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唐太宗與隋煬帝
唐太宗和隋煬帝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們不妨做個比較。
??首先,兩人都出身於前朝豪門貴族。隋煬帝家被封隨國公,唐太宗家是唐國公,都是公爵。倆人的父親都是新王朝的開國皇帝。倆人不但是G二代還是帝二代。
??隋煬帝的媽和唐太宗的奶奶是親姊妹、突厥獨孤氏。論起來隋煬帝是唐太宗的表叔。他們都有鮮卑血統,或者說是混血兒。
??倆人都能文能武。論詩文,文壇上有他們的一席之地。論武功,兩人都是年紀青青就統領大軍南征北戰,為父親打下一片江山。
??細比較之下,隋煬帝的文才略勝唐太宗一籌。隋煬帝的詩意境深遠、耐人尋味。而唐太宗的詩用詞華麗、四平八穩,但缺少那麽點韻味。唐太宗的武功略勝隋煬帝一籌。他身經百戰、百戰百勝並且總是衝在戰鬥的第一線。而隋煬帝屬於運籌帷幄式的統帥,也就是坐在大帳裏拍板,把衝鋒陷陣的事交給別人去做。
??隋煬帝十三歲就當上大將軍,那是因為父親做了皇帝。他真正領軍打仗是在他20歲的時候,率軍攻占了南朝陳國,統一了中國。
??唐太宗十六歲參軍。時值隋煬帝被突厥人圍困在雁門關,唐太宗作為一名下級軍官隨隊去救隋煬帝,用疑兵計嚇退突厥。唐太宗在20歲的時候已經身經百戰。初唐六大戰役他指揮了四個,期間參加過的戰鬥不計其數。戰死的六匹坐騎就是唐太宗出生入死的最好證明。
??倆人在稱帝前都參加過抗擊突厥的戰爭,可以被稱作民族英雄。稱帝後開疆擴土,使周邊鄰國臣服於中國。隋煬帝被蠻族尊為“聖人可汗”。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
??倆人都打過高句麗,但不幸的是,都在那裏栽了跟頭,無功而返。
??兩人在家排行都是老二。本來沒有繼承權的他們靠巧取豪奪取代老大做上太子。
??隋煬帝是巧取,秀自己優秀的一麵,彰顯哥哥的缺點。隋文帝夫婦看重私生活。隋煬帝便把美妾藏起來,把美妾懷的孩子“能打的打下來,能流的流出來,就是不能生出來!”隋煬帝為當上太子殺了自己的親生骨肉。為了坐穩皇位,他也幹過弑兄殺弟的勾當。
??唐太宗是豪奪,親手殺了自己哥哥和弟弟。為了斬草除根,他還將他們的子女包括剛出生的嬰兒也一並殺死。他們妻妾有姿色的被唐太宗占為己有。
??倆人由太子轉皇帝時都有奪位的傳聞。
??據說隋煬帝在隋文帝病重臥床時調戲隋文帝的妃子。隋文帝知道後大怒,要廢了隋煬帝。隋煬帝於是派人悶死了隋文帝。
??唐高祖宣布禪位據說也是唐太宗逼宮的結果。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帶隊入宮揚言護駕,無非是武力逼宮而已。沒有聖旨武力闖宮,這個行為本身就是謀反,現在叫武裝政變。
??兩人即位後都是很有作為的皇帝。隋煬帝修馳道、大運河,征西域、高句麗,大搞基礎建設和開疆擴土。唐太宗的主要事跡是治國安邦,使國家由亂世轉為治世,並且為日後進入盛世打下基礎。
??隻是唐太宗的有為使他成為一代明君。而隋煬帝的有為卻使他成為著名的暴君。
??唐朝詩人皮日休在憑吊大運河時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也就是說,修大運河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如果沒有乘龍舟南巡那些虛頭巴腦的事,隋煬帝單憑開鑿大運河這件功勞,能和大禹有一比。
??隋煬帝太想有所作為了,急功近利致使役民過重引起民怨。
??唐太宗以無為換有為,愛惜民力,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戒奢從簡。他寬仁節儉、注重民生的施政方針使他獲得很高的民眾支持率。他廣施仁政,心存百姓,“以百姓之心為心”,所構建的和諧社會被後世向往。
??相對於唐太宗“以百姓之心為心”,隋煬帝“不以民為意”。對待百姓的態度是唐太宗和隋煬帝的最大區別。
??百姓在唐太宗心裏的份量很重。
