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8,齊楚爭霸

28,齊楚爭霸

  公元前664年——公元前651年 齊桓公救邢存衛扶周伐楚,一匡天下,霸業臻於鼎盛。


  邢國(河北邢台)和衛國遭到赤狄的攻擊。赤狄是狄人的一支,在山西長治以北活動。隨著晉國日漸崛起,狄人在山西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晉獻公伐驪戎大勝而歸。山西的戎狄都受到震動。赤狄東出太行山向河北、河南一帶遷徙。他們首先攻擊邢國。齊桓公及時出兵,幫助邢國趕走赤狄。但兩年後,赤狄卷土重來又攻擊了衛國。衛國是個大國,但那個喜歡養鶴衛懿公把錢都花在養鶴上麵而忽視戰備。赤狄殺來時,軍隊心有怨言不願作戰,揚言讓衛懿公派他的鶴去跟赤狄打。兩軍交戰,衛國軍隊被殺得大敗。衛懿公在潰敗過程中也不知道被什麽人所殺。衛國隻有七百人逃過黃河。赤狄返過頭再打邢國,在戰爭中將邢國都城燒毀。


  齊桓公視天下安危為己任,組織諸侯聯軍趕走赤狄。邢國已經失去自衛能力,齊桓公把邢國百姓遷到山東定居。衛國在河南,相對安全一些。齊桓公幫他們重新建城立國,召集衛國遺民。


  北部剛剛安定,楚國又趁虛而入。楚軍戰車部隊襲擊鄭國,摧毀鄭國的防線,生擒鄭國主將而回。


  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決定討伐楚國,安定周朝的南部邊疆。


  楚國自南遷之後就沒斷過回歸中原的念頭。到了楚成王時代,楚國勢力已經擴張到中原邊境。楚成王也因此萌生了跟齊桓公爭霸中原的野心。鄧國(河南鄧縣)、申國(河南南陽)、隨國(湖北隨州)、蔡國(河南上蔡)先後被楚國吞並或降服。鄭國在楚國的威懾下也向楚國表示歸順,但轉臉又去參加齊桓公的盟會。楚成王大怒,派兵攻打鄭國。


  鄭國也曾小霸中原。但今非昔比,四公子之亂使鄭國由盛轉衰。鄭國遭到楚國的圍攻,派人向齊國求援。


  齊桓公會盟諸侯,組成八國聯軍去討伐楚國。


  八國聯軍有戰車一千多乘,這在當時是最大一次兵力集結。


  齊桓公先降服了楚國的附庸蔡國,然後率領八國聯軍進逼到河南郾城東南,陳兵漢水北岸。


  楚成王抽調全國之兵防守漢水南岸,保衛楚都郢[yǐng](湖北江陵縣)。


  齊桓公雖然兵勢強大,但對渡江作戰沒有把握。管仲建議就這麽保持著一種高壓態勢威懾楚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盡量不打,保留外交斡旋的餘地。


  雙方對峙了半年。楚成王最終沉不住氣,服軟了,派人過來講和。


  管仲責備楚國身為周天子的諸侯卻不肯盡諸侯的義務,多年不來進貢使天子缺少濾酒的茅草。楚國對此表示承認錯誤,答應馬上恢複朝貢。


  管仲又要求楚國為周昭王之死做出解釋。楚國那得去問漢水。他掉水裏淹死了,關我們什麽事?管仲也無話可說,隻得罷了。


  管仲要求楚國入盟。楚國不得不答應。於是雙方簽訂盟約。楚成王向周天子稱臣納貢,並且承認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不過管仲也給楚國留有餘地,沒提楚國稱王的事情。隻要楚國名義上向周王稱臣也就罷了,反正他那個王中原也沒承認過。


  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收兵而回。


  興師動眾大老遠跑來隻弄了把茅草回去似乎有點得不償失。但也沒有辦法。真打起來即便是八國聯軍也不一定能夠降服住楚國。


  楚國經過曆代楚王的不斷擴張,勢力範圍已經到達湖南、河南、安徽、江蘇、四川、江西一帶。到楚成王這一代,楚國版圖五千裏,和整個中原不相上下。楚國擁有甲兵百萬,戰車千乘,騎兵過萬,糧草能支撐十年,實力遠超中原任何一個大國。如果單打獨鬥,齊國肯定不是楚國對手。齊國調動整個中原諸侯的力量幫助自己才勉強懾服住楚國。


