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攻約梁山> 511亡國模式動態圖

511亡國模式動態圖

  ||-

  >->

  最新網址:


  耶律餘睹慘敗退回了雲中後,遼國並沒象歐陽珣當時憂慮著急的那樣憤怒不服立即組織起更大的兵力對宋國展開更大規模地入侵和報複。


  遼王耶律淳得知皇族名將餘睹竟然也大敗並且本人都差點兒沒回得來,當時驚駭到大張著嘴巴好久才回了神。


  隨後,遼軍壓在白溝河邊保持隨時會打過河的態勢威懾著河北東路三邊的重兵撤了。


  威懾河北西路中山軍的兵,以及在餘睹南侵時包圍和猛打代州廣武軍的兵也撤了。


  似乎,遼國經此一戰,損兵折將得太慘,已無力再收拾宋國,也承認失敗,不想再侵略了。


  童貫得知此事,不禁心中一喜,大大鬆了口氣。


  但,隨即,北邊軍探子潛入燕雲偵察了解到的情況卻是,遼國在抓緊時間忙著春耕生產,隻觀察遼國百姓在勞作中流露的對宋國的言語心態氣勢,遼國未必是真接受了教訓就此認熊了……

  顯然,遼國吸取的教訓隻是,宋國雖弱而好欺負,卻也不是能輕易打穿的。


  遼國放棄了此前輕狂自信的南下打過去就能從宋國搶到無數糧食供應全遼國人數年食用,本國的耕種就不重要了的思想。意識到和弱宋之戰,結果也照樣難料,以戰養戰,可,但不重視本國糧食生產,指望掠奪宋國的錢糧物資和耕種好手,從此又能過上輕快人上人民族的日子,險。


  萬一再出現上次的大敗,遼國隻顧抽人打仗再南下,本國的春播卻荒廢了,結果從宋國那搶不到多少糧食,本國夏收又沒足夠的糧食產出,那,在糧食危機下,遼國真就自動完蛋了。


  想滅宋,遼國得抓好自己的生產,以此先立於不敗之地。


  不能因自信而先斷絕了自己的後路。


  童貫得到了這個消息分析還不信,實際是從內心裏不願意信。


  遼國,北邊在和猛虎金軍進行今年開始的大戰。南邊剛經曆了慘敗,鎮守燕雲的精兵損失慘重,遼國怎麽可能還敢展開大戰來侵宋?

  遼國哪來的自信?

  它沒有這個實力。


  應該是不可能再打來了……

  但,短暫的春播轉眼過去了,可怕的新情況立即就出現了。


  遼國在進行全國緊急大動員,偵察得知,此次不但要繼續南侵,而且準備組織起至少七十萬大軍全麵開戰,仿的是前年重創金國的手法,隻是不是分兵成眾多千人隊的遊擊戰,而是分數路大軍,本質是相同的人海戰術,以遼人比宋人驍勇優勢,一鼓作氣至少占領河北山東山西河南.……

  遼國打算一舉侵占整個淮北北方,拓展出優越生存空間,以擅長種地的廣大宋人為奴保障遼國最致命的缺陷——糧食供應,利用宋人的力量重振國力,要把宋朝廷逼逃南方龜縮著等死?


  童貫驚駭卻疑慮著真假,卻隨即又得報:遼軍已重兵展開對代州的攻伐。前軍已經繞過難破的雁門關天險,進逼向代州城。瞧這架式,剛經曆了孤軍苦戰的廣武軍很快會再次身陷重圍。


  這麽說,遼國鐵了心要興百萬大軍一口氣吞並宋國的事是事實了。


  童貫嚇得渾身哆嗦,拿著的情報都拿不住了掉在地上。


  一個念頭立即浮現在他心頭,一個字:逃。三個字:趕緊逃。


  他坐不住了,立即把統領十萬大軍的職責丟給了冠軍大將軍,令冠軍大將軍帶領十節度使,與太原王稟配合,共同應對遼軍這次的瘋狂南侵。


  他本人要緊急回京當麵奏對皇帝,迅速組織宋國全部力量準備抵抗.……

  童貫甩鍋逃跑的理由好強大。


  冠軍大將軍明知道童貫這是嚇得不負責任提前無恥逃跑,他更害怕,更想不負責任地逃回京,可是,他不是全國軍事武裝總司令——樞密使,他沒權力也沒職責能夠動員和領導朝廷組織全國力量反入侵,他沒這個資格,也就沒理由甩掉擔負的前線職責也回京避難觀風向。


  寶寶心裏苦啊!


