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黃老與儒之爭
公元前140年——前135年 武帝好儒術。竇太後好黃老之言,禁行儒術。
漢武帝即位後,祖母竇太後和生母王太後安排竇嬰和田蚡做他的丞相和太尉,執掌政、軍大權。竇嬰是竇太後的侄子。田蚡是王太後的弟弟。兩位太後以外戚作為自己在朝中的代言人。但偏巧這兩位外戚都“好儒術”,認為儒家的辦法好,跟漢武帝氣味相投。兩人上台後又推薦了一些親儒家官員,替換掉黃老派的官員。儒家勢力開始日漸壯大。
儒生當政,首先要推行禮法。他們向漢武帝建議修明堂、改禮法以突出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儒生最擅長的就是禮,也就是各種儀式程序、行為規範。
想當年漢高祖剛當上皇帝,手下大臣們多是跟他打天下的武將,根本不懂什麽禮節。漢高祖宴請群臣,大殿內猜拳劃令,大呼小叫,甚至有人拔劍亂砍,亂成一鍋粥。漢高祖非常頭疼。儒生叔孫通建議漢高祖有必要規定一些禮節。臣下一點規矩沒有,將來可能不會把皇帝放在眼裏。漢高祖覺得是這麽個理,但又擔心禮節太過繁瑣讓人生厭。於是叔孫通推薦了一套簡化版的禮儀製度。這套禮儀教給大家後,大家再進大殿時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尊卑有序,進退有禮。漢高祖高興地說:直到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皇帝的尊貴。
如今儒生要求改禮儀,是希望升級現行的宮廷禮儀。他們對漢武帝說,從漢高祖那時傳下來的禮儀是簡化版的,我們這有標準版的。標準版的禮儀更能突出皇帝崇高無上的地位。升級禮儀的第一步就是要建明堂。現在的大殿根本不合乎禮製,應該按周禮的標準建一個能讓人一看就肅然起敬的殿堂。明堂是天子的廟堂、帝王祭天布政的場所,必須要高、要大、要成為國家標誌性建築。建好明堂後要舉行最隆重的儀式,讓諸侯以最隆重的禮節來參拜天子。這樣才能讓人從心底感受到皇帝的尊貴。
漢武帝很感興趣,安排人開始張羅。但明堂還沒動工就被竇太後給叫停了。同時被叫停的還有根據周禮改革漢朝製度的一係列新政。
竇太後不明白漢武帝瞎折騰什麽啊?老實按著從高祖傳下來的治國方針辦就得了。竇太後是黃老之學的堅定支持者。她不僅受過文景兩帝的熏陶,並且親眼目睹了黃老之治帶來文景盛世。她不允許漢武帝標新立異另搞一套。
至於竇太後怎麽有這麽大權力,能在皇帝頭上指手畫腳?這還得從漢朝的兩個傳統說起,一是從漢高祖以來強調以孝治天下,二是從呂後以來允許女人參政。強調孝道就使得皇家家事和國事不分。長輩發話,無論是家事還是國事,晚輩都得洗耳恭聽,否則就是不孝。在家天下的前提下,家事跟國事也的確不好分。另外呂後臨朝稱製使得女人參政有例可循。
根據《史記》記載,王太後在漢武帝登基後也曾“稱製”。不清楚這是漢景帝生前安排還是王太後自告奮勇,總之漢武帝沒有掌握全部權力。
竇太後雖然沒提稱製,但作為漢武帝的奶奶,單憑輩分說話都比王太後好使。何況她作為文帝的皇後、景帝的太後、武帝的太皇太後肯定在朝中培養了強大勢力。外戚,也就是娘家人,肯定是她重點培養的對象。她在朝中的勢力、威望肯定要比王太後、漢武帝大得多。所以雖然王太後稱製、漢武帝稱帝但兩人都怕她。竇太後發話,漢武帝不得不立馬照辦。
漢武帝尊儒遭到了竇太後的強烈反對。她對漢武帝大加斥責,讓他立即廢除新政,辭退竇嬰、田蚡等“好儒術”的官員,把一切恢複原狀。
竇嬰上台後命令“列侯就國”。封君都被勒令回自己的封地去,不能老賴在京城不走。竇嬰此舉希望減少外圍勢力對朝廷的幹擾。但此令一出引起列侯尤其是外戚的強烈抵製。京城多好啊,誰願意回小縣城裏關上門當地主去?尤其是外戚封侯者大多娶公主為妻更不願意兩地分居。他們向兩位太後告狀,說了竇嬰等人很多壞話。
竇太後大怒,認為竇嬰是竇家的叛徒。竇太後就指著外戚幫她出謀劃策掌控朝廷呢,把外戚趕走,自己不就被架空了嗎?尤其是她聽說漢武帝新提拔的禦史大夫趙綰建議漢武帝“諸政事毋奏東宮”,也就是朝廷政事沒必要請示竇太後,更是火冒三丈。竇太後下令罷免竇嬰,將趙綰下獄。田蚡雖然是王太後的人也被罷官。太尉一職空缺,由竇太後親自掌控兵權。
竇太後當時已經動了廢掉漢武帝的念頭,但礙著長公主和王太後的麵子讓漢武帝留職查看以觀後效。再胡鬧就廢了你!
