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智擒鼇拜
1661年——1669年 南明滅亡。索尼、鼇拜等四人輔政。鼇拜專權妄上。康熙親政,智擒鼇拜。
七歲的玄燁在順治死後坐上了皇位,成了著名的康熙帝。
“康熙”和“順治”一樣,其實都是年號。因為清朝皇帝都是一個年號用一輩子,所以習慣上都用年號來稱呼清朝皇帝。
玄燁是康熙的本名,這是個漢文名字,是推崇漢文化的順治起的。
順治的本名叫福臨。“福臨”是滿語福氣的音譯。
康熙是第一個以漢文起名的皇帝。此後皇帝都以漢文起名,並且按漢人的習慣排輩,名字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字或字旁。很多滿人也是這樣,後來更是連姓都改為漢姓。
滿清在努爾哈赤年代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但並沒有普及開。普及的速度沒有漢化的速度快,滿文幾無用武之地。政府公文、聖旨通常是滿漢對照,但隻是一種象征,真正認得滿文的人沒幾個。滿清入關以後漸漸連滿話都不會說了。
順治惡補過漢語。他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從小抓起。孩子們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念書。順治早朝後必來檢查孩子們的學習。每天下午練箭,鍛煉身體。晚上接著學習。小學生學得比高中生都苦。
康熙從小學習漢文,學習四書五經,漢學造詣很深。他推崇儒家,尤其是朱熹理學。
理學在清朝不僅繼續做為正統思想存在,並且被進一步“發揚光大”,使已經變得僵化的思想更加僵化。中國文化出龍潭入虎穴,進入另一個黑暗期。而這時的歐洲,文藝複興已經開花結果。
滿清幾乎原封不動地繼承了明朝的衣缽。所有製度都被保留。
清朝的科舉考試內容還是四書五經八股文,並且要求更加嚴格。
蒲鬆齡考了一輩子舉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參加過無數次科舉隻有一次感覺非常良好,下筆有如神,洋洋灑灑,沒多長時間就完卷了。抬頭一看日頭,時間還早得很。下雨天管孩子閑著也是閑著,檢查一遍吧。這一檢查不得了,臉“唰”一下白了,頭“嗡”一下大量,汗“刷”一下下來了,他“越幅”了!
科舉考試對書寫規則要求非常嚴格,一頁寫多少行,一行寫多少字都有要求。蒲鬆齡運筆如飛,翻篇時沒留神帶過一頁。該寫第三頁上的內容寫到第四頁上了。第三頁是張大白紙。
這擱現在算事嗎?撕了不就結了。但擱那時候就是大事,犯規,成績無效,零分!蒲鬆齡欲哭無淚啊。
蒲鬆齡一直考到70多歲也沒考上舉人。政府看他怪可憐的,授予他一個名譽舉人的頭銜。
蒲鬆齡留世畫像一身筆挺的舉人服,其實那是假的,跟現在學生租一身博士服照相一樣。
蒲鬆齡死不瞑目,老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愧對祖先。雖然他寫的《聊齋誌異》深受歡迎,但他臨死時最後悔的事就是把時間浪費到寫書上麵。
那時候人的“三觀”完全被理學所控製。
康熙在學習漢文化的同時也接觸過西洋文化。他爸給他請過一個德國的傳教士做家教,教授他西洋科技知識。這個德國老師的中國名字叫湯若望。受洋老師的影響,康熙對洋人的科技成就非常感興趣。登基後,他曾讓人把一本法國版的幾何教科書翻譯成滿文供他學習。現在使用“根”、“次”、“方”等數學名詞就是他最先命名的。
明朝末年,翰林院進士徐光啟和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上卷。因為戰亂等原因,下卷沒能及時翻譯出來。一直到了鴉片戰爭以後,清朝被打醒開始推行“洋務”,《幾何原本》的下卷才得以翻譯發行。
