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外一章 朱元璋——草根逆襲之旅

外一章 朱元璋——草根逆襲之旅

  朱元璋能夠登基坐殿做上皇帝,活脫脫是一個草根逆襲的勵誌故事。


  ??想當年紅巾軍起義的時候,未來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還在安徽鳳陽一個小廟裏安靜地敲著木魚。


  ??朱元璋是個窮苦人家出身,放過牛,要過飯,後來出家做了和尚。


  ??他在做了皇帝之後寫過一個“自傳”刻在大明皇陵碑上,將自己的身世廣而告之。與其讓狗仔隊瞎猜,不如自己坦白,以正視聽。


  ??他在“自傳”裏寫道:自己出身貧農,老爹是一個種田的農民。“農業艱辛,朝夕彷徨”。生活很艱苦,吃了上頓沒下頓。“天災流行,眷屬罹[lí]殃”。後來碰上天災,幾乎全家死光光,隻剩下我和二哥。“殯無棺槨,被體惡裳”。下葬的時候買不起壽材、壽衣,用破衣爛衫裹巴裹巴,刨個坑就埋了。


  ??“既葬之後,家道惶惶”。埋葬了父母、大哥,回到四壁空空的家裏,哥倆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日後該怎麽生活。“仲兄少弱,生計不張”。二哥年紀也不大,也沒有什麽生活本事。沒辦法,“兄弟異路,哀動遙蒼”。兄弟倆灑淚而別,各尋出路。二哥出外逃荒,自己摸進寺門剃頭做了和尚。


  ??但是,全國性的DJH,寺廟也不能幸免。朱元璋進寺的時候十六七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朱元璋在廟裏待沒倆月,糧倉就見底了。“居未兩月,寺主封倉”。主持不得已發話了:廟小盛不下你這大肚佛。這裏除了香灰再沒有可吃的了,你帶上飯盆化齋去吧。


  ??朱元璋隻好端著缽出寺“雲水飄揚”。說好聽是雲遊、化齋,其實就是流浪、要飯。


  ??朱元璋要了幾年飯,挨了幾年的白眼,終於熬過了饑荒,回到廟裏。青燈古佛,白菜豆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朱元璋的日子就這麽過著。


  ??忽然有一天,小時侯一起放牛的夥伴湯和的來信,邀他一起去參加革命。


  ??朱元璋心動了。


  ??寺廟裏日子畢竟太清苦,太枯燥,太寂寞了,20郎當歲的小夥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哪能受得住這般死寂。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廟裏的世界很無奈。同樣都是免費食宿,幹嘛不出去闖一闖。


  ??於是,朱元璋毅然離開了寺廟,義無反顧地投入革命的洪流。通過湯和的引薦,他投到郭子興的帳下。


  ??郭子興“奇其狀貌”,看他相貌非常奇特。朱元璋的臉長得跟骰[shǎi]子似的,大麻子裏麵套著小麻子。據說朱元璋一共有72個麻子。這麽鬼斧神工的一張臉,擱到身邊能辟邪。於是郭子興收為親兵,讓他跟隨左右。


  ??朱元璋腦瓜聰明,作戰勇敢,講義氣,會來事兒,很快就得到了領導的賞識。三來兩去,郭子興把自己的養女馬姑娘許配給了朱元璋,招他做了女婿。


  ??馬姑娘就是後來的馬皇後。民間傳說,馬皇後是大腳。俗語“露了馬腳”就是打她這來的。


  ??馬氏做了皇後以後,經常參加各種國事活動。為了遮羞,她總穿著拖地長裙。可巧一次刮風,裙角飛揚,一雙大腳赫然映入人們的眼簾。於是“露了馬腳”被當作一件奇聞張揚出去。


  ??她那年代以小腳為美,三寸金蓮,一步三搖,大腳片子讓人笑話。


  ??有人考證,女人裹小腳始於宋代,興於明清。元朝以小腳為美,大腳為醜。女人開始流行裹足,但還沒有明清那麽畸形。


  ??據說最早開始裹腳的女人是歌妓。為了方便跳舞,她們把腳裹成細長形,尤其是把腳趾收攏起來,跟現在芭蕾舞演員穿足尖鞋的效果差不多,既便於旋轉又能避免在旋轉時折斷腳趾。男人看到這樣細長的腳形覺得非常好看。男人的推崇使裹腳流行開來。女人以“小頭鞋履窄衣裳”為時髦裝扮。為穿上“小頭鞋履”“以帛纏足,令纖小”。隨著裹腳女性越來越多,裹腳由時尚轉化為風氣。


