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68,永貞革新

268,永貞革新

  804年——805年唐德宗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王叔文等開始永貞革新,去貪官弊政。


  ??唐德宗晚年,進取心早已消耗殆盡,開始得過且過,享受生活。整天跟一幫文人在一起吟詩作對,揮毫灑墨。他在詩文和書法上麵都有一定的造詣。他有十五首詩被《全唐詩》收錄。不過宮廷詩通常是辭藻華麗,對仗工整,但缺乏內容和意境。唐德宗詩讀起來就像讀對聯。寫的最好一句是“鬆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多少有些意境。


  ??804年,太子李誦突然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能說話。


  ??805年的大年初一,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都來朝賀唐德宗,獨太子病重不能前來。唐德宗唉聲歎氣無法釋懷,不久病倒。年還沒過完,唐德宗就死了。


  ??唐德宗一生充滿矛盾和悲劇色彩。他有圖強複興的雄心卻沒有力挽狂瀾的才能。他任人不明,他信任的大臣通常是奸佞之人,而他猜忌的通常是能臣幹將。自己無能又得不到賢能的人的幫助,這使他的雄心壯誌無法實現。他希望解決藩鎮割據的遺留問題,卻屢出昏招使藩鎮之亂愈演愈烈。他知道宦官亂政的危害,上台伊始平定了宦官之亂。但後來遇到一點變故又開始寵信宦官,使宦官亂政比之前更甚。他從父親那裏接過一個爛攤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國家中興,沒想到交給兒子的卻是更爛的一個攤子。他得到一個諡號“德”字,不過是武力解決藩鎮問題不成轉而以德服人而已,其實就是姑息養奸。


  ??唐德宗死後,太子李誦在靈前即位,史書稱作唐順宗。


  ??唐順宗因為中風不能講話,委托親信王叔文幫自己處理國事。


  ??王叔文是唐順宗做太子時的賓客。他擅長下棋,被召入東宮陪太子娛樂。因為他來自民間,了解民間疾苦,經常跟太子議論時弊。太子很欣賞他,也信任他,視他為親信。


  ??王叔文做太子賓客時就留意結交一些名望好的官員,為太子登基後組建新內閣做準備。韋執誼、王丕、柳宗元、劉禹錫等一幹人跟王叔文結為TZD。


  ??唐順宗登基後封韋執誼為宰相、王丕為左散騎常侍(相當於以前的中常侍)、王叔文為翰林學士。


  ??翰林院是唐朝新設的機構,負責起草皇帝的詔書。因為有機會跟皇帝探討國家大事,翰林院由秘書機構逐漸演變為權力機構。


  ??王叔文深知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官吏貪瀆、百姓負擔沉重是當前的最大問題,必須設法解決。


  ??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台就罷免了民憤極大的貪官,減免了百姓積年的欠稅,禁止ZF巧立名目向百姓橫征暴斂。


  ??京兆尹(長安市長)李實是皇親,仗著唐德宗的寵信徇私枉法毫無顧忌。關中明明遭遇大旱,他卻為了討好唐德宗虛報豐收。朝廷沒有救災反而照常征收賦稅,逼得百姓拆房賣屋,變賣家產。時為監察禦史的韓愈請求緩征,遭到李實報複,被貶為縣令。


  ??王叔文知道後將李實貶官,趕出京城。百姓對李實恨之入骨,當聽說李實被貶官歡呼雀躍。大家在袖子裏裝上石頭守在李實外放的必經之路上,等著“歡送”他。李實繞小路溜走才得以幸免。


  ??各地ZF以進奉皇帝為名義向百姓征收“兩稅”之外的各種雜稅。雜稅比正稅還多。百姓深受其苦。


  ??唐德宗在世時有一次出去打獵,遇到一個農民。他問農民:百姓快樂嗎?農民回答:不快樂。唐德宗恨奇怪:今年大豐收怎麽還不快樂?農民回答:苛捐雜稅太多,百姓快樂不起來。以前隻收“兩稅”,現在卻增加了名目繁多的雜稅。以前官府下來收公糧,現在卻讓百姓把公糧送到幾百裏以外的官府。朝廷屢次三番下詔體恤百姓,到頭來都不過是一紙空文。百姓如何快樂得起來?唐德宗感到很慚愧,下令免了那個敢說真話的農民的賦稅徭役。但對於苛捐雜稅,唐德宗並沒有下令禁止。


  ??王叔文當權後禁止“兩稅”之外的苛捐雜稅,給百姓減輕負擔。常貢之外,悉罷進奉。TGL不能再以“進奉”為名盤剝百姓。


  ??深為百姓詬病的“宮市”、“五坊”也被廢除。


  ??所謂“宮市”就是皇宮采購日常用品。之前皇宮是通過ZF在市場上采購用品,後來宦官認為這是個肥差,說服唐德宗允許皇宮直接出去采購,缺什麽就讓宦官出去買。宦官仗勢欺人根本不肯按正常的市場價格采購東西,他說什麽價就是什麽價,不許百姓還價。