??針對唐高祖封王太多,唐太宗跟大臣們在討論此事說過一句很有水平的話:“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意思是:我做為天子,是要養護百姓的,怎麽可以勞頓百姓來養護自己的宗族呢。
??一個封建帝王能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境界是很了不起的。
??針對社會治安問題,唐太宗也說過一段話:“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
??這段話很長,但值得占用一些篇幅。這段話闡述了唐太宗對君、國、民三者關係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百姓。剝削百姓來奉養君主,如同割自己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了但國家亡了。所以君主需要擔心的不是外患而是內憂。欲望多則花費大,花費大則賦稅重,賦稅重則百姓愁,百姓愁則國家危,國家危則皇位不保。我常常想到這些,所以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
??唐太宗注意克製自己的欲望,盡量不去打攪百姓的生產、生活。
??類似的話唐太宗還對自己的太子講過:“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反複強調人民的重要性。忽視百姓疾苦就是忽視自己的安危。
??而隋煬帝呢,把百姓視為可以任意揮霍的私有財產,結果最終揮霍的是自己的江山和性命。
??隋煬帝修了很多宮殿為自己享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洛陽宮。他的吃穿用度包括交通工具都極盡奢華。
??唐太宗打下洛陽後拆毀了洛陽宮,希望以此警示大家吸取隋煬帝因奢亡國的教訓。
??唐太宗患有氣疾(呼吸道疾病),忌潮濕陰冷。而舊宮殿地勢低、潮氣大,夏天悶熱,冬天陰冷。群臣建議修個新宮殿被唐太宗拒絕。唐太宗輕易不願征發徭役。
??後來財政逐漸寬裕,唐太宗也修了一些宮殿,比如讓人修複了洛陽宮。他修洛陽宮是考慮到洛陽居於中國的中心,四方朝貢距離相同,“意欲便民”而非貪圖個人享受。修造過程中,主管大臣“鑿池築山,雕飾華靡”。唐太宗知道後馬上罷免了那個大臣,把他搞得那些裝飾的東西毀掉。
??洛陽遭受水災,很多百姓的房屋倒塌。部分宮室也出現損壞。唐太宗下令把準備修宮室的建築材料全部送給遭災群眾。他說宮室簡單修繕一下就能居住。
??隋煬帝出巡怎麽豪華鋪張就怎麽來。他喜歡大場麵,遊個園子都讓3000宮女隨行。
??唐太宗出去視察不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也不為虛名出巡。多次有人建議他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唐太宗始終不同意。
??唐太宗認為沒必要留那麽多宮女伺候,夠打掃庭院拾掇房間就行了。其他都可以放出去任憑她們結婚生子。
??唐太宗相對於隋煬帝沒有好大喜功的毛病,不幹那些勞民傷財隻為一個麵子的事。
??隋煬帝三打高句麗僅僅是為了逼高句麗向他表示恭順。
??唐太宗也遇到過類似事情,但處理方法就不一樣。林邑(越南中部)向唐朝進獻火珠(天然琉璃石),遞交的表章措辭桀驁不馴。朝廷有人建議討伐林邑。唐太宗說:尚武好戰者自取滅亡。隋煬帝、頡利可汗就是前車之鑒。欺負一個小國勝之不武,何況還不一定能夠取勝。遣詞造句的問題,不必介意。
??他說隋煬帝的前車之鑒應該是指隋煬帝為了麵子發動的高句麗戰爭。
??不過必須實話實說,唐太宗到了晚年也打過高句麗,並且也是為了麵子,不幸的是也沒打贏,無功而返。
??唐太宗在前期納諫如流,但到了後期脾氣開始變大,納諫不再那麽痛快。但好在他出現昏君苗頭的時候已經離去世不遠了,最後蓋棺論定仍然是個明君。
??隋煬帝熱衷出巡,炫耀隋朝的強盛,吸引其他國家和地方前來歸附。他將青海納入隋朝版圖,成功吸引西域歸附隋朝。打青海還算有所收獲。但開發西域隻在政治上贏得一個虛名,在經濟上得不償失。
