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勞動節供應
糧店的工作效率很高,沒多久就輪到劉老太進店了。
李星星跟在她後麵進門。
不懂就多看再學習,免得讓人笑話。
自行車就停在糧店門口,有人跟她說道:“我們替你看著!”
李星星道謝。
其實,她一點都不擔心。
槐花鎮的老人曾跟她說過六七十年代的事,說那時候的生活風氣特別好,艱苦樸素就不說了,難得的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位老人是赤腳醫生,從來不擔心自己丟自行車,因為無論停放在哪裏,都沒人偷,哪怕是十天半個月。
餓到偷糧食的有,偷自行車的幾乎沒有,因為自行車是大件,報案就會嚴查到底。
當然,也和當時的風氣有關。
李星星不知道真假,她看到糧店裏隻有一個櫃台,櫃台後麵有好幾個工作人員在忙活,年紀、性別各有不同,看似分工不同,其實有點相互監督的意思。
劉老太上前遞上各種供應本兒,一個五十來歲的中年男子一邊翻著本兒,一邊拿起算盤劈裏啪啦地打著,“一個人,二十五斤糧,今天是勞動節,細糧充足,你可以領三斤玉米麵、兩斤標準粉和兩斤半的大米,九毛八,十七斤半粗糧全是紅薯幹麵,一塊兩毛兩分五。”
李星星在心裏算了算,一共是兩塊兩毛零五厘!
一個人的口糧隻需花兩塊多。
雖然早就知道六十年代物價極低,但李星星仍然很吃驚。
如果不買奢侈品,她掙的錢夠自己母女生活幾十年,直到改革開放,物價飛漲。
中年男子報了總數,劉老太交錢,中年男子遞給她幾根不同的竹簽子,旁邊的人則用信封裝一遝花花綠綠的票證,一塊連本兒遞還給劉老太,“勞動節有特殊供應,每人一雙勞保手套,憑日用品購貨證到百貨商店購買。”
“沒別的了?”劉老太問道,“去年勞動節有二兩香油呢!”
“去年不像今年這麽缺糧食啊!要不是咱們梧桐市運氣好,得了幾千萬斤糧食,你們現在得領一半的糧票。香油等年底吧,興許有二兩供應,今年的麵粉和大米供應充足,你們就知足吧。”中年男子敲了敲櫃台,“下一個,快點兒!”
輪到李星星,效仿劉老太把供應證遞上去,“不領糧票,領口糧。”
中年男子哦了一聲,翻開嶄新的糧油供應證,“新來的呀?我跟你說一遍,兩個人,五十八斤糧,粗七細三,十七斤四兩的細糧,可以領四斤標準粉、五斤大米和八斤四兩的玉米麵,玉米麵九分,標準粉一毛八,大米一毛四,總共兩塊一毛七分六。粗糧是四十斤六兩,紅薯幹麵每斤七分錢,總共,兩塊八毛四分二厘。兩者相加,五塊零一分八厘。”
李星星趕緊遞上一張五元、一張一角的紙鈔。
中年男子找了錢,在本上寫幾筆字,蓋上章,拿一大把竹簽子給她,往旁邊指了指,“到糧庫窗口裝糧食,窗口標著糧食品種,你遞簽子給他們,直接接裝糧食。你不知道怎麽區分簽子的類別,就問窗口後的工作人員。”
李星星發現是四種簽子,上麵標有五兩、二斤、五斤和二十斤的字樣,最小是一兩。
旁邊的人也把花花綠綠的票證裝進信封裏給她,同時在副食品供應證、日用品購貨證、購煤證蓋章寫字,“有勞保手套供應,別忘記買。除了煤球按季來領票,其餘都是按月,煤球每戶每季一百斤,四月一號發過煤球票,你們才遷來,現在給你裝進去了。有一些日用品供應有票,有些沒有,蔬菜和調味品也沒有票,直接憑本購買,蔬菜一人定量三十斤。”
李星星連聲道謝,“辛苦各位同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