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血祭煉鋼造火槍
章衡、尤啟甲二人於勝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帶著二千二百隻火槍回到京城後,其中一千隻嶄新的火槍便交給了殿前都指揮使司,用來保護宮禁,而另外一千隻嶄新的火槍及兩百隻泡過海水的火槍則交給了兵部。
兵部在得到造槍技藝後,立即組織京城所有的工匠進行火槍的製造,缺乏昌國的煉鋼技術、冬天也無法使用水力車機,隻是槍管一項便難住了所有的工匠,雖然使用更多的往複式風箱,使用更好的焦炭可以提高些許溫度,但煉出的鋼鐵所澆鑄擠壓的槍管卻達不到昌國火槍的強度。十個中倒有一大半直接炸了膛,白白得傷了幾個工匠。
尤啟甲氣得直罵人,結果學習造火槍技藝的工匠委屈地說,即使在昌國,火槍管的優品率也很低,昌國這些火槍是從十個火槍管中優選出來,精細打磨後才安裝到槍托之上。他們能在這麽短的時間造出槍管已經竭盡所能。
尤啟甲聽著直冒冷汗,按照這樣的製造方法,一天隻能造十來支不說,成本也高達八十貫,倒比買一個昌國產的火槍還要費錢。當尤啟甲將造槍所需要的經費帳冊報給兵部尚書之後,立刻被罵了個狗血噴頭,昌國造的火槍五十貫一支還包括運輸,而尤啟甲所報的費用裏麵並沒有考慮那些焦炭、鐵材等材料的運輸成本,也沒有包括建設兵工廠的開銷。隻材料的損毀、匠人的工錢、匠人受傷後的撫恤金便占了七成之多。更氣人的是,費那麽大的工夫,傷了那麽多的工匠製造出來的火槍,在射擊精度上麵遠遠比不上昌國製造的火槍。
而那些昌國製造的火槍,其中有幾十支乃是兵部自己帶去的工匠親手所製,同樣的工匠,同樣的工藝,製出來的火槍質量卻不相同,這讓整個兵部上下無法接受。在這些工匠看來,雖然昌國兵工廠的機器品種多一些,但大多是一些輔助機器,能減輕工作量而已,能用機器造出來的,用手工自然也可以造出來,除此之外,便是鋼鐵的質量。他們在昌國時,也參觀了沈氏鋼鐵廠,對鐵礦石到鐵材的整套流程了熟於心,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難道昌國實行了血祭之術,因此術邪異,並未如實以告?!
不少工匠同時想到了過去鑄劍師以身煉劍的的壯舉,但是他們自然不可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當一些流言傳入尤啟甲的耳朵之後,尤啟甲驚喜之餘,連忙向兵部主官匯報,次日,便從刑部死囚牢裏押來一個北遼奸細,直接扔進熔爐之中,果然這一爐的鋼鐵成色極好,優品率頗高,幾乎達到了昌國的水平,而射擊精度也幾乎可以與昌國生產的火槍相比。
當這個配方被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開之後,昌國沈氏在這些工匠們的心裏已成了魔窟一般的存在,昌國那兩千支步槍上麵不知道有多少亡魂,而這些亡魂又有多少是無辜百姓?!
也許是血祭起到了效果,血祭後的第二爐鋼鐵也比較成功,這個結果讓工匠們稍微安心一些,不然以裝備大周數十萬禁軍的需求,這大牢裏麵的死囚犯都不夠消耗。
兵部造火槍的技藝漸漸穩定,但是成本依然高於昌國步槍的售價,而造槍的速度也跟不上邊軍的需求。正在這時,昌國公(注:此時沈括剛到京城,還沒有被封為宋國公)沈括向朝廷申請火槍六千支,以裝備西夏前線的禁軍,要求在勝吉二十年上元節之前交付。兵部的兵器司滿打滿算可以生產一千支,在此情形之下,朝廷同意以五十貫一支的價格向昌國沈氏購買火槍,要求其想盡辦法,務必於勝吉二十年上元節之前交付四千支火槍,二十萬貫的銀錢也當場交付給昌國沈氏在京城的負責人沈林。
軍情緊急,但是六百裏加急也無法在元旦之前趕到昌國,隻好動用內侍省剛剛培育好的信鴿傳遞急信,這信鴿乃是單向傳遞,由兩浙路內監使吳大用將上百隻信鴿培育訓練成熟之後,運往京城,京城如有緊急事務,便由柴猛下令,動用五隻信鴿傳遞相同的信息,路途雖然遙遠,但五隻信鴿總會有一兩隻飛回兩浙路內監使司。這信鴿乃是為了應對昌國沈氏的崛起而提前準備,沒想到傳遞的第一條信息卻是讓昌國沈氏向朝廷交付火槍,相當於提醒了昌國沈氏,朝廷已對昌國格外關注,你們不要亂來。
收到兩浙路內監使吳大用親自傳來的急報後,與吳大用交情頗深的王壽光滿口答應,並當下將早就準備好的五千支火槍雙手奉上,讓吳大用驚訝萬分。要知道,章衡、尤啟甲離開昌國之時,也隻不過帶走兩千支火槍,如今一下子便拿出五千支,難道沈家有所隱瞞。王壽光以昌國沈氏將所有的產業全部停下,全力生產火槍,這才趕製出五千支為借口。吳大用知道王壽光身為昌國沈氏的核心人物,自然不可能違背沈氏父子的意誌,沈括既然向朝廷申請六千支火槍,定然心中早有準備,隻能說如今昌國沈氏已成氣候,卻不好當下翻臉。隨後向官家稟明這一切,讓官家定奪就是。
送走吳大用之後,又過了兩天,沈方在去京路途中發來的信件才來到昌國,信中言明,已通知慶國公與張茹前往京城,邀請嶽丈大人攜王可兒一同進京,擺明是想在京城舉辦婚事的意思,王壽光見信之後,也沒有耽擱,乘坐快船沒有幾天便追上了運輸火槍的禁軍,隨後便與這批火槍一起進京,雖然會慢一些,但也少了許多旅途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