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404,三征噶爾丹

404,三征噶爾丹

  1683年——1698年 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蒙古準噶爾作亂,康熙禦駕親征,平之。


  占領台灣以後,康熙下令放寬海禁。當年實行海禁是為了困死台灣,現在台灣已經投降了,就沒有必要進行海禁了。海禁對沿海百姓傷害太大。


  不過放開海禁也不是完全開放,隻是允許百姓回鄉複業,比如下海捕魚、下田耕種。但對於對外貿易還是有諸多限製的,並且限製越來越多。


  康熙對海外國家有非常大的戒心,稱:“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必受其累,國家承平日久,務需安不忘危”。這話還真讓他說對了,一百多年後,西洋各國為了擴大貿易,直接用炮艦撞開了中國大門。兩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變成西洋各國的半殖民地。


  最早跟清朝溝通貿易的西洋國家是荷蘭。荷蘭盤踞台灣跟中國貿易,後來被鄭成功攆走。荷蘭東印度公司商務專員博爾特率領武裝艦隊反攻台灣。他主動配合清軍進攻金門、廈門,擊敗了鄭經。他以此功跟清朝談判,表示願意幫清朝除掉鄭經,條件是清朝允許荷蘭人重返台灣島,繼續跟中國貿易。清朝拒絕了博爾特的要求,不過念在荷蘭人幫助清軍作戰的份上允許荷蘭人八年一貢,也就是按照朝貢程序八年來華貿易一回。荷蘭人怏怏而去。


  俄國人也想跟中國貿易。沙皇派使臣斯帕法裏拿著國書和禮物來到北京,希望跟中國進行貿易談判。康熙看在禮物的份上答應接見斯帕法裏,但要求他按照藩屬國的禮節跪拜。斯帕法裏不肯,要求按照平等的禮節覲見康熙。康熙於是把他攆走。


  沙皇惱羞成怒,派兵襲擾中國東北邊境,入侵當時屬於中國的雅克薩(在黑龍江漠河以東,現屬俄羅斯)。


  當時康熙正忙於平定“三藩之亂”,無暇顧及東北,隻是下通牒攆他們走。俄國人置之不理,繼續在東北擴張。


  康熙擺平了“三藩之亂”和台灣後,開始籌劃對付俄國人。


  清兵入關之後,大批滿人、蒙古人隨之南下,東北的人口、兵力越來越少。康熙要調動大批軍隊出關跟俄國人開戰,必須首先解決後勤問題。康熙花了幾年時間在東北建立驛站、糧站,儲備糧草彈藥。


  1685年,康熙派去三千軍隊武力驅逐俄國人。


  這三千人都配備了火槍火炮。雅克薩的俄國兵隻有幾百人。清軍一頓炮轟就把他們打跑。清軍拆毀雅克薩城奏凱而回。康熙留部分兵力在嫩江一帶屯田,加強東北防守力量。


  但是清兵前腳走,俄國人後腳又回來了,重建雅克薩城。


  康熙大怒,再次派兵進攻雅克薩。


  清兵在第二年重返雅克薩,大炮猛轟雅克薩城,大有斬盡殺絕之勢。俄國人怕了,請求議和。


  康熙也嫌雅克薩太過偏遠,打仗太費錢,同意議和,向俄國派去使團。


  但是使團穿越蒙古草原的時候正趕上蒙古準格爾部跟蒙古喀爾喀部爆發大戰。使團不敢從戰區通過,扭頭又回來了。


  清俄雙方重新商定談判地點,最後定在尼布楚(在黑龍江以北,現屬俄羅斯)。


  1689年,清俄雙邊談判終於舉行。


  談判的主要內容是確定清俄的邊界劃分和解決雙邊貿易問題。


  康熙認為這些都是小問題,可以做適當讓步。他急於從東北脫身,以便集中精力解決蒙古內戰問題。並且他對極北地區的領土也不太重視,多一塊少一塊無所謂。


  雙方很快談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對於雙方邊界,清俄同意以大興安嶺為界。對於雙邊貿易,清朝允許俄國三年一貢。


