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275,牛李黨爭

275,牛李黨爭

  826年——834年文宗稍遏藩鎮割據之勢。牛李黨爭加劇。


  ??雖然橫海實力平平,但有魏博、成德等鎮的暗中相助,官軍進剿並不順利。


  ??魏博節度使史憲誠跟李同捷的父親是兒女親家。李同捷跟官軍對抗時,史憲誠暗中支援糧草。成德節度使王庭湊不僅援助糧草還公然派兵助戰,陳兵邊境阻撓官軍。他們欺唐文宗年輕,企圖趁機擴大自治勢力,增強跟朝廷對抗的資本。


  ??唐文宗也不示弱,下令討伐王庭湊,並且對史憲誠發出嚴厲警告。


  ??史憲誠見唐文宗態度堅決,擔心引火燒身。他兒子也勸他別管李同捷的閑事。他於是改變主意,與橫海劃清界限,站到朝廷這邊來。他派大將亓[qí]誌紹率軍兩萬五千人討伐李同捷,打算跟朝廷一起瓜分橫海。


  ??魏博加入戰團讓戰爭形勢立馬得到改觀。李同捷左支右絀,很快敗下陣來。


  ??亓誌紹在平原(山東德州陵縣)大敗橫海軍。


  ??李同捷設法脫困,派人去策反亓誌紹。亓誌紹被李同捷說服,反戈一擊殺向史憲誠,包圍了魏州。史憲誠把精兵都交給亓誌紹了,無力對抗亓誌紹,隻得向唐文宗求援。


  ??唐文宗置之不理顯得太不仗義,分兵去救史憲誠。


  ??官軍擊敗亓誌紹救下史憲誠。亓誌紹率領殘兵一萬多人投降了昭義節度使劉從諫。


  ??官軍平定了魏博內亂,掉過頭來接著打李同捷。唐文宗任命的橫海節度使李祐率軍攻克德州。李同捷知道大勢已去,向李祐投降。


  ??朝廷派去前線督戰的大臣柏耆代表朝廷去滄州受降,將李同捷一家押往京城,在路上殺死了他,拿著李同捷的腦袋回京請功。


  ??官軍進駐滄州。橫海叛亂自此被平息。


  ??王庭湊見勢不妙,向朝廷請降。


  ??史憲誠擔心朝廷秋後算賬,在兒子的勸說下,主動要求入朝為官。


  ??唐文宗喜出望外,馬上任命新的節度使去接管魏博。


  ??史憲誠離任時卷走了魏博庫存所有財物。士兵知道後聚眾鬧事,殺了史憲誠,擁立魏博將領何進滔為節度使。


  ??唐文宗任命的節度使到達魏州遭到何進滔的襲擊,狼狽逃回。


  ??唐文宗不想再打下去了。打實力平平的橫海用了三年時間,打得財政枯竭,江淮怨聲載道。再打魏博,不知道會花多少時間多少錢。朝廷實在沒有能力再發動第二場戰爭。


  ??唐文宗決定見好就收,接受既成事實,任命何進滔為魏博節度使,同時宣布赦免王庭湊。


  ??這場戰爭耗時三年,花錢如流水,把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財政給流幹了。


  ??諸侯像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雇傭軍。隻要給錢讓打誰打誰。如果沒錢愛誰誰。他們不但要求供應糧草軍需,還不斷要求賞賜。殲敵千把的小勝被誇張成殲敵過萬的大捷,要求朝廷重獎。一場戰爭打下來,諸侯賺個盆滿缽滿。朝廷成了窮光蛋。


  ??唐文宗以身作則,號召大家勤儉節約度過財政危機。他閑暇之時看書消遣,不聽音樂不看歌舞不出去打獵遊玩,能省則省。


  ??駙馬韋處仁穿著帶裏子的絲綢衣服來見他。唐文宗對他說:我是看中了你們門第清高不好奢華才選你做駙馬。像這樣貴重的衣服,還是讓那些達官貴族去穿吧,你最好不要穿。


  ??唐文宗以衣帽取人。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看見誰穿著非常奢華就非常反感,覺得這個人肯定是個貪官;看見誰穿著樸素就認為這肯定是個清官。


  ??唐文宗在平定藩鎮之亂之後開始專心內政。


  ??內政有兩大問題,一是派係爭鬥,二是宦官專權。


  ??其實朝廷的主要問題宦官專權。在這個背景下,朝廷百官因為閑得難受才互相傾軋。唐末最著名的派係鬥爭是“牛李黨爭”。這也是古代曆史上最典型的派係鬥爭。跨度長達40年,曆經七朝。


  ??黨爭的引子是唐憲宗時期的宰相李吉甫打壓牛僧孺、李宗閔。


  ??前麵提到過,當年牛僧孺、李宗閔在唐憲宗舉行策試時抨擊時政,言辭尖銳,充滿譏諷。他們的卷子被考官作為重點推薦送到了唐憲宗那裏。李吉甫知道後臉上掛不住了。作為當朝一把手,他認為抨擊時政就是抨擊自己。他跑到唐憲宗那裏為自己辯護,要求唐憲宗不要錄用牛僧孺、李宗閔。唐憲宗看在李吉甫的麵子上,沒有錄用牛僧孺、李宗閔。牛僧孺、李宗閔失去入朝為官的機會,回地方就職。


