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年——1859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進攻天津,迫清廷簽訂《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是因為修約,也就是英法等國要求修改之前跟清朝簽訂的條約。
英國打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簽了個《南京條約》,增加一些通商口岸。但除了上海,其他幾個新開的口岸因為交通問題根本沒法貿易。
上海是英國人比較得意的一個新口岸。上海守著長江口,交通便利。其他新開口岸就不行了。英國人能從海上把貨運到口岸,但是要從口岸銷往中國內地可就不那麽便利了。中國商人一般不往這來。清朝政府又不許洋人往內地走。這些口岸就白瞎了。
廣州是老口岸。但因為百姓的抵製,英國人進不了城,這個口岸用不了。合著英國人忙乎半天還是一個口岸,跟戰前一個狀態。
英國人想修約,再增加一些口岸。但是條約是兩國政府簽字認可的,無故修約等於毀約。於是英國人想到一個辦法,利用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的相關條款“合法”修約。
《望廈條約》裏有這麽一條:“所有貿易及海麵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也就是說,條約在執行中發現有不妥之處,認為需要稍微變通一下,也要等十二年後兩國本著公平原則酌情辦理。在《黃埔條約》裏也有類似條款:“若有應行更易章程條款之處,當就互換章程年月,核計滿十二年之數,方可與中國再行籌議。”
這兩個條約的確規定了美國和法國享有提出修約的權力,但這跟英國人有什麽關係呢?這就涉及到前麵沒有提到的中英《南京條約》的一個附件:《五口通商附貼善後條款》,又叫《虎門條約》。這是一個相當於實施細則的東西,裏麵有這麽一條:“有新恩施及各國,應準英人一體均沾”,也就是俗稱的利益均沾。你答應別人什麽條件也得讓我享受。
所以英國人在十二年期滿之後拉上美國、法國去找清朝修約。
但是清朝不認為條約有什麽不妥之處,不同意修約。條約沒說你們提什麽條件我都得必須答應啊?
碰了一鼻子灰的英國人回去後不肯善罷甘休,上報政府要求再次開戰,以武力脅迫清朝修約。但英國這會正全力以赴打克裏米亞戰爭,跟俄國爭奪“聖城”耶路撒冷,脫不開身。這事就放下了。
等英國打完歐洲戰爭又來跟清朝談修約的事。清朝依然不同意。
英國於是尋找借口開戰。
就在這時廣州發生了“亞羅號事件”。
亞羅號是一艘商船的名字。這艘船原本是中國商人的船,被海盜劫走後棄之海上。後來有人拾到這艘船便把它賣給一個香港人。香港那時已經是英國人在管理。這個香港人在英國人那裏領了為期一年的商船營業執照開始跑運輸。一年後,亞羅號在廣州被原主發現。原主報警後招來警察,那時叫捕快。捕快上船調查,扣留了船上的船員。
船長當時沒在船上,得知船員被帶走,馬上報告了英國領事館。這家夥不僅說廣州警方粗暴執法還編瞎話說捕快把船上懸掛的英國國旗扯下,踩了幾腳。
領事要求廣州馬上放人並且道歉。廣州巡撫葉名琛答應放人但不同意道歉。你們船上根本沒掛國旗,我上哪踩去?並且這艘船的執照已經過期,根本不算是英國船,不能再掛英國旗。你們對這艘船也沒有管轄權。
英國人正憋著找茬開戰,哪聽葉名琛解釋,一心要把事情鬧大。他們派軍艦炮轟廣州,逼葉名琛道歉並答應英國人自由出入廣州。葉名琛拒不妥協。
因為英軍炸毀、燒毀民房激起民憤。廣州百姓燒了英國在城外的商會作為報複。
英國人終於找到了開戰借口,開始向中國調兵。
英國拉上法國人一起向中國宣戰。法國因為“馬神甫事件”正在跟清朝交涉。
所謂“馬神甫事件”是一個法國神父偷摸跑到廣西傳教,結果涉嫌強奸婦女被當地官府抓起來殺了。這事按照中法簽訂的《黃埔條約》來說雙方都有錯,法國人不能進中國內地。中國地方政府不能審判法國人。法國人享受領事裁判權的保護,犯事隻能受法國法院的審判。