  當時華夏有四大強國:齊、楚、晉、秦。楚國實力最強。秦國實力最弱。齊晉勢均力敵。


  晉國橫跨山西、河北、河南,地盤比齊國還大,隻是因為分封和奪位在很長時間內處於分裂狀態,剛剛在現任晉國國君晉獻公的父親那一代完成統一。晉獻公在位期間開疆擴土,相繼滅掉霍國(山西霍州)、魏國(山西芮城)、耿國(山西河津),掃蕩了山西境內的戎狄。晉獻公正忙於自己的事情,無心參與中原事務,也無心跟齊桓公爭奪霸主地位。


  秦國地盤僅次於楚國。但秦國地處西部邊陲,地廣人稀,文化落後,實力在四大強國裏最弱。不過此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已經即位。秦國即將在他的任內迅速崛起。


  齊桓公懾服楚國之後準備率軍回國。從河南往山東走要從鄭國和陳國(河南漯河)之間穿過去。大軍過境,鄭國和陳國肯定要負責接待工作,比如提供糧草。


  陳國大夫轅濤塗建議齊桓公往東走,沿著海邊回國。他說這樣可以順便威懾一下東夷人,讓他們安分守己。齊桓公認為主意不錯,同意了。


  鄭國大夫申侯偷偷告訴齊桓公,陳國其實是不願意接待你們才找出這麽個借口。你們要是真從東夷過,一旦遇到抵抗,糧草供應就成了問題。那是很危險的。


  齊桓公大怒,率軍討伐陳國,逮捕了轅濤塗。


  為了表彰申侯的忠心,齊桓公讓鄭國把虎牢(河南滎陽汜水鎮)封給他。


  鄭國國君是鄭厲公的兒子鄭文公。鄭文公對齊桓公慷他人之慨的做法非常惱火,但又不敢不同意。他開始後悔請齊桓公幫忙。八國聯軍到這一仗沒打,並沒有消除楚國對鄭國的威脅,反倒割了鄭國一塊地。


  周惠王有心廢長立幼。齊桓公擔心周室因此再次發生內亂,立即召集諸侯會盟,明確表態擁立太子。


  周惠王對齊桓公插手太子廢立非常不滿。他決定扶植楚國跟齊國抗衡,依靠楚國的支持廢立太子。他暗中派人把鄭文公找來,建議他去跟楚國結盟,不要去參加齊桓公的盟會。如果鄭文公能讓他的小兒子做上太子,他就恢複鄭國上卿的職務。鄭文公滿課答應,立即去找楚成王結盟。


  楚成王得到周天子和鄭國的支持,重新燃起跟齊桓公爭霸的野心。


  齊桓公對鄭文公拒絕參加盟會非常憤怒,召集諸侯軍隊去討伐鄭國。鄭國趕緊向楚國求救。


  楚成王得到消息立即出兵救鄭。但他不敢跟齊桓公的諸侯聯軍硬碰硬,沒有直接救鄭,而是出兵進攻許國(河南許昌),做出要殺入山東的架勢。


  齊桓公隻得放下鄭國去救許國。但是在此期間,許國已經向楚國投降了。楚國撤兵了。


  鄭國擔心齊桓公回來時候繼續打他,派人去向齊桓公求和。齊桓公見鄭國已經服軟了,也不好得理不饒人,就算了。


  齊楚這回合又打個平手。


  沒多久,周惠王死了。太子怕弟弟借機作亂,秘不發喪,求助於齊桓公。齊桓公立即召開諸侯盟會,宣布擁戴太子繼位。太子在齊桓公的幫助下順利即位,是為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河南民權)召開諸侯盟會。他召開這次盟會的目的是製定和公布諸侯公約。他要求諸侯無論彼此存在什麽過節,開過這個會後,一切既往不咎,重歸於好。公約規定,諸侯誰也不能堵塞水源,不能在他國遭災時拒絕出售糧食,不能更換嫡子,不能以妾代妻,不能讓女人參與國家大事,不能隨便殺死大夫。


  周襄王派代表參加了盟會。


  齊桓公北抗戎、南服楚,使中原的混亂局麵得到控製,國家的統一得到維護。周天子的地位也得到回升。為了表彰他為國際和平所作貢獻,周襄王賜給他“武胙、彤弓矢、大路”。


  “武胙”是上過周武王祭壇的肉,通常隻給本家同姓諸侯分享。周襄王賜給異姓諸侯齊桓公是給齊桓公的一種特殊待遇。“彤弓矢”代表自主攻伐的權力。周襄王以此表示承認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大路”就是天子的馬車。這是天子能給諸侯的最高榮譽。


  “武胙”給了齊桓公地位。“彤弓矢”給了齊桓公權力。“大路”給了齊桓公榮譽。齊桓公的權勢和聲望此時達到了頂峰。


  葵丘之會也標誌著齊國的霸業達到頂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