  ??宋代裹腳以纖細為美。到了元代以小巧為美。小腳女人一步三搖,在男人眼裏那叫婀娜多姿。畸形的審美情趣使裹腳也向畸形方向發展。社會以大腳為恥,小腳為美。女人不惜摧殘自己取悅男人。當時相親看腳不看臉,也迫使女性不得不這樣做。三寸金蓮的背後是被裹腳布勒得骨骼變形的腳。


  ??現在風氣變了,看臉不看腳。於是女性又開始跟臉較勁,開刀子下藥,割肉削骨,無所不用其極,別說健康,連命都不要了。這實際上比裹腳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說裹腳是封建禮法對婦女的迫害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裹腳跟減肥、整形其實沒什麽區別,都是畸形的審美帶來的畸形的風氣。以小腳為美就往死裏裹腳;以瘦為美就跟自己的肚子較勁;以尖下巴為美,蛇精臉開始出洞。


  ??韓國人熱衷上麵動刀。泰國人熱衷下麵動刀。有誰逼她們了嗎?如果說有逼迫的成分,那也不是禮法而是畸形的審美情趣。


  ??裹腳在元代興起,在明代定型。馬皇後所處的年代是元末明初。那時已經以小腳為美,雖然大腳還不至於嫁不出去,但至少因為不美找婆家困難。馬皇後肯下嫁養父的九夫長(相當於警衛班班長),恐怕也有因為腳大找難對象的原因。


  ??朱元璋做了郭子興的女婿,成為郭子興的親信。在日後的戎馬生涯中,他救過郭子興的命,立過很多功,地位越來越高,成為郭子興的左膀右臂。郭子興病死後,朱元璋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帥位。


  ??朱元璋率軍南下,攻占了集慶(南京),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他改集慶為應天府,以應天為中心發展壯大。


  ??當時應天東麵是張士誠,西邊是陳友諒。他們都是反元的起義軍。張士誠占據了江浙,陳友諒占據了湖廣,朱元璋被夾在兩強之間。


  ??按理說夾在友軍之間是好事,安全。但事實正好相反,友軍比敵軍更危險。革命尚未成功,韃虜尚未驅逐,這些起義軍就開始窩裏鬥,爭搶地盤,自相殘殺。他們既和元軍打也和友軍打。隻要能擴大自己的地盤,見神殺神,見鬼殺鬼。沒有道義隻有私利。張士誠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甚至不惜接受元朝的招安,把自己的隊伍由義軍變為偽軍。朱元璋夾在這樣的兩強之間,危險可想而知。


  ??但朱元璋不但在夾縫中生存下來還做大做強,最後以蛇吞象吞並了兩強,統一了整個南方。


  ??朱元璋能做到這點主要得益於他的政治謀略。


  ??他的謀士李善長建議他要學習劉邦。他說你別看劉邦是個大老粗,不懂軍事,不懂政治,但是會用人能容人。知人善用才能得天下。


  ??朱元璋因此處處以劉邦為榜樣,把劉邦的先進經驗應用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攬了一幫能人為他賣命。李善長是他的蕭何,劉伯溫是他的張良,徐達是他的韓信,三駕馬車載著他一路順風順水。


  ??朱元璋攻打應天前殲滅了一支起義軍的叛軍,俘獲了數萬叛軍將士。這支叛軍曾經殺死了郭子興的兒子。他們都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但是朱元璋不但沒有殺他們還下令在他們中間挑選500名壯士擔任自己的警衛。


  ??當晚,朱元璋和往常一樣解下盔甲,上床安睡。他的警衛,也就是那五百降卒,“環榻而寢”,睡在朱元璋睡榻四周。


  ??朱元璋對這些降卒毫不設防,感動得他們一塌糊塗。降卒疑懼頓消,死心塌地要為朱元璋賣命。在攻打應天的作戰中,這些降卒如敢死隊一般第一批衝進城去。


  ??朱元璋跟陳友諒混戰的時候攻占了陳友諒的一個城池,活埋了3000降卒。陳友諒大怒,親率大軍殺向應天,連下數城,直逼應天城下。


  ??應天城內慌作一團。眾將也是驚慌失措。有說趕緊跑吧,有說趕緊降吧,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朱元璋也沒了主意。