  《尼布楚條約》究竟誰賠誰賺一直以來有不少爭議。有人認為清朝輕易放棄大片爭議地區虧大發了。但不管怎麽說,這是清朝同外國簽訂的唯一一個平等條約,也就是說不是在別人威逼之下簽訂的條約。之後隨著清朝實力的急劇下降,就再沒這好事了。


  清軍和沙俄交戰時繳獲了一些新式火槍,拿來獻給皇上,並請示康熙是不是仿製一批裝備軍隊。


  康熙搖搖頭,祖宗之法不能變,革命傳統不能丟,弓箭長矛是先輩們留下的光榮傳統,決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裏丟失。他留下一支槍做“玩賞”之用,其他的當作玩具送人了。


  在康熙的印象裏,洋人的東西就是一些“奇淫技巧”的玩意,好玩、好看但不實用,也就是中看不中用。洋人的火槍小巧精致,比清兵“傻大黑粗笨”的火銃漂亮多了,但這麽小巧的東西威力也肯定小。他不知道洋人的工藝、技術水平已經提高了,小玩意也能打出大威力。


  康熙對火槍原本就不感興趣。當年清軍和明軍打仗時就是弓箭對火槍,最終清軍把明軍打得一敗塗地。


  清朝還是後金的時候,明軍和清軍在薩爾滸大戰。到了晚上,火繩槍的火繩亮光給清兵的弓箭手提供了射擊目標。火槍兵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沒被打死的火槍兵是因為火繩滅了,保住了命卻無法還擊。即使能還擊,打出第一槍後得費半天勁才能打第二槍。沒等他裝填好彈藥,清兵的刀已經挨到他的脖子了。


  弓箭相比火繩槍來說是全天候武器,雨雪天也照樣能夠使用,並且裝彈速度快。即使最慢的射手一分鍾也能射出十箭八箭的。火槍兵趕上笨手笨腳的幾分鍾才射一槍,即使幾排輪射也不容易對付騎兵衝鋒。


  滿人最拿手的就是騎射,相信騎射能讓他們天下無敵。


  滿清固步自封使他們不重視火器的研發,繼續苦練騎馬射箭、揮矛掄刀的殺敵本領。西方火槍技術日新月異。到了鴉片戰爭,八旗兵的弓箭長矛在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下一敗塗地。


  不過康熙對火炮還是比較感興趣。火炮在攻城時非常有用,一炮就能把城牆轟塌。


  有個能人戴梓給他發明了兩種新型大炮,一種射程遠的衝天炮,一種射程近的子母炮。衝天炮用來攻城非常合適,配上KHD,威力巨大。子母炮用來掃射迫近的敵人,配上霰彈,殺傷麵大。


  KHD的彈丸是空心的,裏麵有炸藥,落地爆炸。但是和現在靠壓力引信引爆的炮彈不同,那時的KHD靠炮撚引爆,原理跟二踢腳差不多。KHD要比實心彈丸殺傷力大。


  子母炮一炮配數子。這個“子”是預裝火藥和彈丸的鐵筒。把鐵筒塞進炮膛發射,然後把空筒拔出來換一個塞進去再發射,縮短了發射間隔。這是現代炮彈的雛形。


  戴梓還發明了28連發的火銃。但是康熙不感興趣。他還是相信弓箭。


  康熙帶著戴梓發明的大炮去打蒙古。


  康熙一生打的最大一仗,是和蒙古準噶爾部落的三次大戰,曆時近十年。


  準噶爾原是瓦剌部落附屬。瓦剌因為活捉明朝皇帝而聲名大振。瓦剌被打垮後,小弟們作鳥獸散。準噶爾部落一路向西跑到天山以北,在現在的準噶爾盆地一帶定居下來。


  蒙古當時分漠南、漠北、漠西三部分,以蒙古中間的戈壁沙漠分界。漠南現在叫內蒙。漠北現在叫外蒙。漠西現在並入新疆。


  準噶爾是漠西蒙古最強大的一個部落。部落首領葛爾丹本是一個喇嘛,拜達賴五世為師。部落出現奪位大亂時,葛爾丹下山還俗加入戰團,最後勝出爭得汗位。


  葛爾丹的理想是統一蒙古,建立一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大蒙古國。因此他不斷進攻漠南、漠北,企圖以武力征服漠南漠北。