  ??李吉甫死後,他的兒子李德裕以翰林學士的身份進入中央決策層。李宗閔也升入中央。


  ??李德裕認為李宗閔對先父不敬,厭恨李宗閔。李宗閔記恨李吉甫迫害自己,認為李德裕也不是什麽好鳥。兩人因為私怨互不來往。


  ??又遇到科舉年,李宗閔的女婿蘇巢等十幾G"erdai考上了進士。有人揭發主考官營私舞弊。唐穆宗讓李德裕去調查。李德裕回來說真是這麽回事。唐穆宗又派人複試。結果十四個人隻有三個勉強合格。唐穆宗大怒,懲處了主考官。李宗閔也受到連累,被貶到地方。


  ??這本來是一個普通的營私舞弊案。但因為李吉甫的原因,這件事被解讀成豪門對寒門的打壓。


  ??參加科舉的大多是寒門出身的人。豪門出身的人不用參加科舉。李吉甫、李德裕總跟舉子過不去,那就是跟寒門過不去。至少寒門是這麽認為。朝中寒門出身的官員都對李德裕忿忿不平。


  ??李宗閔跟李德裕的私人恩怨演變成寒門跟豪門的對立。


  ??牛僧孺隨後也調入中央工作。他素以清廉聞名。


  ??有個熱衷跑官的家夥為了升遷到處行賄。這人挺有意思,行賄回來還做個記錄,給誰誰誰送了多少錢都記下來。結果這家夥死後,賬本曝光。唐穆宗拿來一看,這簡直就是文武百官的花名冊。當朝權貴的名字都在上麵。但隻有一人除外。在牛僧孺的名字下麵,寫了一行紅字:“某年月日,送戶部牛待郎錢千萬,不納”。


  ??唐敬宗對牛僧孺的清廉早有耳聞,感慨牛僧孺名不虛傳,破格提拔他為宰相。


  ??牛僧孺做上了宰相,李德裕就被排擠出朝。


  ??但是牛僧孺看不慣宦官弄權又不敢跟宦官抗爭,“畏罪不敢言”,感覺很痛苦,自己主動辭職外調。


  ??唐文宗上台後,李德裕靠裴度的推薦做上了宰相。李宗閔走宦官的路子也做了宰相。


  ??李宗閔上任後借助宦官的勢力把李德裕又排擠出朝,然後力薦牛僧孺做了宰相。被認為是李德裕一黨的人也被排擠出去。


  ??李德裕在西川擔任節度使,訓練軍隊,積累糧草,做得有聲有色。


  ??831年,吐蕃爆發內訌。維州(四川理縣)的吐蕃守將投奔李德裕。


  ??李德裕立即派軍收複了維州。他向朝廷報喜兼報功。


  ??唐文宗打算嘉獎李德裕。牛僧孺說:收複一州,算不了什麽;跟吐蕃搞壞了關係,那就不劃算了。他認為收降納叛會激怒吐蕃引發戰爭,讓唐文宗下旨,勒令李德裕交還維州並且遣返吐蕃降軍。結果降兵被吐蕃就地斬首。吐蕃此後再沒有一兵一卒敢投奔唐朝。李德裕氣得吐血。


  ??西川的宦官監軍王踐言回京任職。他多次對唐文宗說,牛僧孺跟李德裕有私人恩怨,不願意李德裕立功。牛僧孺的做法讓仇者快親者痛。


  ??唐文宗開始後悔,覺得牛僧孺這種奴顏婢膝苟且偷安的和平策略實在有損大國尊嚴,從此不再看重牛僧孺。


  ??牛僧孺也很識相,主動申請辭職。


  ??唐文宗將牛僧孺外放為節度使,召李德裕回朝擔任宰相。


  ??李德裕回朝後開始排擠牛派。牛派的李宗閔、楊虞卿等人陸續被排擠出朝。


  ??但是李德裕還沒來得及慶祝黨爭的勝利就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對手。


  ??一個叫鄭注的人精通醫術,並且擅長揣測人意,溜須拍馬。他給李愬治過病,藥到病除。李愬把他推薦給王守澄。王守澄跟他聊得很投機,相見恨晚,視他為知己,把他當心腹。鄭注由此飛黃騰達,步步高升。


  ??後來唐文宗中風,臉歪嘴斜說不了話。禦醫束手無策。王守澄便把鄭注推薦給了唐文宗。這家夥去了,又是藥到病除,用一個偏方把唐文宗的病治好了。唐文宗能說話後跟他一聊,發現這家夥就像自己肚子裏的蛔蟲,善解人意,句句貼心。唐文宗也把鄭注視為知己、親信。


  ??鄭注又推薦了一個人能聊的人,叫李訓。李訓不但口才好,點子還多。唐文宗也非常喜歡。


  ??鄭注和李訓都成為唐文宗的親信。唐文宗寵信他們超過宰相,跟他們無話不談,言聽計從。


  ??李德裕等大臣對依附宦官並且靠諂媚得寵的人非常反感,認為他們是邪佞之人,強烈要求唐文宗驅逐他們。


  ??唐文宗不理。


  ??王守澄、鄭注憎恨李德裕,想把李德裕驅逐出去。他們不便直接出麵,借牛派之手排擠李德裕。


  ??王守澄跟李宗閔關係不錯。王守澄跟鄭注相互配合,向唐文宗極力推薦李宗閔,說服唐文宗召回李宗閔繼續為相。


  ??李宗閔回朝後立即將李德裕排擠出朝。牛派也隨即向李派反攻倒算。


  ??兩派像烙餅一樣翻來覆去,折騰得唐文宗沒了脾氣。唐文宗歎道:“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平息黨爭比平息河北三鎮還費勁。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