不過,康熙對洋科技感興趣,但從沒打算在中國推廣。他認為自己是皇帝、國家最高決策者,必須掌握方方麵麵的知識才能在決策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別人就算了。引進洋科技就難免讓洋文化乘隙而入。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會隨之而來衝擊中國的傳統文化,動搖中國的思想統一,製造精神汙染,毒害青少年。所以國人還是老老實實讀好四書五經、寫好八股文為好。西洋知識隻供“禦用”,不供外傳。
清朝曆朝皇帝都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夜郎自大,坐井觀天。
順治死時,清軍已經基本完成了對中國大陸的占領,隻剩下台灣。鄭成功以台灣為基地繼續高舉反清複明的大旗。清朝海軍不行,沒有能力打到台灣去。於是清朝決定封海,困死鄭成功。
清朝下令沿海居民後撤30到50裏,不準一艘漁船下海,甚至不能靠近海岸。為了防止百姓偷偷溜到海邊,清朝沿海修了一道短牆作為警戒線,並且派兵天天沿牆巡邏,抓住翻牆的百姓就殺。
禁海令的確給台灣補給造成很大困難,但對沿海百姓的傷害更大。當地百姓流離失所。世代以打漁為業的漁民不知道該怎麽謀生,不會種田也沒地可種。造船業和海上貿易更是遭到毀滅性打擊。中國又回到閉關鎖國狀態。
順治死的第二年,中國又死了兩位重量級人物,永曆帝和鄭成功。
1661年,吳三桂進逼緬甸,命令緬甸王交出永曆,否則就要殺入緬甸興師問罪。緬甸王可不想為了永曆招致兵禍,次年初把永曆綁縛清軍。
吳三桂用弓弦把永曆皇帝活活勒死,算是念在他是皇帝的份上給他留個全屍。
永曆帝沒了。一直在中緬邊境堅持抗清的李定國沒了指望,絕望而死。他的部隊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了吳三桂。
李定國一死,台灣成了南明抗清的最後根據地。但鄭成功在永曆帝死後不久也得病而死。
鄭成功在福建堅持抗清幾十年。他在盛時一度擁有精兵十萬。清兵南下攻打永曆的時候他趁機北上,差點拿下南京。不過在清兵優勢兵力的反擊下,鄭成功不得不退回廈門。後來清兵從四麵八方包圍過來,鄭成功在大陸待不下去了,率部進攻台灣。
台灣那時在荷蘭人手上。兩千多荷蘭人仗著洋槍洋炮霸占著台灣。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人登陸台灣,利用人數優勢包圍了荷蘭人。半年後,荷蘭人彈盡糧絕繳械投降,灰溜溜離開台灣。
鄭成功勝利收複台灣。
鄭成功收複台灣的第二年得病死了。他的兒子鄭經接過反清複明的大旗又堅持了二十年。但是到了孫子輩,大旗倒了。他的孫子投降了清朝康熙皇帝。
康熙登極時隻有7、8歲。順治指定的四位輔政大臣替他打理朝政。
順治之所以不讓同姓王爺輔政是吸取了多爾袞欺淩幼主專權謀逆的教訓。他安排自己信得過的幾位異性大臣輔佐康熙。他以為四個人互相牽製,不會出現專權獨斷架空皇權的問題。
四位輔政大臣在執政初期尚能和諧相處,團結合作,對皇室忠心耿耿,為鞏固滿清的統治而盡心盡力。但在索尼死後,鼇拜開始獨攬大權,儼然多爾袞再世。
索尼死前已經發現鼇拜有專權獨斷的苗頭,提議讓康熙親政,防止鼇拜專權亂政。他對孝莊太後,也就是當年的莊妃,說:順治皇帝是14歲親政。康熙皇帝也14歲了,是時候親政了。
康熙其實隻有13周歲。古時說歲數按虛歲說。虛歲把懷胎十月也算一歲,所以虛歲要比周歲大一歲。
太後擔心康熙年歲太小,壓不住這些老臣,不想答應,但擱不住索尼等人苦勸,同意了。這事就算定下來了。
康熙選吉日擇良辰,行親政禮。不過,索尼沒有看到康熙親政就病死了。