  ??這時,謀士劉伯溫站了出來,對朱元璋及眾人喝到:“主降及奔者,可斬也!”在這節骨眼兒除了拚死一搏,任何選擇都是死路一條。


  ??當頭斷喝驚醒了朱元璋。他冷靜下來一琢磨,是這個道理。他活埋了人家3000降卒,再去投降就等於自己往坑裏跳。躲也不是個辦法,躲的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最終還得麵對戰與降的抉擇。並且大戰當前不戰而逃,士氣容易渙散,以後的仗更難打。不如現在就下定決心和陳友諒拚死一戰,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朱元璋當即拍板:就在應天和陳友諒決一死戰。


  ??劉伯溫是被後人神話為仙的人物,料事如神,文韜武略,和諸葛亮、張良齊名。詩雲:“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聽起來比諸葛亮還牛。事實上,劉伯溫的確為朱元璋出過不少奇謀、化過不少妙策。朱元璋曾親切地稱之為“吾之子房也”。但是朱元璋並不是真的很重視他。他隻是朱元璋眾謀士之一。朱元璋坐天下後論功行賞,劉伯溫勉強排在長長的功臣榜的末尾。排在第一位的是李善長,之後是朱元璋的五虎將。他們都被封為公爵。劉伯溫隻是被封了個小小的伯爵。李善長年薪4000石,劉伯溫隻有區區240石。劉伯溫被後人拔高,可能和其他功臣大都被“肅反”,不適宜再宣傳有關。


  ??眾將見老板已經決定打隻好轉而討論怎麽打。有說這麽打的,有說那麽打的,又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朱元璋一敲作戰地圖,道:在這裏打伏擊,一舉殲滅!

  ??做一個成功的老板就要有這麽一門功夫:當別人都有主意的時候要能分辨出誰是好主意,當別人都沒主意或者沒有好主意的時候自己要有主意,並且還得是好主意。


  ??朱元璋就是這麽一個成功的老板。他采用了劉伯溫的意見決定打,又製定出最佳的作戰方案。


  ??兩個成功的決策帶來一場痛快淋漓的勝利。朱元璋派“無間道”將敵軍引入埋伏圈。伏兵四起聚而殲之,將來犯之敵全部殲滅。陳友諒僥幸逃回,此後好長時間不敢再去招惹朱元璋。


  ??張士誠也不敢招惹朱元璋。他隻能老太太吃柿子——專揀軟的捏,去欺負比他弱的劉福通。劉福通在與元軍作戰中實力大損,今非昔比。


  ??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劉伯溫勸朱元璋別管閑事,讓他們死去。小明王跟劉福通在一起。小明王死了你正好取而代之做皇帝。但朱元璋不肯。他很仗義。


  ??朱元璋帶兵前去救援。在三方混戰中,紅巾軍創始人之一的劉福通戰死。小明王韓林兒被朱元璋救出。


  ??這時陳友諒趁虛而入,進攻朱元璋的重鎮洪都(南昌)。朱元璋隻得放下張士誠回軍自救。


  ??朱元璋率領艦隊截斷了陳友諒的退路。兩軍艦隊在鄱陽湖展開大戰。


  ??大戰中,朱元璋寡不敵眾落在下風。但他敏銳地抓住陳友諒艦隊的弱點發動火攻,反敗為勝,扭轉戰局。


  ??陳友諒相比朱元璋顯得優柔寡斷,敗給朱元璋後不敢再戰,也不甘心認栽撤走,猶豫不決直至糧草耗盡。在倉皇突圍過程中,陳友諒戰敗身亡。


  ??朱元璋拿掉陳友諒後,轉過頭對付張士誠。他使出聲東擊西、圍城打援之計大量消耗張士誠的兵力,最終把張士誠困在老巢蘇州一舉殲滅。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鳳陽出來的小和尚成了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實現了草根的人生逆襲。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