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學院設置理工為先
沈方哈哈笑了起來,“沈某性子急,可等不了那麽久,今天講格物方法時提到分步同時施工和項目管理和統籌,便是指的這件事。如今理學方興未艾,學子多將理學認為是聖學的衍生,甚至誤以為是玄學的別稱,談玄論道,各個妙語如珠,真讓他辦些實務,則百無一用。”
張載不安道,“子矩慎言,聖學流傳千百年,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孔夫子在世時尚能實事求是,不恥下問,到了後世,越來越多的文人、君王將孔夫子神化,卻有別樣的心思和目的。坦白講,聖學固然有其精妙之處,但也隻是一家之言,不可能保萬世太平。”
章惇聽沈方講過西方的先哲,所以對於沈方之言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張載卻不同,他官場失意後專心研究聖學,豈能任憑沈方指摘儒學的不是,“如果聖學廣行於天下,天下自然太平,從古至今,雖常有禍亂臣綱,以下犯上之事,但那也是聖學未能教化廣行的原因,而且,每經一次朝廷的更替,聖學便愈加昌隆,豈能說聖學無用?!”
沈方見張載不悅,並沒有感到意外,他正色道,“橫渠先生,沈某有一言相問。”
“子矩請講!”張載坐直了身子,他不相信沈方能提出用聖學解答不了的問題。
“大周之外尚有數倍民眾,不識漢字,不懂漢話,文字、語言、文化、習俗、宗教皆不相同,用聖學如何教化?!”
“這~~~”張載的腦海中偏偏沒有關於化外之地的內容,“那些民眾非大周百姓,自有他們自己的聖人、聖學,張某以為當以大周百姓為重。”
沈方笑道,“對,橫渠先生說的對,我們照顧好自己就行,然後五胡亂華,蠻夷入侵,我們就奮起反抗,反抗不了就投降,用聖學去把他們同化,然後又是聖學的勝利。”
“讓蠻夷接受聖學自然是聖學的勝利。”
“那如果有一天,另一個文明用飛機大炮鐵艦來轟擊國門,屠戮百姓呢?”
張載不知道什麽是飛機鐵艦,但他明白沈方的意思,“我輩男兒當奮起反抗,敵人勢大,不過一死耳。”
沈方笑道,“這就是儒家的悲哀,動不動就以死殉道!橫渠先生,我問你,我有一法,可以讓大周內外百姓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從此天下太平,不僅華夏不滅,異邦亦無家破人亡之憂,此法可行否?”
“若真有這樣的方法,當然可行!”
“理學便是!”
張載知道沈方所提的理學必然與他認為的理學不同,但是他已無力反駁,隻好靜靜地聽沈方解釋。
“關中學院今後將開設三個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和工學院。文學院開設文學、哲學、曆史學、政治學、邏輯學、藝術等專業,聖學、佛教、道教以及西方的綠教、白教都屬於哲學研究的範疇。”
“理學院將開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心理學等專業。”
“工學院將開設建築、輕工業、重工業、海洋、能源、工程、機械製造等專業。”
“另外還有體育、醫學、超科學等專業做為單設專業供學子選擇。”
“沈某提到的理學,主要由理學院、工學院的研究內容組成,當然世間一切學問都有理學的影響,但能夠決定一個國家、民族興亡的是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及工程、工業等實用科技的發展。”
張載雖然並不清楚關中學院未來要開設的這些專業研究哪些內容,但隻憑聖學僅在文學院中占據哲學專業研究內容一部分這一事實,便已知道沈方準備建設的關中學院與自己的設想已有天壤之別。一方麵,張載對於如此龐大的學院建設充滿了期待,另一方麵,他對沈方消弱聖學的價值並不滿意。理智上他也知道沈方的計劃對整個關中、整個大周有利無弊,但情感上去依然有抵觸情緒。
“子矩此行來者不善啊!”張載無奈道,他已準備屈服,但還是要把抱怨講出來,“張某原以為子矩為昌大聖學而來,沒想到卻是為了培養適合昌國沈氏的人才。”
沈方哈哈大笑,“橫渠先生,何必如此糾結,首先,沈某說到底是個生意人,我也不會花大代價培養我不需要的人才。坦白講,在聖學這塊,我不相信這世間還有人能達到我現在的高度,理氣論固然已經走在這個時代的前列,但也不是我全部的實力,我腦海裏至少還有心學可用,隻是這心學在此時宣揚並不合適,也沒有必要,有理氣論便足夠匯聚人氣,聚集人才。”
張載明知沈方言語狂妾,但偏偏無法指摘沈方的不是,他轉念一想,若是此時沈方故作謙虛,那反而失了誠意,張載歎服道,“張某還是低估子矩了,隻是不知這心學又是何物?”
沈方笑道,“沈某提出心學就是為了吊橫渠先生的胃口,等橫渠先生將關中學院建設起來,將理學在關中發揚光大之時,小子便將心學雙手奉上。”
章惇見到張載一副失意的樣子,忍不住提醒道,“橫渠先生,心學就是再神妙也隻是聖學的一個分支,子矩給關中學子、百姓帶來的可是可以改變他們未來命運的真學問,以先生之智,何需做買櫝還珠之事。”
沈方也笑道,“這便是沈方所說的第二點,橫渠先生也知道研究學問,必須去除意,必,固,我四字,為何真格到聖學頭上,反而自設上限。所謂格物,便是無物不格,聖學自然也不能例外。”
張載慚愧道,“是張某一時放不下。”
“最後,沈某還要強調一點,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既然有遠大的目標,思想和行為上必須有革故鼎新的準備,才有可能獲得成功。若是按部就班來,隻怕真需要幾十、上百年時間,何必把矛盾和難題留給子孫後代?我輩正應不負韶華,萬裏皆華夏。”
“不負韶華,萬裏皆華夏。”章惇、張載二人默默念誦著這九個字,頓時覺得自己似乎也年輕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