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節平西2
宋王朝中不是隻有文成侯聰明,大宋文武識大局識大勢的聰明人精明人太多太多了,正是太多了,都(自覺)有能耐有(高貴讀書人)身份,都有主見,在儒教把持政治的傳統習俗社會環境中都熱衷務虛愛權要虛名愛麵子,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肯自認不如別人願當傻瓜笨蛋真聽別人的,所以反而相互拖後腿整體畏縮不前,所以才一盤散沙糜爛不堪。
北軍總司令杜壆帶著衛鶴、酆泰等大將先行一步,隨同西行的還有本應是大宋將官的:浦東巡檢司大刀關勝、東京綽號醜郡馬的宣讚、陳州團練使綽號百勝將的韓滔、潁州團練使綽號天目將的彭玘,以及本應是西軍重將的二郞神唐斌。
這幾人是在北軍正式暴發搶掠戰之前就稍繞了個彎子從原職守地直接穿越邊關潛入雲中和.杜壆相聚的。
此前,唐斌是以妻子日夜驚慮娘家在移民狂潮中遇難,需要他這個夫婿陪著去山東看看的名義向所在西軍請假的。
而當時西夏入侵大宋的行動已退,整個西軍正處在沒事可幹的休整閑暇期。
唐斌雖在西軍中官職不算大,人太年輕,才剛二十出頭,但短短幾年中已經武功和軍功赫赫,威名也赫赫,早有西軍“五虎”之首的稱號,排在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這兩位年紀比唐斌大些的“老”西軍勇將之上,也威壓了兩位西軍大拿的勇猛兒子:熙河軍經略使姚古的兒子姚平仲、瀘州節度使劉仲武的兒子劉錡。
常言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尤其是好勇鬥狠不服就幹的武將,誰肯自己的名號屈居在年紀更小的同輩之下。
但,榮耀的排在西軍五虎榜中,名次卻在唐斌之下的其他四猛將,即使資格更老些,或背景更牛叉的,卻也不在虛名之爭上老和唐斌較勁甚至憑資曆人脈或自家硬實背景玩什麽陰的手段來打壓唐斌的名望,都去挑戰過,後皆心服口服。
無論是人品人緣,還是文武統軍打仗之才及功勞戰績,唐斌皆是整個西軍公認的年少一輩中最傑出的將才,就連打骨子裏鄙視武夫的大宋中央士大夫高官們都對唐斌這個戰功突出又極具統帥潛力的狄青似虎將人才多有耳聞並有所注意。
唐斌無疑已經是事實上的軍中極有分量和前途的小將,自從軍每戰奮勇當先,衝陣殺夏將強敵無數,助大軍擊潰敵軍多次,在今年反擊西夏軍搶掠的夏收之戰中就又立了大功,奉命率領所部一千勇士衝陣,在亂軍中硬是殺透重重夏軍阻礙獨騎憑一己之力怒斬西夏統軍大將野利衝,真正是中描寫的於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壯舉,不但取得了此次斬首行動的嬌人戰績,還一刀就斬殺了當時過來緊急救援野利衝的赫赫有名西夏猛將——狸奴,雙射死大將咩訛埋,潰敗此路夏軍。
此後,唐斌統領所部將士每戰都殺得一貫囂張自負也確實是勇悍能戰的西夏軍聞風喪膽,以至於西夏軍一聞聽二郞神唐斌要來了就會驚恐退卻,若唐斌旗號已經在視野中,西夏軍更是哄一聲撒腿就逃。就連西夏軍中最有名也最自負武力的猛將也不敢逞強上前與唐斌部一戰。
概因唐斌在夏收反擊戰中的戰績太嚇人了。
在周圍皆是西夏軍環伺的完全被動險惡中,唐斌催馬獨騎硬衝,交手一記就斬殺了怒極衝上來的悍勇過人大將野利衝,一刀就斬殺了讓西軍無數大將暗暗畏懼的雙錘虎將狸奴……力量強橫得可怕,耐力速度又驚人,寶刀鋒利,強弓神射,防不勝防暗器,有寶甲護身,馬上步下近戰遠射無所不能,武力堪稱強悍之極,偏偏又最好集結精銳猛士衝陣並伺機在亂軍中斬大將首級以擊潰敵軍軍心,再趁勢掩殺……以寡擊眾大勝,這種種事跡和特點加在一起,西夏大將豈能不畏懼。
再是猛將也怕死。誰會不珍惜自己的命?