  冠軍大將軍那臉苦得抽巴得象苦瓜,卻不得不乖乖接受童貫交權,否則童貫有權就地行軍法砍了他.……為了能成功甩鍋先一步逃走,嚇壞了也急眼了的童貫沒什麽事是幹不出來的,平常不敢殺勳貴大將,連得罪勳貴將門的事都不會輕易做,但這時候卻顧不得了。


  大宋說完就完蛋了,誰還管你大宋勳貴不勳貴的。


  反正廢物勳貴將門的結局隻會是死在滅國中,遼國絕不會要這些可怕的害蟲繼續禍害遼國。


  童貫冷冰冰瞅了冠軍大將軍一眼:算你識相,臉上卻是笑,還誇獎大將軍忠君愛國勇於擔當,果然是將門大丈夫危難時刻顯本色……鼓勵了幾句,更象諷刺,然後立即上馬在勝捷軍騎兵保護下跑了,一天就奔出了三百裏……

  冠軍大將軍瞅著迅速消失的童貫隊伍,收了忠君愛國勇於擔當的虛偽模樣,心說:你官大,你可以先逃。你不在了,我就是最大的,等瞧清後麵的情況,一有不好,我也能及時逃回京.……

  旁邊的張開和王煥對了個眼神,心中冷笑。


  韓存保、王文德、項元鎮、楊溫,四個至少還有膽色的節度使對童貫和冠軍大將軍也鄙夷之極。徐京、梅展,荊忠,尤其是最怕死的李從吉,則驚恐不已,但,這八個節度使都一樣生怕自己的老命丟在這裏,也在暗暗琢磨如何選擇合適的時機和理由能脫離此劫。


  和童貫和冠軍大將軍不同的是,他們還考慮著怎麽能卷著大軍跑……

  亂世之中,有兵才有一切。其它的都是假的虛的……

  這些節度使是造反受招安混起來的,沒人比他們更懂得自己有兵的重要性。他們可不會象童貫及冠軍大將軍那樣隻想自己能方便的最輕快逃命,竟然甩下現成的大軍不要了。


  他們要著機刮分走這隻大軍,做為自己在國家滅亡後的亂世中立命的勢力。


  這仗還沒打呢,所有主將已經跑的跑,沒跑的也隻是暫時的,已準備著隨時跑。這樣的仗還能有什麽指望?

  何況,這隻倉促拚湊的十萬大軍遠沒整訓好,本就混亂不堪.……遼國真舉國南侵,宋國必亡。


  童貫擅自甩軍返京逃避戰爭職責,回京自然不會玩歐陽珣那一手以裝病方式為理由推卸罪責搞閉門不出,那樣的話是找死。在國家最危急的時刻,樞密使竟然不顧國家死活,趙佶就算再寵信和依賴童貫,也會失望加心急下一怒殺了童貫,至少是不得不殺了童貫以平息眾臣的驚怒。


  童貫回京後第一時間入大內拜見趙佶,報告了遼國要興百萬之師一舉吞並宋國的企圖。趙佶一聽就嚇呆了,早忘了追究童貫私自潛逃回京的死罪,隻知驚恐連問:“這,這可如何是好?”


  童貫輕鬆逃脫被問罪,為自己的精明巧妙暗暗得意,在心裏不禁為自己大大點了個讚,麵上卻一本正經說:“官家勿驚。遼國有百萬眾,我大宋就能有千萬眾。我朝用人堆也能堆死它。當務之急是朝廷要最快調動起足夠的力量做好布防。各地的兵要北調。民眾也得號召組織起來.……”


  童貫的建議純粹是急眼胡搞對趙佶瞎雞扯。


  如今,宋國百姓整體顯得很老實本分,除了田虎、王慶、二龍山,三大寇,以及南方神出鬼沒的水賊,全國其它方麵幾乎連個微不足道的小團夥強盜窩都沒有,這種好現象並非百姓真本分守法,而是全國的社會大壞蛋搖身一變成了官兵,次等壞蛋也混上了捕快什麽的衙門飯,這讓社會上的膽大敢幹危險分子大大減少了,尤其是有號召力有領頭犯罪資格的強徒人物沒有了。


  同時,這些壞蛋成了官方人物,這個身份轉換得太刺激太新鮮,他們很快就深深嚐到了披官衣合法作惡的便利甜頭,而且原本不可能披上官衣形成的巨大反差新鮮勁極其強烈,最喜歡威風凜凜執法代表朝廷代表王法代表正義,往日又到處橫行弄好處過不勞而獲逍遙日子慣了閑不住,顯得勤快……總之,反而比叛逃潮前原本的能躺著絕不坐著的麻木混一天是一天啥也不想幹、待著不想動的混日子正經兵更有活力,更熱衷於以官方身份剿滅山賊打擊強盜什麽的犯罪……老子是社會頂尖的好漢(江湖大哥),老子這麽牛逼,以前卻也沒立寨當山大王呢,如今老子是官是法,你們這些四六不成才,往日當老子的狗腿子都沒資格的下三濫狗東西竟然這時候敢混起強盜立山寨了?誰給了你臉?誰給了你膽子?你也配玩山大王?你這是成心和本官過不去……

