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前208年 陳勝吳廣起義起義。秦二世以驪山陵囚徒為軍鎮壓起義軍。
陳勝、吳廣是秦朝的屯長(民兵排長),年薪200石[dàn]。
秦朝時官員俸祿實行“給穀製”,用糧食通常是穀子也就是小米來結算工資。
中國在解放前後也實行過一段時間的實物製工資,稱供給製,跟秦朝一樣也是按小米來結算工資。那時一個教授的月薪大概是1000斤小米,科長500斤,學徒工是100斤。
秦朝的“石”既是重量單位也是容積單位。當重量單位時,根據出土的秦銅權實測,大概是30公斤。當容積單位時,按照出土的商鞅銅方升實測,大概0.2立方米。稱量糧食通常是容積單位,一石能盛30斤糧食。
陳勝、吳廣的年薪200石大概是6000斤糧食,折合月薪500斤,相當於解放後的科長待遇。
陳勝此人素有大誌。早年種地的時候就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的豪言壯語。當時一起跟他修地球的夥伴都笑話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批壯丁去從陽城(河南周口)出發,去1000公裏以外的漁陽(北京密雲)服役。他們剛走到大澤鄉(安徽宿州),趕上天降大雨,連日不絕。道路泥濘不堪,舉步為艱。陳勝、吳廣掐指一算,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漁陽已是不可能了。
“失期,法皆斬”。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期當斬。
對於這一句現在有很大爭論。有人引用出土的《秦律》說,其實誤期的懲罰沒那麽嚴重,隻是罰款而已。之所以要那麽說,是陳勝在嚇唬人,好讓別人跟他一起造反。
的確,陳勝是憋著要造反,因為他有“鴻鵠之誌”麽。但他靠嚇唬恐怕很難達到聚眾造反的目的。900人呢,難保有誰知道《秦律》的相關規定。
持否定觀點的人所依據的出土秦律並不是完整的秦律。秦墓出土的那些竹簡是秦朝一個官員的法律條文摘抄本,並非整部秦律。
《秦律》對一般勞役是這樣規定的,罵兩句罰點款就完了,對於軍役是不是也會如此呢?陳勝他們服的不是一般的勞役,是去“戍邊”,也就是駐守邊防,屬於軍役。軍役應該按照軍法處理。軍法怎麽處罰戍邊誤期不得而知,肯定比一般勞役誤期要嚴厲得多吧?
秦朝的軍法對誤期是怎麽規定的現在還不清楚。漢朝名將李廣帶軍誤期,使兩路夾擊變成孤軍深入。漢武帝判他死刑。他用全部家產才買回一條命。漢律來自秦律,跟秦律大同小異。漢朝軍法規定誤期處死領隊之人,秦朝軍法大概也是這樣的規定。也就是說,“失期”並非“法皆斬”而是斬領隊的校尉或者陳勝吳廣。“失期,法皆斬”恐怕是嚇唬人。
不過胡亥修改了法律,嚴打違法犯罪,是不是誤期皆斬也很難說。即便不砍頭,死罪逃過,活罪難免。比方說流放邊疆,這一輩子就回不了家了,生不如死。即便就是罰款,如果罰款數額非常高,這些人也不一定承受得了。交不上罰款的人會被賣身為奴終身服役,跟判無期徒刑沒什麽兩樣。秦朝輕罪重罰,沒有能夠輕鬆過關的便宜事。
總而言之,“失期,法皆斬”是有可能的。即使不斬也是能讓人生不如死的懲罰。
既然麵臨可能被軍法從事的後果,陳勝、吳廣就開始合計活路了。
陳勝對吳廣說:左右是個死,還不如反他娘的呢。陳勝的原話是:“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意思是:現在逃也是死,反也是死,同樣是死,為什麽不為國而死呢。他所說的國當然不會是指秦國,而是剛亡不久的楚國。陳勝和吳廣都是楚國人。
陳勝的想法就和劉邦不一樣。陳勝戍邊的前一年,劉邦押送囚徒去驪山陵修墳。途中囚徒跑了好些個,劉邦擔心受罰跑進山裏落草為寇。其實一般人碰到這情況都會想到跑而不是拚。跑還有活命的機會,拚幾乎沒有生機。個人去和整個國家機器對抗簡直是開玩笑。
但陳勝有自己的想法。他說“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百姓已經無法忍受秦國的嚴刑酷法了。如果能把百姓發動起來,事情就好辦了。
可怎麽發動群眾呢?一個小老百姓,沒權、沒錢、沒勢、沒有知名度、沒有號召力,想挑頭幹那麽大件事,動員起那麽多的人,怎麽才能做得到呢?