  漠南蒙古早已歸附了清朝,進攻漠南就等於進攻清朝。漠北為了朝貢貿易向清朝稱臣,進攻漠北就是挑釁清朝。更重要的是,葛爾丹如果吞並漠南漠北統一蒙古就會對清朝構成極大威脅。


  康熙決定幫助漠南漠北抵抗準噶爾的進攻。


  1690年,葛爾丹率軍殺入內蒙,距北京隻有700裏。


  康熙調兵遣將迎戰葛爾丹。


  葛爾丹見清軍殺到不敢怠慢,擺出駱駝城相拒。他拿駱駝排一圈蓋上濕毯子當城牆使。清軍早有準備,推出衝天炮,三炮就把駱駝城轟塌。清兵隨即衝入駝城廝殺。葛爾丹隻能落荒而逃。


  1691年,康熙率軍北上多倫諾爾(內蒙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召喀爾喀各部落前來會盟。


  喀爾喀各部應召而來,以三跪九叩之禮覲見康熙,正式歸附了清朝。自此漠北也並入清朝。


  噶爾丹東侵等於把喀爾喀推向清朝。喀爾喀與清朝結盟後,噶爾丹建立大蒙古國的企圖已經落空。噶爾丹懾於清朝的威勢向康熙上書請降,發誓不再挑戰清朝。


  但是康熙知道噶爾丹的誓言靠不住。噶爾丹不過是爭取時間恢複元氣而已。康熙不敢鬆懈,積極備戰。


  噶爾丹消停了幾年又開始蠢蠢欲動。


  康熙打算遠征噶爾丹,徹底解決噶爾丹這個隱患,又擔心噶爾丹聞訊遠遁躲藏,大軍出動無功而返。他讓蒙古科爾沁部去勾引噶爾丹,假稱科爾沁人願意歸附噶爾丹,請噶爾丹率軍來接應。


  噶爾丹果然上當,率軍進至巴顏烏蘭(在蒙古國溫都爾汗西)。


  康熙得信立即率軍進剿,三路包抄噶爾丹。


  噶爾丹沒等來科爾沁人卻等來清軍,知道中計,倉皇西逃。康熙率領中路軍在後麵緊追不舍,同時命令西路軍包抄堵截。


  噶爾丹在昭莫多(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南)被清軍的西路軍截住。


  雙方激戰一整天,清軍大敗葛爾丹。葛爾丹僅率數十人逃走。


  葛爾丹元氣大傷,但拒絕投降清朝。康熙不想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決定第三次遠征噶爾丹,深入噶爾丹的老巢捉拿噶爾丹。


  1697年,康熙率軍來到寧夏,派兵四出,搜剿噶爾丹。


  噶爾丹的手下見噶爾丹大勢已去紛紛脫離噶爾丹投降清朝。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決定跟康熙合作,率軍襲取了噶爾丹的老巢伊犁,阻止噶爾丹繼續西逃。葛爾丹眾叛親離,走投無路,服毒自殺。策妄阿拉布坦將噶爾丹的骨灰獻給康熙。康熙封策妄阿拉布坦為準噶爾大汗,率軍回京。


  康熙平定噶爾丹之亂的戰爭以完勝而告終。


  但是,消滅了葛爾丹並不意味著消除了準噶爾之患。準噶爾蟄伏一段時間後,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率領下再次崛起。隻不過那已是康熙死了之後的事情了。


  康熙三征準噶爾不僅消除了邊患,還把蒙古草原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全部劃入清朝的版圖。


  自此,清朝的版圖基本定型。版圖麵積是明朝的4倍。


  後來,偌大的疆土後來被漢人政權中華民國得了去,算是滿清占領中國二百年的一個補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