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庚子國變
1900年 義和團進攻使館。慈禧向11國宣戰。
圍攻使館區的義和團久攻不下。盲目反洋的義和團不肯使用洋槍洋炮,拿著大刀長矛往上衝。使館守衛並沒多少人,但靠著洋槍洋炮擋住了義和團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義和團進攻前先做法,畫符念咒,請神靈附體,然後一手舉刀,一手舉香,冒著槍林彈雨往上衝。但是法術不靈,一排槍打過來,撂倒一大片。
列強得知使館被圍,派兵增援。停泊在天津外海的列強軍艦組織了一支由八國海軍組成的聯軍四百多人趕往北京增援。聯軍順利到達北京使館。但使館認為援軍數量太少,杯水車薪。於是第二支八國聯軍兩千多人從天津坐火車趕往北京。
第一支聯軍進去時,清廷和義和團都來不及反應,被聯軍鑽了一個空子。之後清軍和義和團都加緊了防範。義和團把鐵路扒了。第二支聯軍剛出天津就不得不下車步行。沿途聯軍遭到義和團的不斷襲擊,簡直寸步難行,隻得返回天津。但他們很快發現天津也不回去了,越聚越多的義和團已經把他們包圍了。
聯軍就近占領了清軍的一個彈藥庫,開始固守待援。清軍暗中掩護義和團發起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增援北京的聯軍不得不向天津要求增援。天津租界這時也遭到了義和團的攻擊,但他們還是派出一支隊伍一路殺過去把聯軍救了回來。
各國沒想到情況竟然如此嚴重,一麵商量對策,一麵繼續向北京增援。一支俄日組成的聯軍在大沽登陸想趕往天津。但是大沽炮台的守軍不再允許他們通過。他們向大沽炮台發出最後通牒,準備武力闖關。
清軍將領輕蔑地將最後通牒扔到地上,下令迎戰。
聯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大沽炮台發起攻擊。清軍一麵拚死抵抗,一麵向天津求援。天津守軍正配合義和團在攻打英國租界(天津和平區解放北路一帶),脫不開身。大沽炮台戰至最後一人後失陷。大沽守將自殺殉國。
北京的慈禧當時還不知道大沽炮台發生的事。慈禧對義和團且喜且憂,喜的是義和團替她出了口惡氣,憂的是局麵有些失控。她不知道繼續發展下去該怎麽收場。
義和團在北京殺人放火,在前門商業街燒老德記洋鋪和屈臣氏大藥房結果把整條街上千間店鋪都給燒了。“京師富商所集也,數百年精華盡矣”。
慈禧召集群臣商量怎麽處理義和團。大家都認為再由著義和團這麽胡鬧下去,北京城就變成一片廢墟了。慈禧也認為是時候下決心解散義和團了。
慈禧對義和團內戰英雄外戰狗熊深感失望,並且也知道了義和團所謂“神術”都是騙人的把戲。雖然她改口“神術可恃”為“人心可恃”,但內心明白義和團指望不上。她令剛毅去“開導(義和團),勒令解散”。
洋人那邊也在商量怎麽處理當前越來越嚴重的局勢。
據說各國決定讓慈禧下台,還政於光緒。有人得到情報馬上報告給慈禧。
關於這件事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有人偷了洋人決定讓慈禧下台的外交照會。而這份照會是洋人故意讓間諜偷走的假照會。目的就是刺激慈禧做傻事。一種說法是反對解散義和團的人偽造了洋人的照會。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人把一份外國報紙的社論當成政府決議。
總之,洋人要慈禧下台的事是一個烏龍事件。而慈禧受這個烏龍事件的影響,180度大轉彎,決定向洋人宣戰。
以慈禧視權如命的脾氣,如果誰讓她下台,便是與她有了不共戴天之仇。慈禧支持義和團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她想廢立皇帝而洋人不同意,給她施壓,告訴她不會承認她立的新君。慈禧不敢惹洋人又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借義和團出口惡氣。現如今洋人竟敢明目張膽地想廢掉她。她豈能容忍。
慈禧在決定解散義和團的第二天突然改變主意向洋人宣戰。她以光緒的名義下旨:“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口,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與其苟且偷生,還不如放手一搏,跟洋人一決雌雄。
慈禧同時向11國宣戰。
有人勸她,我們連一個小日本都打不過,跟11國同時開戰,怎麽可能打贏呢?
慈禧說,洋人已經決定亡我大清了。既然戰亦亡,不戰亦亡,“等亡也,一戰而亡不猶愈乎?”
