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武德之治
625年——626年 唐高祖寬刑薄賦,休民罷戰,恢複元氣。李建成、李世民奪位暗戰。
??唐高祖正在發愁怎麽處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倆的矛盾。這時突厥人大舉犯邊,唐高祖隻得暫且放下此事,讓李世民率軍去抵抗突厥。
??雖然唐高祖猜忌李世民,但李世民百戰百勝,唐高祖又離不開他。
??也有說法,唐高祖讓李世民去抵抗突厥是想借突厥之手除掉李世民。即使李世民沒死在突厥之手,但隻要他打了敗仗,唐高祖就能名正言順地治他的罪。
??但李世民擊退突厥得勝而歸。李世民功勞更大,聲望更高。唐高祖一點脾氣沒有。
??唐高祖在“事平之後,猜嫌益甚”。李世民功高蓋主,唐高祖對他更加猜忌。
??唐高祖讓李世民駐守邊關,讓李建成留京輔佐自己治國。兄弟兩人脫離接觸,暫時相安無事。
??唐高祖在處理家事的同時也並沒有耽誤國事。
??統一中國後,唐高祖原本打算罷兵息戰,休養生息,解散了中央軍,讓將士們回家搞生產。但是突厥人不斷犯邊,地方軍應付不來,唐高祖不得不重組中央軍。
??隋煬帝推出“租庸調製”以減輕百姓負擔,鼓勵生產。
??租庸調製是均田製下最佳征稅辦法。因為它可操作性強,簡單明了。每個男丁一年交兩石糧的租、20天代役錢的庸、兩丈絹的調就可以了。百姓交的明白。官府收的明白。
??不像以前,官府要根據每戶的人口數、男丁數、財產數、土地數、產量等各種因素確定一個稅額。官府算得麻煩。百姓聽得糊塗。
??租庸調製隻要搞明白每戶男丁數就可以了,有幾個男丁交幾份稅。稅額是固定的,不用算。
??有人估算過,唐朝的租庸調折合稅率是百分之八,相當於漢代的“十五稅一”。稅率也是非常低。
??另外,勞役可以拿錢買,不願服勞役可以掏錢找人頂,也就是以庸代役。農民因此可以專心生產,不用再擔心農忙時人手不夠。
??不過,租庸調製是均田製下最佳征稅辦法。如果均田製被破壞了,前提條件不存在了,租庸調製就顯現出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說,唐朝初期人少地多,一個男丁一百畝田的分配製度能夠執行下去,一人一年兩石糧的租也不覺得高。到了中期人口越來越多,可供分配的土地越來越少,一個男丁可能隻能分到七十畝、三十畝、甚至十幾畝田,仍然按一丁兩石的標準收租就有點讓人吃不消了。
??因此,租庸調製後來被兩稅法取代,存在時間不長。
??在退出租庸調製的同時,唐高祖“頒新律令,比開皇舊製增新格五十三條”。新律被稱為武德律。武德是唐高祖的年號。武德律實際上是開皇律的修訂簡化版。開皇是隋文帝年號。武德律比開皇律在刑罰上有所減輕。
??寬刑薄賦,休民罷戰,這都是古代皇帝所追捧的王道仁政。想做明君,這似乎是標配。
??唐高祖為了減少戰爭,同意和突厥、吐穀渾互市。
??古代都不太願意跟周邊的遊牧民族互市。因為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比如衣食鹽鐵,在古代都被列入戰略物資。對於一個不友好的鄰居來說,給他們提供這些東西等於助長他們的軍事潛力。但是,遊牧民族缺少並且急需這些東西,買不到就去搶,不惜發動戰爭。
??唐高祖同意互市,一方麵希望減少戰爭,另一方麵也希望能夠得到遊牧民族的馬和牛。中原急需戰馬和耕牛。
??為了不助長遊牧民族的軍事,唐朝主要是以茶換馬。茶葉也是遊牧民族最想得到的東西。因為遊牧民族天天吃肉喝奶,需要用茶解油膩、助消化。並且茶還有解毒消病的功能。
??唐朝與突厥等遊牧民族的互市又被稱作茶馬互市。著名的“茶馬古道”就起源於唐代。
??開展茶馬互市後,中原牛馬短缺問題得到極大改善。
??“先是,中國喪亂,民乏耕牛,至是資於戎狄,雜畜被野。”早先農民耕地缺少耕牛。現在好了,得益於互市,田野上各種牲畜遍布。
??唐高祖在任期間幹的最後一件事是滅佛。
??佛教在隋唐亂世又開始興盛起來。佛教一旦興盛,生產就要受到影響,並且會影響到社會生活和發展。
??太史令傅奕上書唐高祖要求滅佛。他認為佛教的最大問題是“使不忠不孝削發而揖君親,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信佛之人有兩大罪,一是不忠不孝,二是遊手好閑。
??出家人上不贍養父母,下不撫育子女,眼裏隻有佛祖沒有帝王,是謂不忠不孝;出家人不務工不務農不納稅,過著寄生蟲般的生活,是為遊手好閑。
??佛家用地獄、輪回等一些話術嚇唬、欺詐那些腦子不靈光的人,用虛構的未來誆騙他們的錢財。他們謊稱人的壽命、貧富、吉凶都是由佛控製的。讓人放棄個人努力一心禮佛。這是無比荒謬的。
??按照中國人的禮法:“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但佛家都剃個大禿瓢以示跟塵世決裂,背叛自己的父母和祖先。
??上溯曆朝曆代,看看佛教昌盛的朝代都是什麽下場?
