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309,王小波李順起義

309,王小波李順起義

  986年——995年 遼伐宋不利,宋遼由對戰轉入對峙。王小波、李順起義,提均貧富口號,後被剿滅。黨項李繼遷據夏州反。


  ??宋朝北伐失敗。遼國轉守為攻。


  ??當年年底,遼國攜得勝之威傾全國之兵南下侵宋,報複宋朝北伐。遼軍兵分兩路攻入山西和河北。


  ??蕭太後和遼帝親率遼軍主力攻入河北,包圍了瀛洲(河北滄州河間市)。


  ??宋軍數萬人出城迎戰。當時天氣非常寒冷,宋軍的弓箭被凍得失去彈性,無法使用。而遼軍生活在嚴寒地區,他們的弓箭不怕凍。兩軍交戰,宋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宋軍被遼軍重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遼軍乘勝南下,攻城拔寨,連下數州,兵鋒直指黃河北岸。


  ??在此危急時刻,山西傳來捷報。遼軍進攻山西代州(山西代縣)受挫。


  ??代州知州張齊賢派出二百騎兵打著潘美的旗號夜襲遼軍,讓遼軍以為潘美率軍來援。遼軍擔心腹背受敵慌忙後撤,途中又遭到張齊賢兩千伏兵的襲擊,損兵折將,於是放棄入侵退回遼國。


  ??蕭太後擔心潘美斷了遼軍後路,下令全線撤軍。


  ??988年,遼軍休整一年後再次大規模南侵


  ??遼軍仍是兵分兩路,東路攻河北,西路攻山西。東路是主力。西路是策應,保護主力部隊的側翼。


  ??西路遼軍殺入代州後發現張齊賢防守嚴密,沒敢輕舉妄動。張齊賢遵照宋太宗的旨意堅壁清野,固守城池。兩軍互相對峙,誰也不肯發動進攻。


  ??東路遼軍殺入河北後包圍了涿州。遼軍用弓箭把勸降書射進城內,等了數日也不見回應,開始四麵攻城。經過一番苦戰,遼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攻占了涿州。


  ??宋軍的防線被撕開,遼軍蜂擁而入。宋軍退守長城口(河北保定的紫荊關長城),但在遼軍的猛攻下再次潰敗。遼軍長驅直入,連克宋朝數城,殺至關南最後一道防線唐河北岸。


  ??唐河發源於山西,流經河北保定的唐縣,匯入白洋澱,跟大清河構成一條防禦遼國的水長城。


  ??定州都部署(軍政長官)李繼隆違反宋太宗堅守不出的詔令,主動出擊跟遼軍決戰。


  ??李繼隆的騎兵部隊來自易州(河北保定易縣)。在易州失陷後,他們的家屬都被遼人擄去。此戰對於他們來講是複仇之戰。在戰鬥中,騎兵部隊跟遼軍騎兵死磕,竟然大破遼軍,衝垮了遼軍防線。


  ??李繼隆揮軍掩殺,斬殺一萬五千遼軍,繳獲萬匹戰馬。


  ??捷報傳至京城,一片歡騰。宋太宗不追究李繼隆抗旨不尊之罪,下令嘉獎。


  ??遼軍遭此悶棍,不敢再南下。雙方轉入對峙。


  ??宋軍趁機重整防線。


  ??朝廷建議重點防守,放棄一些不重要的城池,集中人力財力固守幾個軍事重鎮。朝廷主要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認為重點防守經濟實惠,能夠減少一些軍費開支。現在軍費開支過大,國家財政已經入不敷出。


  ??宋太宗為了節省開支,停止打獵消遣,把鷹犬都放歸大自然了。


  ??李繼隆是武將,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反對棄守小城池。孤立幾座大城構不成一條完整的防線。沒有防禦縱深,遼軍可以隨時南下突襲定州。這對防禦一方非常不利。


  ??宋太宗支持李繼隆的意見。


  ??第二年,徐河(河北保定徐水境內)一個據點缺糧。李繼隆率軍一萬押運著糧草趕往徐河。


  ??遼軍得到情報,立即派出數萬騎兵前去偷襲李繼隆。


  ??遼軍穿過宋朝邊境的時候被宋軍將領尹繼倫率領的巡邏隊發現。尹繼倫發現遼軍趕緊進入戰鬥狀態,同時派人去給李繼隆送信。遼軍看他們隻有千把人,不值得浪費時間,快馬加鞭向李繼隆撲去。


  ??遼軍視尹繼倫如空氣激怒了尹繼倫。尹繼倫決定領著這一千人偷襲遼軍。


  ??宋軍偷偷跟在遼軍後麵,在遼軍宿營時借助夜幕掩護靠近遼軍。


  ??宋軍在佛曉時分發起進攻,殺入遼軍大營。遼軍主帥耶律休哥在大帳中吃早飯,突然看見宋軍闖入,嚇得筷子掉在地上。宋軍過來就是一刀。耶律休哥下意識舉手護頭被砍斷手臂。他忍著劇痛逃出大帳,騎上一匹馬逃之夭夭。遼軍沒人指揮,各自為戰,被一千宋軍打得潰不成軍。


  ??不過宋軍畢竟人少,雖然攪得敵營大亂,但自己也陷入重圍。


  ??就在這時,李繼隆得到消息後率軍殺到。李繼隆和尹繼倫裏應外合徹底擊敗遼軍,斬殺數千人。


  ??遼軍逃回之後,數年不敢南侵。


  ??宋軍也沒有趁勢反攻收複失土。首先,宋太宗兩次北伐铩羽而歸,失去了收複舊河山的雄心和信心。其次,國內災荒不斷,財政不佳,宋太宗也不願再起戰爭。另外,國內出了兩件麻煩事牽扯了宋太宗的精力。陝西的李繼遷和四川的王小波先後造反,引起西北大亂。