陳勝有辦法,有腦子。
第一個辦法是打出扶蘇和項燕的旗號。這兩個人在百姓中間名聲好、名氣大、有號召力,並且生死不明。冒用他們的名號可以打動老百姓。我沒名氣可以借用別人的名氣。扯虎皮做大旗。
第二個辦法是利用鬼神,製造天意。那時侯人迷信,相信天意。陳勝利用這一點,設法給自己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陳勝找了一塊布,用丹砂寫上“陳勝王”三個字,塞進魚肚子裏麵,然後設法讓炊事班廚子把這條魚買了去。廚子把開膛破肚,發現了裏麵的布條。於是“天意”讓陳勝做王的消息就不脛而走。
陳勝又讓吳廣裝狐狸,半夜三更在軍營邊上叫“大楚興,陳勝王”,跟鬧鬼似地,嚇得士兵們夠嗆。第二天,軍營裏議論紛紛,對陳勝暗地指指點點。
陳勝被稱作造謠的鼻祖。古時“造謠”和現在意思不一樣,是指製造讖[]謠。現在引申為胡說八道了。
讖謠是指有預言性質的歌謠。因為來源神秘,讖謠被人們認作是天降預言。
通過一係列宣傳手段,陳勝使自己成為了名人。人們都認為他是上帝選定的先知。
輿論準備之後,陳勝開始動手了。
陳勝吳廣殺了帶隊的都尉,把士兵們召集起來宣布造反。陳勝對大家說,左右是個死,為什麽不死得轟轟烈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士兵們轟然響應。
陳勝帶領這900人,攻打大澤鄉,一戰而下,隨後連下幾座城池打到了陳國舊地。
秦始皇滅六國後怕六國人造反,“墮城、銷兵”。把城牆拆了,把兵器銷毀了。
據說他用收繳上來的兵器鑄造了十二個金人,立在阿房宮前,各重千石。一石30公斤,千石就是30噸。金人是狄服坐姿,高三丈。可惜後來讓漢朝的董卓、前秦的苻堅熔了鑄錢了。
墮城銷兵之後,六國人反抗能力下降了,同時抵抗能力也下降了。陳勝很容易就攻下幾座城池。
陳勝反秦複國的宣傳也吸引了痛恨秦**的百姓加入,人越打越多。百姓群起響應,“放下鋤頭鬧革命”,一起投奔起義軍。等陳勝打到陳國古都淮陽,已經擁有“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陳勝起事也起到很強的示範效應。一時間六國舊地群雄並起,豪傑並出,遍地開花一般冒出了大大小小各路諸侯。劉邦和項羽也先後參加了革命。
陳勝攻下淮陽,自立為王,國號張楚。
陳勝坐鎮淮陽,派吳廣去攻打滎陽(河南滎陽),派武臣去攻打趙國,派周市去打魏國,派鄧宗攻打九江(安徽壽縣),派周文去打鹹陽,四麵出擊。當時各地起義隊伍數不勝數,這讓陳勝對形勢的判斷比較樂觀。
攻打趙國的部隊進展非常順利,很多城市不戰而降,趙國百姓像迎接子弟兵一樣迎接起義軍。武臣很快在趙國立住腳跟。
攻打鹹陽的部隊也沒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秦國軍隊大都在邊防,國內空虛。秦二世胡亥不願意聽到不好的消息,下麵因此不敢告訴他實情。自然也沒有組織軍隊抵抗。
其實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初就有人把消息報告給了秦二世。但是秦二世聞之大怒,把告訴他壞消息的人下了獄。他不相信有什麽叛亂,認為這是有人存心抹黑**、抹黑偉大領袖。我這麽英明偉大,百姓衷心擁護,怎麽會有這麽多人不顧性命地反對我?不可能的事。
之後再沒有人敢提起義軍的事。即便是秦二世問起,臣下也不敢實話實說,回答秦二世:不過是幾個小毛賊而已。地方**早已經把他們捉拿歸案了。秦二世於是轉怒為喜。
秦二世自欺欺人,不願承認眾叛親離的事實。實際上,函穀關以東已是遍地星火,起義隊伍數不勝數。陳勝的起義軍幾十萬人正通過函穀關向鹹陽衝殺而來。
周文沿途吸收百姓加入,起義軍吹氣似的增長到幾十萬人。他繞過軍事重鎮滎陽突襲函穀關,竟然一攻而破!秦國頓時門戶大開。起義軍直逼秦國的首都鹹陽。
秦二世一直被蒙在鼓裏,自然也沒有調兵鎮壓。等人家打家門口了,秦二世這才知道實情。他慌神了,急忙問計於群臣:“柰何”?怎麽辦呢?
秦軍大都派往四境守邊去了,京城隻有五萬兵馬,而人家有幾十萬兵馬。
群臣麵麵相覷。
大將章邯說:調兵已經來不及了。驪山陵有幾十萬做苦役的囚徒,能不能把他們赦免了編入軍中?
胡亥當即同意,下詔大赦天下,暫停執行在押犯和奴婢的兒子不能參軍入伍的規定。囚徒和奴隸隻要肯參軍,打完仗就可以獲得自由。
接到大赦令的囚徒和奴隸喜出望外,歡欣鼓舞,踴躍報名參軍入伍。秦國憑空冒出幾十萬軍隊。
章邯於是帶領著由囚徒改編的部隊迎擊起義軍。對自由的渴望使囚徒部隊成為**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一出手便擊潰了來犯之敵,並且一直追到關外全殲了周文的起義軍。
吳廣還在死攻滎陽,全然不顧將要被章邯夾擊的危險。部下田臧急了,認為吳廣是在瞎指揮,把吳廣給殺了。田臧留少數部隊繼續圍攻滎陽,自率主力去迎戰章邯,結果一觸即潰。滎陽城下的起義軍也隨後被章邯驅散。
章邯繼而進攻陳勝的淮陽。
陳勝對形勢的估計過於樂觀了,占據淮陽後竟然沒有抓緊時間修複城牆。他的軍隊也大多派出去了。武臣率一支軍攻克趙國後自立為趙王。武臣派手下將領韓廣去打燕國。韓廣攻克燕國後自立為燕王。陳勝派周市去打魏國。周市打下魏國後擁立魏國公子為王。這些人擁兵自重見死不救,放任章邯去攻淮陽。
章邯很容易地攻破淮陽。陳勝孤身逃脫,路上被自己的司機(車把式)刺死拉去秦軍邀功求賞。
反**軍中最大的一麵旗幟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