??唐太宗說:前代帝王喜歡招撫遙遠的國家,以圖辟土服遠的虛名。但這個虛名勞民傷財毫無意義。人家歸附於你,倘若有難,你不救是不義,救吧行軍萬裏太過疲憊。勞苦百姓以圖虛名,這樣的事情我不幹。
??唐太宗注意休養生息,量力而行,不為了虛名而打腫臉充胖子。
??對於毗鄰少數民族前來歸附,唐太宗設州管理,比如黔西、川西、伊吾(鄰近甘肅)的少數民族。對於遠地方的少數民族,唐朝鞭長莫及就不會勉強自己,比如高昌(吐魯番東)、康國(中亞國家)等。
??能並入唐朝版圖的地方,你來歸附我接收。不能並入版圖,隻是名義上歸附於我,我不圖那虛名。你來進行貿易我不反對,但你來朝貢我會婉言拒絕。因為禮尚往來,高接遠送,過於騷擾沿途百姓。
??隨著唐朝日益強大,歸附唐朝的地方越來越多。唐朝邊境不斷向外擴張。唐太宗時期中國版圖超過了隋煬帝。
??總之,唐太宗以百姓為出發點治國安邦使國家由弱變強,由亂變治。隋煬帝以自己的欲望出發治理國家使國家由強變弱,由治變亂。
??其實隋煬帝即位前治理江南時非常在意民心民意,即位後卻變得漠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唐太宗即位前戰山西時幹過屠城的勾當,即位後卻變得愛民如子。
??隋文帝當年看中隋煬帝,就是看中他的節儉。節儉的皇帝知道愛惜民力。可隋煬帝即位後隻關心自己的“大業”,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急功近利、激反民眾,最終落得亡國喪身。
??唐太宗也多次發動戰爭。他遠征突厥活捉頡利可汗一戰是曆史上的經典戰役。他開疆擴土還打過吐穀渾、吐蕃、高昌。但是他不窮兵黷武,將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控製在百姓和國力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隋煬帝和唐太宗兩人的私生活都沒有特別值得褒貶的地方,登基前妻妾成群,登基後三宮六院,古代帝王大致都是這個樣子。
??隋煬帝14、5歲結婚,娶妻蕭氏,也就是後來的蕭後。野史說隋煬帝是個花心大蘿卜,見一個愛一個,結婚後就把蕭後拋在腦後。實際上蕭後始終個伴隨在隋煬帝左右,夫妻感情很好。隋煬帝被叛軍殺死後,是蕭後冒死為他收屍。
??唐太宗16歲結婚,娶妻長孫氏,也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後。長孫皇後是史上有名的賢後,賢淑溫儉,恪守婦道。唐太宗夫妻感情也很好。長孫皇後死後,唐太宗在宮內專門修了一個高台,時常登台遠眺皇後的陵墓。
??唐太宗子女眾多,為他生養兒女的嬪妃也眾多。隋煬帝隻有三男兩女,其中兩男一女是蕭後所生,其他一兒一女分別由兩妃包辦。
??隋煬帝的一個妃子是唐國公李淵的女兒。後來李淵的唐朝替代了隋朝。唐太宗的一個妃子叫武媚娘。後來武媚娘成了周朝的開國皇帝。雖然不能說他們的江山是毀在老婆手裏,但也勉強算是一個相似點吧。
??隋煬帝死於政變。唐太宗死於“仙丹”中毒。都是剛過50歲正當壯年時的非正常死亡,都不能算善終正寢。
??通過對比唐太宗和隋煬帝的一生,發現一代明君也有減分的地方,一代暴君也有加分的地方。唐太宗並非高大全的完人。隋煬帝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惡人。
??隋煬帝倒黴在亡國亡身上。漢武帝也曾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橫征暴斂、激起民變,但是在國家頻臨崩潰之際漢武帝幡然醒悟、懸崖勒馬,使漢朝起死回生。他的諡號是個“武”字,是自己親兒子給的,隻強調漢武帝的武功而忽略其他。
??隋煬帝如果沒有亡國亡身這一條,在民變紛起時及時調整政策,他可能會憑借大運河、開疆擴土、揚武威於四方成為與漢武帝並肩的名帝。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