不管怎麽說,清朝跟法國也發生了外交糾紛。英國趁機拉攏法國聯手武力敲詐清朝。
1857年,英法聯軍五千多人到達廣州,以戰爭威脅,要求葉名琛十天內出麵談判。
葉名琛這家夥挺有意思,“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英法聯軍占領清軍炮台,焚毀清軍艦船,將炮口對準廣州城。葉名琛隻當什麽事都沒發生,既不與聯軍交涉,也不布置防守,不做任何戰爭準備。
據說葉名琛親自擺沙盤扶乩,得到八仙呂洞賓回複:“十五日後便無事”,因此放下心來。但是他沒想到十五天之後等來一個最後通牒。
英法聯軍限他24小時內答複他們的要求,否則就要對廣州發動進攻。
葉名琛相信神仙能保佑他平安無事,仍然置之不理。
兩天後,戰爭爆發。英法聯軍發動進攻,輕鬆攻陷廣州,衝進衙門抓走了葉名琛。
葉名琛這人倒是挺有骨氣,即使身陷囹圄也堅決不向洋人妥協。他甚至不肯吃英國人的食物,活活餓死。
英法聯軍占領了廣州。百姓試圖反抗,但被洋槍洋炮擊退。從此,英法控製了廣州。貿易也恢複了。
英法迫使廣州政府成為他們的傀儡政府。葉名琛被捕時已經升為兩廣總督。廣州巡撫的位子給了一個叫柏貴的人。柏貴在英法聯軍殺進廣州後宣布投降。洋人告訴柏貴,你繼續做你的巡撫,但有什麽事要及時跟我們匯報。他們安排了一支警衛隊貼身“保護”他。柏貴識時務者為俊傑,對洋人唯唯諾諾。
英法通過柏貴和清廷談判,舊話重提要求修約。
鹹豐恨英法逼死朝廷命官強占廣州,拒絕和英法對話,實行“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英法說你不理我我理你,坐著炮艦北上天津,要求進京談判。天津想攔,英法“匡匡”幾炮就把大沽炮台轟塌了。鹹豐無奈,隻得讓人去和洋人談判。當時清朝正和太平天國打得熱鬧,鹹豐不想節外生枝。
清朝和英法又簽了個《天津條約》,主要是增加兩倍的通商口岸,尤其是長江兩岸的城市,另外允許外國人進入中國內地。
美國沒參與英法聯軍,但他是最惠國,清朝答應英法的條件他也能享受,等於搭了順風車。
俄國也跟著起哄架秧子,以戰爭威脅,不僅得到最惠國待遇,還強迫清朝簽訂了《璦琿條約》(因談判在黑龍江璦琿城舉行而得名)。通過《璦琿條約》,老毛子攫取了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並且把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裏土地變成中俄兩國“共管之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處在“內亂外患交迫”之中的清朝外患未平,內亂又起。恢複了元氣的太平天國重啟對清朝的攻勢。
太平天國在內亂之後人心渙散,士氣大跌。石達開出走又帶走一半精兵,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清兵趁機聚攏過來,包圍了南京。但英法入侵給了太平天國喘息的機會。太平軍逐漸恢複了士氣和元氣。
李秀成率兵反擊清軍,再次摧毀江南、江北大營,打破了清軍的包圍圈。
李秀成別看年紀不大,很能打,有勇有謀。
而清軍最善戰的主帥曾國藩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孝。湘軍失去了主心骨,無心作戰。
曾國藩回家守孝也是清廷逼得。曾國藩的湘軍在實戰中越戰越勇、越戰越強,戰鬥力明顯高於八旗軍。鹹豐擔心漢官漢軍的崛起會影響滿人的統治,一直對曾國藩、對湘軍限製使用。曾國藩氣不過,上書朝廷要求回家守孝。朝廷樂得同意,順勢接收了湘軍的指揮權。
但是湘軍跟新帥不合,戰鬥力發揮不出來。在太平天國大反攻時,奉命增援安徽的六千湘軍跟太平軍在三河(安徽合肥肥西縣)爆發激戰,結果全部被殲。
不過太平天國在分裂之後已經走上了下坡路,幾個勝仗還不足以讓他們重新崛起。雙方總的態勢還是處於僵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