康熙親政了,但輔政大臣並沒有立即取消。孝莊太後信任輔政大臣,讓他們扶上馬再送一程。
四大輔政大臣現在變成三大: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沒有規定誰領銜。但遏必隆和鼇拜是一個旗的,遏必隆比較軟弱,鼇拜比較強勢,遏必隆事事都聽鼇拜的,這樣三大臣開會蘇克薩哈永遠是一票對兩票,鼇拜便成了事實上的一把手。
鼇拜是清朝名將、三朝元老,戰功顯赫,威望巨大,同時又非常跋扈,獨斷專行。他把自己家當做朝堂。“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
蘇克薩哈非常不滿,總跟鼇拜幹仗卻屢戰屢敗。蘇克薩哈一賭氣,上書康熙辭職。他說皇帝既然已經親政了,我就沒必要再保留輔政大臣的一職了。我申請辭職,退居二線。他雖然說的是他自己,可矛頭對著鼇拜、遏必隆。我辭職了,你們也留不住。不讓我幹,咱誰都別想幹,一拍兩散。
鼇拜氣壞了。他對康熙說蘇克薩哈中途撂挑子辜負了黨和人民對他的信任,是對先皇的背叛,對皇上的蔑視,必須嚴懲。
康熙說他不幹就不幹了唄,沒什麽大不了的,用不著上綱上線。鼇拜不依不饒,說蘇克薩哈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羅列了一大堆罪狀,非要康熙殺掉蘇克薩哈。
康熙嚇一跳,不至於吧。即使你說的是真的,免職就可以了,不至於殺人吧。
鼇拜說必須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實際上是平他自己的憤。
康熙不同意。鼇拜竟然“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擼胳膊挽袖子咆哮朝堂,硬逼著康熙按他的意思辦。
康熙堅決不同意。鼇拜索性不理康熙,自行下令把蘇克薩哈淩遲處死並且滿門抄斬。
康熙又驚又怒。我沒親政,你不經我同意下令也就罷了。現在我已經親政了,你還越過我下令,也太不把我這個皇上看在眼裏了吧。康熙認為鼇拜對皇權是個威脅,決意除掉鼇拜奪回大權。
但康熙剛上台不久立足未穩,人頭都沒混熟,搬掉鼇拜這個輔政大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鼇拜手裏握著兵權,逼急了造反也不容易對付。康熙不得不先耐下性子忍著。
康熙一直忍了兩年。在這兩年裏他欲擒故縱不斷給鼇拜升官進爵。鼇拜以為皇帝軟弱,不敢拿他怎麽的,更加得意妄為。康熙一麵讓他充分表演,一麵暗中張羅辦鼇拜的準備工作。
康熙招了一批身強力壯的小夥入宮,名義上是陪他練摔跤,實際上是擴招貼身侍衛。
終於有一天,康熙招鼇拜入宮議事。鼇拜毫無戒備地孤身前往。康熙見他來了,立刻招呼他的侍衛把鼇拜抓起來。
康熙對捆得跟粽子似地鼇拜曆數他的30條大罪。歸根結底一句話:你眼裏沒我,專權擅政。我是皇上,你敢跟我吹胡子瞪眼睛,眼裏還有沒有王法?你說怎麽辦吧。
鼇拜已經是案板上的魚,隻能任人宰割,唯一能做的是請求康熙念在他往日功勞的份上,饒他一死。
康熙答應,令人將鼇拜下獄,判處無期徒刑。
他沒有殺鼇拜,因為他跟鼇拜畢竟隻是個人恩怨。鼇拜並非大奸大惡,禍國殃民,隻不過對康熙不夠尊重而已,目無領導,自行其是。鼇拜工作上還是認真負責的,沒搞出過什麽亂子,基本還是按照順治的路子走。隻是皇權和相權發生衝突的時候必定會激起皇帝的反擊。
康熙把另一個輔政大臣遏必隆也貶了,正式接掌大權。
鼇拜後來死在獄中。康熙開始後悔自己的手段過於激烈,對人說鼇拜執政那些年幹得其實挺不錯的。為了表示歉意,他讓鼇拜的兒子繼承了鼇拜的爵位,算是給鼇拜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