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王守仁知行合一
王守仁是古代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心學”的創始人。王守仁的“心學”和朱熹的“理學”都是儒學的一個分支。
??現在人接受了馬克思哲學教育,聽到“唯心”倆字頭腦裏可能會馬上冒出反動一詞。其實唯心論和唯物論是哲學的兩大流派,不好說誰對誰錯。兩派最根本的爭論是物質和意識誰第一誰第二問題。這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兩大流派都承認辯證法、矛盾論,隻不過唯物強調盾堅,唯心強調矛利,側重點不同。
??辯證法可以說是唯物和唯心的分割點。在這個點上物質與意識地位相同、相輔相成。如果把唯物比喻成右派,把唯心比喻成左派,辯證法就是中間派。
??唯物強調客觀,比較保守,主張順其自然。唯心強調主觀,比較激進,主張人定勝天。辯證法不走極端,比較中庸,主張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欲”,認為天理比人欲高。從字麵上看,天理是指物質,人欲是指意識,朱熹應該是絕對的唯物主義。實際上,朱熹更關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天理其實是指最高的道德標準。他認為隻要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物質文明建設自然而然就上去了。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人稱客觀唯心主義。
??王守仁認為“心即是理”,心和理是平級的,不分彼此。並且主張“知行合一”,做人要言行一致,做事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如此看來,心學應該屬於辯證唯物主義。但事實上他跟朱熹的研究對象是一樣的,都是道德修養,屬於意識範疇。尤其是他認為“心外無物”更是絕對的唯心主義,人稱主觀唯心主義。
??哲學分類挺不容易的,因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不過哲學分類又是沒有意義的,最終還是要看實踐。不管唯物唯心,經得起實踐檢驗才是真理。
??MZD自稱唯物主義者,但做事是唯心主義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大幹快上”,“DYJ”,“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結果栽了跟頭。理想和現實嚴重脫節。
??DXP上台後“不管黑貓白貓”,“摸著石頭過河”,推行改革開放,帶來中國跨越式發展。其實“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跟著感覺走”,是唯心的。但是重視實踐、鼓勵實踐、主張以實踐檢驗真理的鄧理論被實踐證明是符合國情符合客觀現實的,因此被認為是真理。
??不過,真理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探索真理的過程就是人類發展的過程。
??另外,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真理。
??朱熹、王守仁追求的是精神文明建設。DXP追求的是物質文明建設。他們都得到了自己的真理,並且在實踐中證明了自己的理論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標。朱熹、王守仁的理學促成了“禮儀之邦”。鄧理論達成了“小康水平”。後來“禮儀之邦”扛不住洋槍洋炮,發現片麵追求“紅”影響了科技、經濟的進步。DXP也曾片麵追求“小康生活”造成物欲橫流貪汙腐敗,後來不得不強調“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作為補救。
??真理需要追求、探索,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以修正。沒有永恒的真理。隻有永恒的探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王守仁的那套理論被稱為“陽明學”。因為他的號叫陽明子。陽明學的核心理論就是“心即理”、“知行合一”、“唯求其是”。
??“心即理”是王守仁主張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從自己的內心去尋找。“明本心則明天理”。
??“知行合一”就是先知而後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唯求其是”就是我們常說的實事求是。
??陽明學跟鄧理論的思想路線很接近。“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想當年HYB掀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成為DXP改革開放的序曲。
??而陽明學牆內開花牆外香,傳到日韓後受到日韓推崇。陽明學成為日本倒幕運動、明治維新的理論基礎。但是在中國,王守仁的“心學”一直被程朱的“理學”壓製。理學因循守舊,厚古薄今,希望一切都按舊例進行,反對任何形式的實踐、嚐試。心學在保守派的打壓下一直不能有所作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