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諫逐客令
公元前241年——前236年 五國伐秦,敗於蕞。秦始皇親政,殺嫪毐,囚趙姬,罷呂不韋。秦始皇下逐客令,李斯諫之。
不過,雖然秦國中了“疲秦計”不能發動大規模的、長時間的戰爭,但局部戰爭一直不斷。
公元前245年,秦軍攻占魏國的卷城(河南新鄉原陽縣),“斬首三萬”。
公元前244年,蒙驁出馬伐韓,“取十二城”。
公元前243年,蒙驁再次出馬伐魏,攻占兩城。
公元前242年,秦國聽說魏王和信陵君死了,對魏國再無顧忌。蒙驁率軍伐魏,連下魏國酸棗(河南新鄉延津縣西南)、雍丘(河南開封杞縣)、山陽(河南焦作)等三十城。
此戰過後,中原幾乎被秦軍洞穿。魏韓被隔開。燕趙魏和韓楚隻能通過齊國溝通。而齊國早已歸附了秦國。
諸侯開始惶恐起來,預料到秦國分割包圍之後就要各個擊破。
魏國立即去找趙國結盟。
趙國這些年實力恢複很快。當年的娃娃兵已經迅速成長起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在廉頗之後挑起大梁,連敗燕國和匈奴。李牧在鎮守北部邊疆時,曾“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令匈奴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城。
但是趙國實力恢複再快也不是秦國的對手。
魏國又去拉楚國入夥。
楚國喪失了大片國土,東遷吳國舊地。在那裏,楚國吞並了鄰國魯國。雖然吞並魯國遠不能抵消楚國的損失,但實力還是有所回升。
魏趙楚韓達成合作聯盟,決定組織聯軍反擊秦國。諸侯商定以楚國的春申君為縱約長,以趙國大將龐暖為帥,集合五國的力量討伐秦國。
春申君叫黃歇,是楚國的宰相,也是戰國四君子之一。
龐暖是趙國大將,據說是龐涓的曾孫。前不久,龐暖率軍伐燕,連下燕國五城。
五國聯軍的成員,魏趙楚韓是明確的,第五國沒有一致的說法,有說衛國的,有說燕國的。
燕國不太可能參加聯軍。秦國對他暫時沒有威脅。並且為了跟秦國連橫伐趙,燕國前不久把太子丹送入秦國為質,與秦國結盟。不過,燕國被龐暖擊敗,出於求和的目的答應跟趙國結盟也不是不可能。
齊國沒有參加聯軍。齊國在五國伐齊之後不再信任中原諸侯,在秦國的拉攏下與秦國連橫。
公元前241年,黃歇和龐暖率領合縱聯軍殺向秦國。
因為中原諸侯已經被秦軍隔開,不便集結隊伍。黃歇和龐暖各領一路聯軍殺向秦國。兩軍約定在函穀關後麵集會。
以往合縱伐秦都是在魏韓集合,然後沿黃河西進,攻打函穀關。函穀關地勢險要並且有重兵把守。聯軍雖然人數眾多也難以攻克。
秦軍隔開諸侯以後,合縱聯軍無法集結在一起,隻能分兵西進。這樣一來反倒可以避開函穀關,達到奇襲的效果。
兩路聯軍繞過函穀關殺入秦國腹地。秦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不得不收縮防守向都城鹹陽撤退。
不過,聯軍分路進兵也給了秦國各個擊破的機會。呂不韋不理龐暖,集中兵力迎戰黃歇。黃歇殺到蕞地(陝西臨潼北)遭遇秦軍。呂不韋率軍發動夜襲,一舉擊敗楚軍。龐暖那路聯軍已經打到鹹陽邊了,聽說楚軍敗了不肯再前進。龐暖隻得率軍而回。合縱伐秦再次無果而終。
諸侯屢次合縱伐秦不能成功,主要原因就是諸侯心不齊。諸侯雖然明白秦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但各有各的私心,不能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
秦軍隨即出關報複,攻占了衛國。衛國國君逃進魏國境內。