其實洋人是想亡了她而不是亡了大清。但是對於她來說,寧可大清亡了,也不能讓她失去權力。
她先前寧可割地賠款也不願跟日本打下去,現在主動向西方列強宣戰,其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
慈禧下令:“殺一男夷者,賞銀五十兩;殺一女夷者,賞銀四十兩;殺一稚子者,賞銀二十兩”。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殺無赦。慈禧真的氣瘋了。
清軍也開始公開參與義和團攻打外國使館的戰鬥中。
在北京,清軍成為進攻使館區的主力。不過他們不知道什麽原因並沒有使用具有更大殺傷力的大炮。他們的進攻也被洋人擊退。
慈禧事後對人說:“我本來是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間,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但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有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留著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果真如此,慈禧的臉跟小孩屁股一樣一會一變。一會要趕盡殺絕,一會又讓“留著餘地”,她把戰爭當兒戲。但她不想想洋人肯不肯給她“留著餘地”。
列強得知清朝向11國宣戰,立即組織起七國聯軍一萬八千人殺向京津。
英國從印度調來3000人。美國從菲律賓調來2100人。法國從越南調來800人。日俄從本土調來8000人和4800人。奧地利和意大利派出幾十人充數。德國在附近沒有駐軍,從本土調來7000人。但是因為路途遙遠,德軍一時半會無法到位。七國聯軍等不及德軍決定先行一步。
七國聯軍在大沽集結後殺向天津。
這時,天津的清軍與義和團跟租界激戰正酣。
清軍把炮架到牆子河(現在河被填平變成天津最繁華的南京路)岸邊向租界拚命放炮。在炮火掩護下,義和團通過海河浮橋(現在的解放橋)向老龍頭火車站(現在的天津東站)發起進攻。火車站幾度易手。雙方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七國聯軍陸續到達。天津的形勢對清軍和義和團來說越來越不利。
慈禧得知天津戰況,開始擔心北京的安全。
慈禧下旨讓各地軍隊火速進京勤王。
調兵勤王的電報發到上海。主管電報局的盛宣懷第一時間看到電報。他大吃一驚,沒想到朝廷竟然向11國宣戰。我們連日本一國都打不贏,跟11國打哪有戲啊?盛宣懷馬上致電廣東向李鴻章請示。
李鴻章在百日維新被光緒革職,戊戌政變後慈禧任命他為兩廣總督。李鴻章接電後沉思良久,回複“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這肯定是假聖旨,我是不會出兵的。朝廷已經被義和團控製了,這個詔書肯定是言不由衷。
有了李鴻章的表態,盛宣懷放下心來,並且有了主意。他一方麵與南方其他封疆大吏聯絡,一方麵跟上海的外國使館聯絡,希望南方單獨跟外國講和。
李鴻章德高望重,他不出兵,別人自然唯他的馬首是瞻。使館也希望南方不要亂,因為他們生意大多集中在南方沿海和長江流域。兩方一拍即合,簽下一個秘密協定:南方不去北方助戰,聯軍不往南方打。
即使南方出兵也沒戲,北方肯定是完了,還不如擁兵自守保住大清的半壁江山。南方已經想好了,如果慈禧不幸壯烈犧牲,他們就擁立李鴻章做皇帝。
南方集體抗命讓慈禧大吃一驚。更讓她吃驚的是東南各省集體敦促朝廷鎮壓義和團,保護洋人,並賠償洋人的損失。
慈禧傻眼了。強敵當前,將軍們造反了,這仗可怎麽打?
慈禧趕緊改變主意派人前去跟洋人談判。但她派出的特使連北京城門都出不去了。義和團十萬之眾已經接管了北京。把守城門的義和團攔住特使,懷疑他勾結洋人暗算義和團。特使百般解釋,沒用,被拉倒義和團神壇上一辨忠奸。
辨別的方法很簡單,叫降香焚表,就是燒一張黃紙,看紙灰能不能飛起來,飛起來就說明你是好人,飛不起來就是壞人。對待壞人怎麽辦?殺!
這跟古代西方流行過的神判法是一個意思。他們是把人捆成一個粽子扔水裏,沉底了就說明這是壞人,漂起來了說明是好人。好人無罪釋放。壞人怎麽辦?也不用怎麽辦了,已經沉底了,淹死了。
這些法子都是撞大運。前者看天氣,後者比胖瘦,跟人好人壞人、說的真話假話一點關係沒有。
特使很走運,紙灰飛起來了,逃過一劫。跑回來後告訴慈禧,打死我也不去了。
慈禧大吃一驚,發現自己已經落在義和團的控製當中。如果向列強求和,被義和團知道了,不把“黑司令”的帽子扣我頭上也得落個兩麵派的罪名,連降香焚表都不用,直接拉去砍了。
慈禧轉念一想,反正洋人已經開戰了,賭一把試試唄。以人民戰爭對付洋人的洋槍洋炮,沒準誰輸誰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