  ??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詩《賣炭翁》說的就是宮市。他講述一個老大爺辛辛苦苦燒了一車木炭拉到市場上賣,不幸碰見出宮采購的“黃衣使者白衫兒”。那些人讓老大爺把炭拉進宮去,用“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值)”。


  ??雖然不清楚唐朝木炭的市場價,但相信宦官出的價肯定非常低。有人估算,“半匹紅綃一丈綾”隻夠買一車柴。而木炭價格是木柴的數倍。


  ??賣炭翁得到“半匹紅綃一丈綾”還算不錯呢。韓愈寫的《順宗實錄》一書中記載了一個賣柴的大爺,柴白給人家不說還把驢車搭進去了。


  ??宦官“率用直百錢物買人直數千物”,用百錢強買價值數千錢的東西,幾乎就是白拿生搶。但是誰也不敢說個不字,因為他們“手把文書口稱敕”,不賣就是抗旨不尊。


  ??宦官是打著皇帝的名義強買強賣。百姓避之唯恐不及。


  ??白居易詩中的大爺忍氣吞聲。韓愈文中的大爺被搶了驢車斷了生路急得跟宦官拚命。事情鬧大了驚動了唐德宗。唐德宗覺得這事做得太過分了,罷免了這個宦官,賠償了大爺。但對於宮市,唐德宗並沒做出任何處理。


  ??唐德宗就是貪財的人。苛捐雜稅和宮市都跟他有直接關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貪,下麵的官員更貪。


  ??唐德宗還設五坊(機構名):雕坊、鷂坊、鶻坊、鷹坊、狗坊,供他打獵使用。五坊的辦事人員以捕鳥為名四處張網。網鋪在水井上,百姓就不能打水;網鋪在人家門口,這家人就不能出入。誰敢動網就是妨礙公務,想讓他們把網拿走就得出錢賄賂。五坊成為敲詐百姓錢財的機構。


  ??唐順宗即位後把宮市、五坊全撤了。百姓非常高興。


  ??王叔文新官上任這三把火燒得非常漂亮,贏得了民心,樹立了新ZF的形象。


  ??王叔文被百姓的歡呼聲衝昏了頭腦,趁熱打鐵又放了第四把火,剝奪藩鎮的財權,通過控製財權來控製藩鎮。


  ??王叔文首先控製鹽鐵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鹽鐵曾是國家除兩稅之外的第二大財源,現在被鹽鐵轉運使李錡控製,成了他的私人提款機。


  ??王叔文明升暗降奪了李錡鹽鐵控製權,讓親信之人擔任鹽鐵轉運使,讓李錡去當節度使。


  ??王叔文的革新運動進行至此非常順利,一是得益於唐順宗全力支持,二是因為措施得當。但緊接著王叔文就出現昏招,不僅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也為自己樹起強大的對立麵。


  ??前麵說過,唐順宗是個病人,中風後遺症患者,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他天天待在後宮不見外人。除非特殊情況,朝臣才能見到唐順宗。朝臣跟唐順宗的溝通都是通過宦官。


  ??朝臣擔心唐順宗的健康情況,希望唐順宗早日立下太子。


  ??但是王叔文非常不希望唐順宗立太子。他希望維持現狀。唐順宗不能理政讓他全權負責朝政,什麽事都是先讓他拿意見然後作為皇帝的決定下達宰相去執行。他覺得這樣挺好,能把革新運動順利推行下去。如果立了太子,肯定下一步就是太子監國,由太子代理朝政。那麽他再想做什麽事就不方便了。


  ??朝臣希望立太子的呼聲被他壓下去,傳不到唐順宗的耳朵裏。


  ??宦官俱文珍給朝臣爭取了一個麵見唐順宗的機會。朝臣在紙上寫下“立嫡以長”四個大字展示給唐順宗。唐順宗點頭表示同意。


  ??皇帝點頭了,誰也不敢抗旨不尊。很快,唐順宗的嫡長子李純被立為太子。


  ??王叔文一直反對立太子,被太子李純視為對立麵。


  ??王叔文的命運和革新運動出現轉折。


  ??王叔文設法自救,說服唐順宗讓將軍代替宦官執掌禁軍。他希望借此控製軍權,鞏固自己的地位。


  ??宦官隨即展開反擊,說服唐順宗免去王叔文翰林的職務。唐順宗因為立太子的事對王叔文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下降,同意了宦官的建議。


  ??王叔文失去翰林之職也就失去了參議朝政的權力。


  ??革新運動進行不下去了。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