身為西夏大將,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富貴榮華沒享受夠,誰願意傻乎乎冒險和明知太難鬥的對手去交手搏命硬碰。
在這些前提下,唐斌平日裏又謙和儒雅大方,為人處事讓人感覺很舒服,不貪功爭權,人緣極好,無形中是軍中很有麵子的人,往日從來不因私事請假什麽的,對上官也從無所求,現在人家妻子娘家出了大事必須陪著妻子趕緊回去看看,第一次所求,這個麵子必須得給,西軍這又確實沒什麽事需要唐斌這樣的猛將幹的,所以,所部西軍主將就痛快批準了。
實際上,唐斌妻子一丈青扈三娘家自然根本沒什麽事。
扈家莊早搬海外了,扈太公年紀更大了,但仍然活得精神著呐。隻是西軍這邊哪知道山東一偏僻莊子的私人家事,沒人關心這個,自然相信一向忠誠大宋更忠誠西軍集體的“老實可愛”小夥子唐斌說什麽就是什麽。
但,扈三娘確實是回山東了,隻是去的是梁山。
她帶著大的三歲閨女、小的才一歲多的兒子,是準備按趙嶽的計劃撤離大宋而進行提前轉移。
同行的還有大刀關勝的家人,以及唐斌的母親。是由趙嶽特意安排的自己的十幾個精細善戰親信侍衛提前過去接應負責沿途保護,也有關勝手下的三十多個關西大漢親信好手共同負責護衛。至於這些大漢的家人早悄悄轉移海外生活了。
扈三娘的武藝如今高強得自然沒得說,有她在和統領,這一行老小自然不懼專走偵察好的路徑上可能遇到的屑小。
一同轉移走的人中卻並沒有唐斌的父親。
唐斌父母的家已經不在西軍地盤。
唐老爺子此時已經不在西軍服役,早在近一年前已經光榮退役轉去了山西內陸的州上擔任了個副總捕頭的衙門差使。
老爺子當年家貧,又是在隨時會喪命的邊軍中,即使以西北人彪悍並不鄙視保家衛國的當兵的那種算是對軍人比較優良的社會風氣環境,當時也沒姑娘願意嫁唐父,也或是有願嫁的,但年輕有夢想也有些本事有點小傲氣的唐父沒看上。
到今天也是一樣,西軍中有太多光棍將士。
小光棍就不說了。
老光棍們一代代的過了青春熱血夢想期還沒在軍中混出點名堂的,對功名富貴死了心,一般都會認命地不再惦記結婚生子傳宗接代這種高難度的大事,隨時準備上戰場丟掉性命,多半也不願意有妻、子之類的牽掛,幹脆就那麽喝酒嫖賭花掉軍餉瀟灑瞎混著,直到戰死或命大就是沒死在戰場上卻老了被趕出軍中在社會上一無所有的胡混病死餓死各種死算了。
唐父呢,算幸運,混出了點出息,不是小兵蛋子了,似乎也有了光明前途才得以和看得上的唐母歡歡喜喜結親,成親晚,有唐斌這個獨生子自然也晚,唐斌如今才二十剛出頭,按大宋十幾歲就成親生子的常見家庭,唐父應該隻三十多四十歲左右轉,現在應該正在壯年,實際卻已經五十出頭了,年紀大了,浴血殺敵的心勁仍在卻已不複青壯的龍精虎猛,不適合再在西軍這種總要拚體力惡戰的團體中混,又沒有兒子唐斌那樣的武力才能人緣,雖從軍至今多有戰功,但沒有大功,又秉正固執不會來事,到了也隻混了個西軍中一抓一大把的小軍官,有了品級卻沒前途可言,也不會得到上級重用真擔任什麽重將參謀之類的職責統軍作戰當高級指揮,混來混去,熱血大半生仍隻能充當事實上的戰場帶頭搏命的老兵。
唐斌很擔心一身傷病的老父親的安危,又隨時準備撤離大宋,所以以兒子擔心父親的理由堅決要求父親退役轉業。
他母親也堅決不願意再讓老頭子和年輕人一樣玩刀口添血的生涯。
兒子出息了,家中的錢也不知兒子媳婦從哪弄來的,反正多得花不完,有驍勇的家將有忠誠能幹的仆人.……啥也不缺,不需要老伴再繼續掙那點賣命軍餉維持生活。再說了,一家隻兩男人,父子皆在軍中冒險,萬一……這誰受得了?兒子年輕的要拚前途不得不從軍。老伴?這把年紀了,還年輕人一樣熱血拚個什麽?一身傷病,冒險辛勞一生,也該歇歇了不是。
唐斌和母親一起夾擊老爺子。
唐父呢,性子固執又忠誠大宋,雖然架不住兒子老伴一齊上陣堅決勸說,甚至他瞅著就是順眼滿意的兒媳婦也破例開口摻和這種家事說:她太擔心爺倆打仗出意外什麽的,唐斌是沒辦法,老爺子就不必讓家人擔這個心了吧……但唐父不服老,心動下卻太留戀為之奮鬥了大鬥輩子的西軍,實在舍不得離開這個熟悉的集體,猶猶豫豫始終不肯吐口下轉業決心。
最後老太太怒了,私下裏揭了老伴的麵子:“咱兒子才當了幾年兵?才二十歲啊就官比你高,權比你大,名望更是比你強不知多少倍,軍中誰不誇好看好他?你說說你個老東西奮鬥到現在也沒個名堂,還逞強在軍中混個什麽勁?丟不丟人呐?”
