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清醒的糊塗3
老種聽了這話更怒。
蘇格薩達是蘇格家最有才智最出色的兒子,按大宋控製胡將的慣例去東京太學上學,學做漢人,同時為人質。
這麽一個享盡大宋優待,學得漢人文化精髓的人不思大宋恩遇,居然鼓動背叛。
“你這麽做到底是為何?”
老種相公太難以理解蘇格薩達的行為。
你身在帝都生活這麽多年,看到我大宋高度繁榮發達的商業、豐收的農業、文明富裕昌盛的生活,怎麽就願意跑去西夏當流浪野人?
滄趙的存在,在無形中對大宋影響和改變確實巨大。
咱不提造反的事。不提滄趙帶動的強大活躍商業,單說農業。
因為玉米、番暑等高產作物的普及,大宋的糧食生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之所以仍有大規模的流民和乞丐廂軍,全是因為從皇室到官僚集團到鄉野土豪劣紳的過度貪婪盤剝與揮霍。
但不論怎樣,大宋具備富裕強盛的根基實力。
腐,敗這種事,百姓和官員對其認知和評價從古到今天都是不同的。
老種身為官僚集團一要員,可不會和身受毒害的百姓那樣認為官員貪汙腐化是多麽嚴重的事。
統治階級就該享受。有權有勢就該占有更多財富。不然當官掌權幹什麽。皇帝都不計較官員腐,隻怕不忠。
這是普遍的統治階級思維。
在老種眼裏,大宋有富裕昌盛根基,有強大的西軍,雖有這樣那樣的隱患,享受是過分點,卻不可能亡國。
大宋迅速滅亡這方麵念頭,他從來沒有過。
但蘇格薩達卻嗤笑點出大宋很快必亡。
他的理由是,他看到朝廷執掌實權的要員,諸如蔡京等全是隻顧為自己享樂謀利的蛀蟲。大宋隻是個外表華麗壯實的空殼。山賊林立,強盜橫行。官府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或者幹脆不作為,就證明大宋不堪一擊。
一個必定很快要滅亡的國家,蘇格家族效忠它幹什麽?
“種帥,我們定安寨子民又不是漢人,為何要陪著漢人國家一起毀滅?夏國依然強盛,我們為何不投靠?”
老種根本不接受大宋會亡這種觀點,大喝:“這種荒唐借口就是你這個聰明人鼓動家族背叛的理由?”
蘇格薩達搖頭道:“我知道種帥不信我預言。大宋官僚正是都象種帥這麽想。所以會亡得更快。”
他跳下馬,丟掉刀。對老種相公道:“此事因我而起。首罪在我。請種帥將我千刀萬剮,以解憤恨。我也以此償還大宋對我的近十年恩義。我不懼死,隻願種帥能在無事清靜時能好好看看大宋本質想想種家和西軍的將來。”
按脾氣和行事作風,本該最憤怒凶野報複的王德王夜叉此刻卻安靜駐馬而立,眼神閃爍,不知在想什麽。
到是其他參戰西軍將領個個怒罵定安寨胡人都是畏不熟的野狼,全都應該千刀萬剮。
某將大喝:“大帥,此獠太忘恩負義囂張自負,居然敢妄言詛咒我大宋國運。末將實在看不下去了。”
說話間一箭射中蘇格薩達心髒。
這個有遠見卓識的胡人青年撲倒在地。含恨而亡。
無論什麽原因,背叛就要付出代價。
為以此向歸附的胡人警示,老種相公硬起心腸狠狠一揮劍。頓時亂箭齊發……
趙嶽不知道崆峒山事件還有這麽一個後續。若他知道有個胡人青年能看透大宋國運,說不定愛才會救一下。
他們一行四人此刻駐馬在太嶽山一處隱蔽處,靜觀不太遠處的激鬥。
準確的說是一個軍官和一個山大王比武定官兵所運軍需的歸屬。
山大王贏了。貨物自然歸山賊。軍官贏了。山賊拱手放行,會上前幫忙加快貨物走出這片山區。
讓趙嶽關注的是,比武二人。年輕軍官叫韓世忠,年輕山大王叫山士奇。
這二人都是趙嶽一直相收下的大將。
既如此幸福地遇到了,以趙嶽的性子,自然不肯放過。
他慶幸自己勤快走了這一趟。至於天道酬勤是不是真的,趙嶽根本不去想。
韓世忠是小種經略使手下的悍將,軍中上下習慣稱其潑韓五。
這可不是什麽親切友好的昵稱。
說白了。韓世忠驍勇過人,似乎天生會打仗,就是為戰爭而生,從軍至今數年大大小小立功無數,但因為他是個軍中狂妄潑皮,愛喝酒打架,人緣不是一般的不好。大罪不犯,小錯不斷,又無根基,官也就始終升不上去。
好在小種相公知其能,相對照顧些,韓世忠的腦袋才一次次逃過被上司砍掉的命運。
現在,他奉小種相公命令帶一千兵轉運軍需物資,實際上是從海盜手中買來去西北販賣的鹽糖等貨物。
西軍販私貨,出於兩種原因。
一個自然是私利為錢。一個卻是為公,為彌補養馬的巨大花費。算是公私兼顧。
從十幾年前的最初,趙佶這個皇帝就不肯給西軍養馬的錢。
而大宋沒有馬背民族那樣遼闊的草場供馬群盡情享用,西軍又想得到優良戰馬,隻能花錢買糧食精養。
西軍六部將領就算個個是清正廉潔的官員,為養馬也得販私籌資金。否則養馬根本不可能形成規模。
軍隊販私又是最有保障最便利的。後世尚且如此,何況是現在。西軍必然走這條弄錢的路子。
在這時候,隻有海盜的暢銷貨物最能迅速籌款。西軍可顧不上海盜是不是侵害大宋的敵人。顧不上此舉對大宋的賦稅有巨大損害。集體和個人一樣,眼下的困難先要想方設法度過,誰有工夫管其它或以後。
老子販私總是為公,為加強保護朝廷的軍事實力。再怎麽過分,也總比那些販私無恥文官理直氣壯。
事實上,也沒人管西軍這事。
誰敢阻攔盤查沒收?
鬧起來,皇帝也不能把西軍集團如何。
若皇帝追責,派大臣問罪。那些將領大可以把手一伸,好,老子遵紀守法不販私,那你把養馬錢給我。
趙佶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西軍走私,總之從未過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