  就是這麽些壞蛋成了官的反差心理.……

  當然,打擊犯罪及剿滅強盜的積極性也是有大油水可撈。


  不積極執法,怎麽抓人得賄賂或順手抄家發財?怎麽原告被告通吃?不剿滅強盜,怎麽得強盜積累的錢財?怎麽搞牽連.……發財?怎麽立功升官得權勢前途又發財……

  這時候的宋王朝,官方對社會大眾是真正的強者,絕對的暴力強者。百姓大眾及還混社會的惡棍,都是武力低微,沒資格混成官兵或衙役的人,豈敢和如今代表王法的“大哥”們對抗.……

  “天下無賊”,還有個極重要的因素是:百姓和惡棍們不用玩強盜山寨這麽刺激卻搶眼凶險的事,在家,在客棧飯店,在村裏鎮裏……日常過著百姓的小日子就能悄然殺人搶劫發財。有隱秘安全便利正當身份的方式行凶,那何必吃苦還時刻冒著被官府圍剿的凶險在山裏混強盜……

  總之,是官方的暴力惡震懾住了社會的明麵惡。


  若是按童貫的瞎主意搞,內地軍隊調往北方防禦遼軍,且不說亂哄哄心惶惶下在抵擋入侵上頂不頂用,隻說各地沒了震懾,加上遼國會滅亡宋國的人心惶惶,立馬會暴發各種罪惡瘋狂.……

  到那時,還沒和遼軍打呢,宋國內部大後方卻先亂了,國力先自我崩塌了,還抵抗什麽.……

  可是,趙佶哪懂這個呀。


  他一聽童貫如此鎮定有信心,頓時覺得有救了,連連稱讚還是童愛卿有本事,不負朕望……

  趙佶無知。他兒皇帝趙桓更蠢得無知,都不會察覺童貫的不負責任心態,但,朝臣們不傻,總有了解點地方本質情況的,總有明白人。他們反對童貫把大宋兵全調北方大戰。


  至少蔡京很清楚,軍隊若是惶急盲目集中到北方,後方會先亂了,會亂到無法再控製起來。


  國家危難時,你不要指望百姓會懂事的產生同仇敵愾先合力抵抗異族侵略者的素質。


  別說如今大宋的百姓全是特麽對國家不忠無義的刁民壞蛋,就算是海盜風暴前的正經百姓,在亡國危機下也隻會先顧著自己家在混亂中能不能趁機從中撈點什麽以備以後的艱難。


  更要命的是,大軍北調,田虎會嚇得遷國逃跑,但淮西的王慶會樂死了。負責圍剿王慶的軍隊一想到自己的身後再沒有官兵了,心就虛了,尤其是不知宋國會不會就此滅亡,豈有戰心。王慶隻要趁機發難,就能輕而易舉擊潰甚至嚇跑周圍的官兵,借著社會混亂順勢就坐大不可治了。


  朝堂又一次吵得亂哄哄。


  這個說支持蔡京的主張,確實不能盲目大調兵。那是自亂陣腳。那個立馬反問,不大調兵,用什麽抵抗百萬遼軍.……暗裏是賣國賊遼奸的官員此刻跳得更歡吵得更起勁,顯得更憂心國事……

  但,左右都不是良策。


  誰也沒個應對危機的好法。爭來爭去,全是瞎吵吵,本質全是浪費時間的內鬥廢話。


  如此,童貫逃跑的事就沒人追究了。他鬆口氣,卻也無法偷著樂。


  宋國轉眼要亡了,他的富貴權勢也跟著完了,此時哪樂得起來呀。隻會憂心忡忡.……

  在趙佶父子帶頭驚恐亂做一片中,有兩個人顯得異常。


  一個是何栗。


  他得到過歐陽珣離京前悄悄對他說過的對今日局勢的預見與應對方法,今日局勢果然應驗了,他越發驚訝敬服歐陽珣的遠見卓識……萬萬不及呀。


  他信歐陽的判斷,心有底,不慌,知道這幫君臣在瞎慌,但,此時他不會站出來說明。因為說了沒用。沒人會信他說的。這幫人全瘋了……

  另一個人就是唐恪了。


  他聽到童貫說的遼軍百萬.……先是驚呆了,心狂跳如打鼓,嚇得隻有哆嗦,隨後卻鎮定下來,還有心思冷眼旁觀,能如此,無非是打著投降的主意,也有主張:可以和談嘛。


  妙書屋


  最新網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