一發狠就說了更狠的:“你若在這事上老頑固再讓俺屈順著你。俺就讓兒子把你調到他手下聽差。老子恭敬聽從兒子軍令,俺看你這張老臉還往哪擱?看你還怎麽仗著兒子的能耐到處吹牛享受別人羨慕誇讚的榮耀。”
這一下是真正擊中了老爺子的軟肋了。
但不服。
兒子孝順懂事,不可能那麽幹。
老太太這個怒啊,“老東西,你死腦筋還來勁了,沒完沒了了你?”
“兒子是俺生的,俺一手拉扯大的,最聽俺的。軍上的將主也指定聽斌兒的要求,不會顧及你個沒出息也沒不大用的老東西的麵子。你若不信。這就叫兒子把你弄到他手下,到那時候你可別怪兒子不孝不尊重你。”
“在兒子手下,你起碼能多得些關照,少幹那些亂七八糟的正經人沒人願意幹的苦差使不說。也少上陣打仗的凶險。這就是孝順懂事。你若就是不肯轉業,就是不顧及俺們的擔憂,就得繼續當兵為西軍賣命,那你就必須在兒子手下幹……”
然後,老頭一看老伴真和兒子說好了,兒子確實在此事上隻聽他媽的,眼見丟人就要成現實了,他最後隻得破天荒第一次屈服了家人的意見不情不願地退役了。有唐斌的麵子和名望在,所部西軍出麵,又有趙公廉布置在朝廷的暗手小小使權暗中推了一把,唐父就這麽沒一退到底直接退休,而是當了個他願意幹的內陸州級捕頭,副職是輕省少操心少擔責。
可惜,老爺子退了這一步,就不會再肯退了,繼續忠誠為大宋效力,眼見是準備效死而後已。到了要撤離大宋的這個節骨眼上,唐斌就難辦了,根本不敢告訴父親滄趙的真正底細,不能說咱們一家這就移居海外當海盜從此逍遙生活的事。
他太了解父親心中堅守的君君臣臣忠孝節義那一套信念,親耳聽過父親敬重肯定趙公廉的才華和滄趙家族的偉大貢獻,卻也聽到父親不止一次批評滄趙及趙公廉作事太強硬太不守規矩、恃功跋扈、恃宋江山不可缺的這個節點耍賴逼迫君王至尊低頭掃盡朝廷的威嚴.……無君無父的言辭和行為。唐斌無奈隻能以他向軍中請假的借口想先把父親一並帶到梁山。
但唐父以國難剛過風波仍存時局混亂需要他這個捕頭維持治安安定人心的偉大理由推辭了。
家事為小,再大也是小。國事為大,再小也是大。
為臣子者,在國難時不竭盡全力報效國家,還有什麽資格當官?有那個臉嗎?還配當什麽大宋子民.……
忠君愛國,死而後已。這是為人的本分。
唐父還由感而發:“若是我出事了甚至死了,卻正趕上國家有難需要你出力,我兒,你記住一定要先國後家……你若不這麽做,為父的即使是在陰曹地府也不會原諒你.……”
這就是儒教教化影響出來的真正君子忠臣。
可惜,象唐父這樣真正相信封建儒教那一套並堅決照著去做的人實在太少了,幾可稱鳳毛麟角,大官小民都如此。
若是大宋的臣民都能象唐父那樣,或者僅僅隻象一小半,那麽,曆史上也決不會發生靖康恥這樣的民族大恥辱。
金軍一凶猛打來,當國朝大將的全特麽棄甲不戰而逃了。所謂一身正氣滿身鐵骨的文官士大夫們這時候也不象平時那樣慷慨激昂講什麽威武不屈忠君愛國.……了,一個個拉幫結派哄騙積極誘惑著,甚至幹脆成群結隊集體以甩手不理國事讓阻擊失去指揮讓軍民努力爭取奮勇抵抗的態勢輕易瓦解來硬逼著皇帝趕緊投降……
所以,唐父委婉向兒媳婦道歉,獨自仍留在山西。隻讓唐斌心中感歎:“老爹呀,老爹,滿大宋怕是就你死心眼忠誠那個狗皇帝狗朝廷啊!在早前的移民狂潮中,你效勞的這個內陸州同樣在劫難逃,城中死了那麽多官吏,你身為汙爛衙門捕快一員,來得時間短,沒人熟悉你的高尚,在叛逃軍民眼裏也是該死的,若你不是我爹,豈能在混亂屠殺的大劫中屁事沒有?你哪還有機會堅持你那一套隻讓兒子我為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