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燕王封功,功高震主!
“咳咳咳!”
大堂之上誰都不說話了,隻有朱元璋咳嗽了幾聲了以緩解現在尷尬的局麵。而朱爽在台下低著頭,暗暗的思考著自己人生的意義所在。
朱元璋也意識到了朱棣這時候的功勞的確是有一些過於顯耀了,如果不是因為朱棣是自己的兒子的話,朱元璋一定會給他定一個“功高震主”的罪名的!
這樣的功勞,都拯救了大明數以千萬計的百姓了,竟然還是微不足道嗎?
朱棣,你這是壓根就沒有給你的兄弟們留活路啊!
這也就是發生在自己兒子的身上,這要是換了別人,朱元璋早就下罪了!
說著,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終於開口打破了現在這樣無比詭異的氣氛,說道:“棣兒,你還是不要謙虛了,不管是奉上來的土豆,還是紅薯這兩種作物的功勞,還是用這些糧食拯救天下蒼生的功勞,在咱來看,都是大功!”
他眼中的精光一閃,高聲說道:“這件功勞,功在當下,立在千秋啊!”
一錘定音!
朱元璋終於對朱棣的功勞作出了最後的評價!這個評價,已經是很高的地位了,百官聞聲,心中紛紛為之震動不已,而朱元璋的其他的這些皇子們聽來這些話,就更加刺耳了!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朱元璋說得不對!
畢竟,大明朝從此沒有饑荒,大明的百姓們從此不用再因為糧食的問題而發愁,這樣的功勞就算是再漢唐也是沒有實現的啊!
而且,大明如今的人口,可是遠遠的超過了漢朝和唐朝,在這樣的人口基數之下解決了這樣的絕世難題,燕王朱棣的功勞,大明王朝的功勞,絕對是世間少有啊!
“父皇!”
朱棣聽到朱元璋的話之後,說道:“其實,這土豆和紅薯的培育不光是兒臣自己的功勞,在兒臣以外,北平城燕王府上的上下很多人都參與其中,要是沒有他們,是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豐收的!”
“兒臣不敢居功,還望父皇能夠論功行賞,把賞賜賜給那些真正有付出的人,這樣,對於朱棣來講,才是最大的賞賜!”
朱元璋等人聽到朱棣這樣的話,心中頓時一動。
天哪,這可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說出來的話!
“不敢居功!”
別說朱爽,就算是朱元璋苦心栽培了多年的太子朱標都不一定有這樣的政.治覺悟!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瞬間砸在了奉天殿下每個人的心裏,讓他們對朱棣,竟然是瞬間就欽佩了起來。
連朱元璋都親口說了這是大功勞,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功勞,要是隻算到朱棣一個人的頭上的話,那一定是堪比開國之功的大功勞!
但是朱棣卻主動提出來要把這份功勞給分出去,要是沒有高尚的品德,沒有很好的政.治敏感性,是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說出這樣的話的!
就算是胡惟庸,也不敢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能把這件事情處理的像朱棣這樣讓所有人都感到這麽舒服!
朱棣的這一句話,直接讓他的形象,在百官的心中瞬間就高大了起來。
朱元璋聞聲,眉頭瞬間一挑,轉眼看著朱棣,非常認真的問道:“朱棣,你這話是認真的的嗎?”
朱棣直接一拜,非常堅定的說道:“還望父皇準許!”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棣一眼,轉而才說道:“這才是利於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大功勞,就算你不說,咱也一定是論功行賞,凡是有功之人,咱一概行賞!”
“不過燕王既然能主動提出來,你的品德確實超過了父皇對你的了解,咱還是很感動的!”
聽到朱元璋說出這樣的話,朱棣的眼底深處精光一閃。
從朱元璋的這句話裏麵,他就知道,朱元璋對自己的態度,已經改變了!
其實,朱棣自己也非常明白,這樣大的一個功勞,就算事實上真的就是他一個人做出來的,也絕對不能一個人自居。
把這件功勞分出去,一方麵是因為這份功勞已經足夠大了,每個人都有的分的情況下,朱棣還能用來發展自己的勢力,自然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位置再次提高。
而另外一方麵,朱棣也非常明白功高震主的可怕性!
這樣大的一個功勞,如果全部累加到自己的身上,一定是會引起朱元璋的警惕的,就算自己是朱元璋的兒子,但是恐怕在大明嘲剛剛建國隻有九年的時候,除了朱元璋還真的沒有誰能夠鎮住一身戰功的淮西將領和這些滿堂喝彩的朝臣!
所以,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考慮,朱棣都很有必要把這個功勞給稀釋掉,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麵避免了朱元璋對自己的警惕和猜忌,另外一方麵,在朝中的百官們對自己的印象肯定也會好上不少!
但是,還是有一件事情,朱棣沒有算到。那就是朱元璋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肯定了自己的功勞,還是當著這麽多的群臣。其實,剛才朱元璋又一次在群臣的麵前誇讚自己的時候,百官們沒有注意到,朱棣這時候已經非常緊張了!
所謂物極必反!
跟朱元璋這樣的人玩,就算是他的親生兒子,也是要非常注意的!
但是,這些明裏暗裏的想法,卻是在朱元璋的臉上一點兒也看不出來,隻聽朱元璋直接開口說道:“吳俊升!”
“臣在!”聞聲,吳俊升趕忙就站了出來。
朱元璋說道:“戶部既然有土豆和紅薯的供應,百姓們的糧食的問題應該是可以解決了,命戶部即刻與燕王府上下聯手進行賑災的事情,務必保證百姓們能盡快吃飽飯!”
“臣遵旨!”吳俊升回答道。
“另外,既然有土豆和紅薯這兩種新的作物,而這兩種作物又隻有燕王知道如何耕種,那就讓燕王協助你們戶部,交流一下這個種植的辦法。”朱元璋看向一旁正直站著的朱棣,非常謙和得說道。
朱棣眼中精光一閃,忽然說道:“回稟父皇,此事兒臣早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