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還是個孩子
這個錢婆的家裏,居然坐著七八個小孩。
於一山對著鏡頭苦笑道:“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叫做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我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但今天看來,道理好像還是有一點。”
“嗯?不對。”
於一山搖了搖頭:“不對,這裏的小孩不是一家人……”
“他們的年齡都相差不大,但又不像雙胞胎或者多胞胎……”
“而且他們穿的衣服也五花八門……”
“這都是哪裏來的孩子?”
於一山都感覺有些疑惑了。
黃老頭道:“這都是村裏的孩子,爹媽都在外麵打工,他們還小,也不好帶出去,就丟在家裏讓老人看著,不過,他們家裏的老人都太老了,看不了他們……”
於一山愕然:“那怎麽辦?”
黃老頭道:“所以他們就來錢婆家吃飯了,家裏給點錢,或者米,都行。”
原來,大家都是來蹭飯的啊……
於一山看了鏡頭兩眼,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錢婆家的廚房就在最左邊的屋子,沒有大門。
屋裏靠中間牆壁有個磚石水泥砌的灶台,上麵放著一口大鐵鍋,蓋著個大木蓋。
錢婆是個三四十歲的女人,看不出具體年齡,因為家務繁忙的黃臉婆看上去會比實際年齡更老些。
錢婆在灶台前燒火,鍋裏滲出一絲絲的熱氣,也不知道在煮些什麽東西。
那七八個小孩都乖乖的坐在另一側的牆邊,年齡基本在三四歲左右,卻沒有打鬧嬉戲。
其中有一個個頭稍大的女孩,大約五六歲的樣子,應該也是這群孩子裏年齡最大的。
她手裏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孩,並把小孩放在自己的膝蓋上,輕輕的抖著腿。
兩歲的小孩被她抖的笑嗬嗬的。
於一山有些驚訝:“這兩個是……”
“她們是柱子家的兩個丫頭。”
黃老頭解釋道:“她們家就好了,姐姐長大了,可以帶著妹妹了,那老太太就沒什麽事情了……她們家的老太太好像已經下不了床,要等她們帶飯回去吃。”
於一山愕然:“長大了?這個姐姐有沒有六歲?她能看的住一個兩歲的孩子?”
還不等黃老頭回答,路邊上又走過來了兩個小孩。
一個四五歲的丫頭,一個兩三歲的小子,丫頭牽著那個小子,兩人慢吞吞的走了過來。
黃老頭指著她們道:“這個丫頭才四歲多,就能帶著弟弟出來吃飯了,比柱子家的丫頭還小一歲呢……”
於一山突然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他看了看鏡頭,喃喃道:“自己還是個孩子,還要帶著一個孩子……”
錢婆抬頭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又對黃老頭道:“幫我打桶水上來。”
黃老頭應了聲,就去屋角挑桶。
於一山趕緊上去幫忙,把水桶和扁擔都接了過來。
黃老頭也沒跟他搶,似乎覺得年輕人幹掉活也不是壞事。
不過於一山不知道去哪挑水,還是要黃老頭帶路。
“村裏就一口水井,在最下麵。”
黃老頭領著於一山又轉了起來,一路往下走,最後下到了村前的小盆地。
傳統的水井,不算很深,井口居然還是打的水泥……
這就讓於一山有點刮目相看了,他原本以為石頭村隻有石頭和木頭。
打上來兩桶水,水是黃色的。
是那種很明顯的黃色,跟泥漿似的。
於一山想了想,還是不發表意見了。
他又問黃老頭:“錢婆就是你說的那個……留在村裏唯一的女人?”
“是啊。”
“她姓錢?”
“不是,她是黔州那邊的人,我們就叫她黔婆了。”
“哦……”
於一山恍然:“原來是黔婆……”
一擔水挑回黔婆家,於一山並沒有費勁的感覺,甚至走的比黃老頭更穩更快。
黃老頭很誠懇的誇道:“你很厲害,一般城裏人都挑不了水,力氣再大也挑不了。”
於一山哭笑不得:“我不是城裏人,我就是於家村的。”
“哦?”
黃老頭有些將信將疑。
兩人安靜了下來,就坐在黔婆家的廚房裏,看著那些等飯吃的孩子。
那些孩子也好奇的看著於一山,卻又不敢有什麽放肆的舉動。
這種沉悶的氣氛讓於一山有點難受,他看了看直播間,發現直播間裏也沒什麽人說話,但這時候的在線人數竟然快兩百萬了。
他又切出去看了看貼吧,發現剛剛尋找黃麗的視頻已經被粉絲們傳到了貼吧裏,回帖一片讚揚之聲。
無聊的關上了手機,於一山又湊到了黔婆的旁邊,跟黔婆搭訕起來。
“聽說你是黔州那邊的人?”
“是呀是呀……”
黔婆的口音有些奇怪,像是港人說普通話的感覺,但她說的又不是普通話,而是在模仿SY縣這邊的方言。
還好,雖然學的四不像,但還是能聽懂。
“你是被拐賣到這邊來的?”
“是呀是呀……”
“那你現在……”
於一山看了看周圍那些小孩,還有唯一的成年人黃老頭,臉上露出了很是困惑的表情。
“你為什麽不逃呢?”
於一山很是疑惑的問道:“難道這裏還有誰攔得住你嗎?”
黔婆也有些疑惑:“逃?去哪裏?”
“回家啊,回你的家鄉,黔州。”
於一山有些哭笑不得:“如果你沒有路費的話,還可以去派出所求助……”
“不回……”
黔婆連連搖頭:“我不回去。”
黔婆的神色很平靜,沒有悲傷,也沒有怨恨,這讓於一山有些不能理解。
或許,她心裏對被拐賣的事實早已經麻木了吧,所以才這樣的波瀾不驚……
但是,她為什麽不逃回去?現在根本就沒人困的住她,她為什麽不逃?
難道是因為在這邊生了孩子?
於一山曾經看過一些反拐賣的電視節目,確實有一部分被拐賣的婦女已經沒有了回家的打算。
或者也有想回家的,但她們隻是回家看一看家人,看完之後,又拎著大包小包回來了。
這跟回一趟娘家的媳婦感覺也差不多。
這些被拐賣的婦女在新家庭生活了很多年,已經生了孩子,跟丈夫和家人也相處的很自然,甚至對生活環境也熟悉的跟自己家裏一樣,身上幾乎已經沒有了被拐賣者的影子。
她們剛被拐賣過來的時候或許是內心充滿了怨恨,但這麽多年過去了,她們早就習慣了。
她們已經沒有了逃離的念頭,甚至都沒有打算追究拐賣者。
也不知這是斯德哥爾摩,還是既來之則安之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