍快了一些。


  這幾日,雖然不斷有漁民打探消息,陳老漢知道沈家已經建起了一座營寨和碼頭,但隻有到了現場,他才能感受到沈家的財力和雄厚的實力。


  沈家碼頭之上,六艘船同時卸貨,更遠的地方還有十艘船拋錨等待碼頭出現空位。吆喝聲、說笑聲、還有貨物砸在車輛上麵的聲音絡繹不絕。糧食、布匹、各種箱子、包裹被塞入牛車、馬車,沿著已平整好的三丈寬的土路向沈家營寨駛去,這土路之上,放眼望去足有上百輛牛車、馬車。


  “陳老伯!”


  陳老漢聽到熟悉的閩南話,定睛一看,原來是陳十五。陳十五從一艘正在卸貨的船上跳到碼頭之上,隻幾秒工夫便來到陳老漢麵前,陳十五穿著一身沈氏集團的海員製服,有些得意地看著陳老漢。


  “十五哥,你怎麽在這裏?”陳老漢不快道。


  “老伯,不止我一個人啊,老三、阿牛、水生,我們來沈家這裏幫忙的有十幾個人,沈家不僅給我們衣服、飯食,每天還給一百文錢。”陳十五趕緊解釋道。


  陳十五等人說的是閩南話,也不知道平時如何與沈家人溝通,陳老漢隱隱知道賀賓實、劉仲升二人找他過來的用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