??傅奕說養活這麽多白吃飯不幹活的和尚尼姑浪費了多少糧食?建造這麽多中看不中用的寺廟浪費了多少錢財?如果我們讓和尚尼姑還俗成婚,國家馬上增加十萬戶納稅人口。他們生兒育女又能使我們國家兵源充足。
??中書令蕭瑀指責傅奕誹謗聖人。佛是聖人。褒貶佛就是犯了誹謗聖人罪。
??傅奕反駁道:釋迦摩尼背棄父母,拋棄老婆孩子,以臣犯上,算什麽聖人?
??蕭瑀無言以對,隻能合掌詛咒:地獄就是為你這種人設的。
??唐高祖認為傅奕說的有理,下令篩選天下和尚尼姑以及道士道姑。隻保留高僧高道和大的寺觀,其他人都遣散,其他寺觀都廢棄。
??隻是因為玄武門之變旋即爆發,唐高祖滅佛的命令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執行。
??唐高祖當政期間被稱為武德之治。武德之治為貞觀之治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唐高祖當政時間隻有數年而已,武德之治被貞觀之治掩蓋。
??唐高祖在治國方麵並非平庸之輩,但在齊家方麵顯得碌碌無為。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倆他一個也擺不平。
??在與突厥互市之後,邊境衝突減少,TJ的壓力減輕。李世民也因此從邊關返回京城。
??隨即,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明爭暗鬥又開始了。
??李世民利用職權派心腹溫大雅、張亮等人去洛陽任職,並且“陰結納山東豪傑以俟變”,也就是說他暗中在關外發展勢力為將來發生變故做準備。他在俟什麽變呢?不言而喻就是他跟李建成的變故。他對日後跟李建成撕破臉已經做好了準備。“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一旦跟李建成攤牌,如果不能遂願,便出關自保,也就是割據關東跟李建成分庭抗禮。
??李世民時任“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就相當於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兼中央中原局書記。太行山以東都是李世民的轄區。洛陽是他的司令部。
??他讓張亮率軍進駐洛陽,“多出金帛,恣其所用”,收買“山東豪傑”,鞏固他的大後方。
??李元吉發現了異常向唐高祖告發張亮圖謀不軌。但唐高祖讓人去調查也沒查出什麽問題。
??李建成、李元吉不是傻子,肯定嗅到了危險。
??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酒,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當場吐血數升,被李神通扶回家去。
??唐高祖去看望李世民,當著李世民的麵叫人去責備李建成:你不知道秦王(指李世民)不能喝酒嗎?幹嘛非叫他喝酒?言外之意,李世民吐血是喝酒傷胃,並非中毒。他心中恐怕明白是怎麽回事,刻意假裝糊塗。
??唐高祖又對李世民說:當初如果不是你,我也做不了皇帝。我說過立你為太子,但被你推辭掉了。現在李建成已經做太子這麽長時間了,我也不忍心廢掉他。我看你們兄弟似乎互不相容,同留京中必有紛爭。我想把你安置在洛陽,讓你掌管關外之地,允許你使用天子旌旗。
??唐高祖這意思是想將國家一分為二,李建成為關中之主,李世民為關外之主,讓兩人都做皇帝。既然你們兄弟過不到一起,咱就把家分了,各過各的。
??但是唐高祖把話說出去了,轉臉又變卦了。因為李建成不同意分家。他到處托人去勸說唐高祖不要這麽做。唐高祖因此又改了主意。
??唐高祖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了不算算了不說,李世民不可能不對他心懷怨氣。這就為之後的逼宮之變埋下伏筆。
??唐高祖也預感到李建成、李世民兩兄弟水火不容將來必生禍端,動過廢黜李世民的念頭。這可能是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的唯一辦法。
??但他的宰相陳叔達勸他不要這麽做。陳叔達說:李世民立有大功,廢黜他不公平。並且鬧不好會逼反李世民,讓你後悔都來不及。
??唐高祖也沒了主意,隻能得過且過。
??這事很可能被李世民探得了風聲。“秦府僚屬皆憂懼不知所出”。李世民招心腹房玄齡、長孫無忌商量對策。兩人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幹掉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猶豫不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