秦軍進而攻克魏國的朝歌,殺入趙國境內。但是很不走運,大將蒙驁在趙國戰死了。秦軍沒了主帥,隻得退兵。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滿22歲,舉行加冠禮,也就是成人禮。
古人通常20歲加冠,諸侯更早。周文王12歲就加冠親政了。但秦國的規矩是22歲。剛死不久的秦昭王就是22歲加冠。
舉行了加冠禮就意味著嬴政能夠獨立執政了。那麽呂不韋、趙姬就要把代嬴政執掌的權力交出來。
呂不韋、趙姬作為嬴政的親爹親媽不會對還政有什麽抵觸情緒。倒是一個叫嫪毐[lào ǎi]的人聞聽嬴政親政立馬激動起來,舉兵叛亂。
嫪毐是嬴政母親趙姬的情夫。
趙姬在異人死時年紀尚輕。寂寞難耐的她與呂不韋舊情複燃。畢竟呂不韋是她的前夫,並且是兒子嬴政的親生父親。呂不韋因此時不時被召進宮內小住。
呂不韋對此並不情願,一則擔心日益長大的贏政會察覺他們的私情,二則體力不濟實在無法滿足趙姬旺盛的需求。趙姬正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年齡,而呂不韋已經年過“鬆下”步入“聯想”, 年歲不饒人。呂不韋伺候不了趙姬。
不過呂不韋又不敢拒絕趙姬。為求全身而退,呂不韋精選了一個年紀如狼、能力如虎的人引薦給趙姬。這個人就是嫪毐。呂不韋讓嫪毐假扮太監貼身伺候趙姬。
有了嫪毐伺候,趙姬不再需要呂不韋。呂不韋得以專心治理秦國。
隻是嫪毐太不小心,那年代又沒有“杜蕾斯”,結果搞大了趙姬的肚子。雖然趙姬躲到宮外生產,但身邊多了個孩子如何能瞞得住別人。嬴政知道了母親的私情。
嬴政親政後,嫪毐認為嬴政一定不會放過他,索性先發製人假傳太後懿旨起兵叛亂,企圖殺掉嬴政以自己的孩子取而代之。
但是嬴政在呂不韋的支持下調兵平息了叛亂,活捉了嫪毐。嬴政車裂嫪毐,囚禁母親,摔死了嫪毐跟母親的孩子。
在審訊嫪毐過程中,嬴政了解到呂不韋跟母親也有一腿,並且嫪毐就是呂不韋送進宮中的。於是嬴政罷免了呂不韋的官職,把他攆回封地。
一年後,呂不韋服毒自殺。
呂不韋工作出色政績顯著,經過十幾年不懈的努力把秦國建設得富有而強大,為秦始皇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但是非常不幸,晚節不保,最後栽到生活作風問題上。
嬴政親政後,鄭國渠事件爆發。雖然秦始皇權衡之後決定繼續修建鄭國渠,但鄭國渠事件引起朝中廣泛議論。
秦國貴族把矛頭對準來秦國任職的外地人,攻擊外地人坐著秦國的位子,住著秦國的房子,賺著秦國的票子,泡著秦國妹子,卻心藏禍心圖謀不軌,諸如呂不韋、嫪毐、鄭國之流。秦國貴族強烈要求驅逐外地人。
嬴政被說動,一氣之下下達《逐客令》,驅逐所有在秦國工作的外地人。
一聲令下讓所有來秦國工作的外地人丟了飯碗。
楚國人李斯也在驅逐之列。
李斯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手下有三千門客,其中很多是外地人。李斯因為得到呂不韋的賞識被提拔為客卿,就是享受卿大夫待遇的高級顧問。
嬴政下《逐客令》主要就是針對呂不韋在朝中的勢力,以逐客為名清洗朝堂。李斯自然在驅逐之列。
李斯在事業蒸蒸日上之時被掃地出門很不甘心。他在被遣返途中寫了一篇文章,叫《諫逐客令》,勸諫秦王不要因噎廢食。他以虞國人百裏奚幫助秦穆公成就霸業為例子,說明廣納人才的重要性。從百裏奚到商鞅、張儀、範睢,外地人幫秦國崛起成為當今第一強國。外地人對秦國是有功之臣。沒有外地人你秦國不過是一個荒蠻小國。你驅逐外地人無異於把人才白白送給六國。秦國再想一統天下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
這篇文章讓嬴政警醒,立即作出批示,暫停執行《逐客令》。
李斯被招回並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