漢武帝老實了,趕緊按照竇太後的指示罷免了竇嬰和他儒家官員,把蠢蠢欲動的想法暫時埋藏起來。
漢武帝開始注意討好兩位太後,先坐穩皇位再說。他封王太後同母異父的弟弟田蚡和田勝為侯。竇太後的外戚早在文景時代就已經封完了。王太後的親哥哥**也早在漢景帝時期就已經封侯了。
漢武帝的男寵韓嫣(韓**的孫子)見漢武帝這麽有孝心,就告訴漢武帝一個也不知從哪打聽來的秘密:王太後在民間還有一個女兒叫金俗。
王太後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曆。
王太後的母親臧兒是漢初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因為謀反被漢高祖殺了,臧家因此敗落。臧兒流落民間,嫁給平民王小二為妻。她給王小二生了一兒兩女。兒子叫**。女兒叫王娡、王皃[mào]姁。後來王小二死了,臧兒帶著兒女改嫁到田家,又生下兩個兒子田蚡和田勝。
王娡長大後,臧兒把她嫁到平民金家。王娡在那裏生了一個女兒,名叫俗兒。
後來臧兒算卦,算命先生告訴她:“兩女皆當貴”。她馬上跑到金家悔婚,要回女兒王娡,把王娡和王皃姁一起送進太**。
很難想象,已經結婚生子的王娡怎麽過的婚檢這一關。可能西漢時候沒有婚檢一說。最早的婚檢記載是在東漢。
王娡入宮後得到太子劉啟的寵幸並生下劉徹。後來劉啟成了漢景帝。王娡成了皇後。劉徹成了漢武帝後,王娡就升級為太後。她的兄弟**、田蚡、田勝都被封侯。妹妹王皃姁比她漂亮比她得寵,給漢景帝生了四個兒子,但福薄命短,在王娡當上皇後之前就死了。
王娡雖然貴為皇後、皇太後,但因為入宮時隱瞞婚史,怕人笑話,始終不敢派人去找女兒俗兒。
韓嫣不知道如何得知太後這段秘史,偷偷告訴了漢武帝。他跟漢武帝是自小的玩伴,後來成了漢武帝的寵臣。
漢武帝得知民間還有一個姐姐,立即派人去尋訪,找到後親自登門迎接。
皇帝出門,那動靜大了去了。前哨儀仗馬隊弛入城門,拆了裏門(古代的“裏”相當於現在的居民區,有圍牆和大門)供皇帝的車駕通過。禁衛軍衝到金家門前,呼啦啦將金家團團圍住。
金家老少嚇得要死,抖衣而立。金俗更是嚇得藏進裏間床底下。
漢武帝進屋沒見到人,往床底下一扒頭,說:“謔!大姊,何藏之深也!”大姐你幹嘛藏那麽深呢。
金俗懵了,她不知道為什麽當今皇帝竟喊她叫大姐。
漢武帝將金俗帶回,直接去見太後。
太後見到漢武帝風塵仆仆的樣子,說:看你累得這樣子,你這是去哪了?
漢武帝說:去接姐姐回來。不等太後反應,立即回頭叫道:快來拜見太後!
金俗過來叩見太後。
太後遲疑道:是我的女兒俗兒嗎?
金俗應道:是。
太後聞言淚如雨下,金俗也伏地痛哭。
漢武帝給姐姐封地封爵。金家也因此沾光跟著享受榮華富貴。
不過,韓嫣後來被太後殺掉了。他的本意是為了討好太後。但太後並不想之前的婚史曝光。他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
漢武帝去姐姐平陽公主家串門。平陽公主備下酒席和歌舞招待。席間,武帝看上了歌舞團的主唱衛子夫。平陽公主便主動將衛子夫送給了弟弟。
漢武帝將衛子夫帶回了宮,此後再不登皇後阿嬌的門。
當年長公主打算把阿嬌許配給漢武帝,問那時還是孩子的漢武帝會如何對待阿嬌。漢武帝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這就是“金屋藏嬌”這個成語的來曆。漢武帝一番話哄得長公主非常開心,決定把阿嬌許配給漢武帝。沒想到漢武帝順利登上皇位之後移情別戀,“金屋藏嬌”變成雪藏。
阿嬌得知漢武帝有了新歡,醋勁大發,一哭二鬧三上吊,幾次尋死被救了回來。
王太後知道後責備漢武帝:你剛惹惱了竇太後,再惹惱長公主,你還皇帝想不想幹了?
漢武帝老實了,和阿嬌重歸於好,不敢再見衛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