  ??李繼遷是前麵提到的夏州軍閥李繼捧的遠房弟弟,時任夏州自治區所屬銀州(陝西榆林境內)的地方長官。李繼捧取消自治回歸中央。但李繼遷拒絕交出銀州,煽動黨項人造反。


  ??宋軍派兵襲取了銀州。李繼遷便率眾和宋軍打遊擊。大西北地廣人稀,黨項人善騎射,來無蹤去無影,飄忽不定。宋軍始終奈何他不得,幾次圍剿都被他逃脫。


  ??宋太宗見這家夥挺難纏便把李繼捧派去以夷製夷。沒想到李繼遷把李繼捧拉了過去,聲勢更盛。李繼遷還和遼國勾搭在一起,讓宋朝更加頭疼。宋太宗直到去世都沒能剿平李繼遷。


  ??王小波是做茶葉生意的商販。宋朝為籌措軍費把茶葉也列為國家專賣。王小波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一氣之下豎旗造反。王小波豎起反旗後,百姓紛紛響應王小波。


  ??宋朝官府在四川盤剝過甚,民怨極大。四川的稅收占全國稅收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見百姓的負擔有多重。適逢四川大旱,百姓的日子更沒法過了。


  ??993年,王小波號召百姓起來反抗。他對百姓們說:“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我最痛恨的就是貧富不均。我起兵的目的就是均貧富。


  ??他率領起義軍攻克縣城,隊伍迅速壯大到上萬人。隨後攻克州城,人數增加到數萬。他每占一地便率領百姓打土豪分田地,隻給地主富農留下必需的家用,其餘的財產全部分給貧下中農。他因此得到了貧苦百姓的衷心擁護。


  ??在攻打江原縣(今四川崇慶縣)的時候,王小波中箭而死。他小舅子李順接過帥旗繼戰鬥,終於攻克了江原。


  ??起義軍在李順的帶領下連戰連勝,順風順水,橫掃四川,人數發展到十多萬人。成都知府郭載戰敗逃往梓州。李順在成都登基坐殿,自立為大蜀王,建立了革命政權。


  ??王小波、李順應該被稱為“同誌”。王小波第一個明確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李順將均貧富的口號付諸實踐。他們應該被視為平均主義或者原始共產主義的先驅。


  ??不過,雖然說王小波是第一個把均貧富作為革命口號的人,但他並不是第一個有均貧富思想的人。均貧富的思想自古就有。這個思想的根源就是均田製。


  ??均田製屢被土地買賣和土地兼並破壞,失去土地的農民懷念均田製,希望能夠回到均貧富的時代。


  ??四川是難民的最佳避難所。四川偏居一隅,與世無爭,不容易被中原的戰火波及。並且四川作為天府之國也容易活人。各地難民都願意來四川躲避戰亂或逃荒。但是他們來到四川後買不起土地,隻能給地主打工,混口飯吃。


  ??四川聚集了大量的“旁戶”(佃農)。地主不愁招不來人,給佃農的待遇很差。佃農又恨又無奈。


  ??王小波、李順在這種情況下喊出“均貧富”的口號,對佃戶來說很有吸引力。


  ??據《夢溪筆談》記載:“順初起,悉召鄉裏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財粟,據其生齒足用之外,一切調發,大賑貧乏”。李順開始的時候,命令地主交出所有的財產、糧食,留下一部分讓他一家老小活命,其他全部分給貧民。後來幹脆把地主趕跑或殺了,沒收他的所有財產。


  ??這種做法非常像“解放”前後的“土改”,“打土豪,分田地”。不過李順隻分浮財、糧食,不分土地和房屋。可能是因為流動作戰期間,土地、房屋帶不走。也可能那時還沒想明白應該怎樣均貧富,隻是簡單地瓜分地主的財產。


  ??雖然均貧富最終淪為吃大戶,但也足夠吸引貧苦的農民。貧民紛紛加入起義軍,幫助李順占領了成都。


  ??李順做了大蜀王以後以為革命成功了,思想開始鬆懈。他沒有及時派兵占領劍閣。


  ??宋太宗開始並沒把起義軍當回事,專心對付李繼遷,責成當地駐軍解決起義軍。後來見事態益發嚴重,宋太宗不得不調動精銳的禁軍前去鎮壓。


  ??禁軍到達劍門關。李順這時才想起四川的大門沒關。四川腹地基本都被他占領,卻忘了劍門關。劍門關依然在官軍手裏。李順急忙派兵去奪劍門關,但已經晚了。禁軍通過劍門關進入四川。


  ??起義軍雖然人數眾多畢竟是烏合之眾,和正規軍打陣地戰根本不是對手。宋軍隻用了一個月便攻克成都,生擒了李順(另有說法李順失蹤)。


  ??王小波、李順的均貧富起義曇花一現。雖然起義軍的殘餘依然堅持了很多年,但影響已經不大。


  ??收複四川後,宋太宗發布“罪己詔”承認錯誤,宣布取消茶葉專賣,派去能臣張詠治理四川,使四川長治久安。


  ??張詠和李冰、文翁、諸葛亮並稱治蜀名臣。李冰是戰國時期人,修了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下糧倉。文翁是漢朝人,他辦學堂興教育使四川摘掉了荒蠻之地的帽子。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