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出人意料,文章深意
趙昱聽了兩人的對話,突然插口道:“你們對民間之事了解得還不夠全麵,不過,這名考生的這個解釋,是去除種種因素後最極端的狀況,但也說出了商人囤積糧食對農事的壞處!”
趙昱說這話的時候,眼中閃過一道寒芒。
這道寒芒令張軻、羅山二人一驚,他們突然想到,眼下京城內的諸多商賈,仗著身後背景,囤積糧食,要逼迫新法的局麵。
一瞬間,張軻、羅山心中都生出這麽一個想法:“莫非這個考生是在投機?”
緊接著,張軻開口道:“這名考生既說出‘貴賤皆傷農’的說法,莫非已有解決之法?莫非是要抑商?”
這話一說,羅山麵色大變,要知道,大明對商賈的態度還是很開明的,連反對變法的舊黨,對於商賈也多持肯定態度,當然,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商賈牽扯朝中利益。
在這種大環境下,如果考生持著抑商的念頭,前程很可能受到影響。
說完這句,張軻繼續看了下去,他對這個考生很是戒備,準備再找文中的一兩觀點作為破綻,但沒想到這一看,竟是漸漸沉浸。
郭臻這片雜文不見多少華麗辭藻,多是描述升鬥小民的生活,用簡單的話語去記錄他們經曆的雜事,放在平時,在場的三人沒有一個人有閑心去關注這等文章。
但麵前的這一篇言之有物,看似瑣碎,卻有一根清晰的脈絡在維係,更不斷點出一個個現象。
與張軻想的不同,文中不僅沒有給出解決辦法,反而描述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如物價上升、銅錢減少、苛捐雜稅、土地兼並……
越看,越讓人有種毛骨悚然之感,當真是弊病百出。
之所以會有這等效果,蓋因裏麵的內容,非是杜撰,而是源自郭臻前世的經驗,結合今世趕考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每一點每一滴都有真實依據,處處自洽,配合上文中幾個人物的悲歡離合,等三人看完之後,居然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過了好一會,張軻吐出一口氣,語帶懷疑道:“這考生是何來曆,怎麽可能知曉這麽多事?”
羅山則沉默不語,他投靠新黨,雖有政+治誌向方麵的考量,但主要因素還是為了權勢,可看了這篇雜文後,投機念頭居然淡了幾分,生出了幾絲變法圖強的想法。
至於趙昱,則是微微眯眼,露出思索之色,過了好一會,才出聲道:“這篇雜文,定要給聖上看一看!”
這話一說,張軻陡然色變,知道趙昱有了決定,這雜文之中蘊含樸素之感,感染人心,如果讓皇帝看到,必有巨大影響,不得不防。
但張軻不方便反對,隻能說道:“趙次輔,文中所言有待考證,貿然呈給聖上,有些不妥,再說,這考生並未給出解決之法,又有映射之嫌……”
趙昱看了他一眼,冷聲說道:“如果一個考生都能給出解決之法,還要我等做什麽?”
這句話已經算是語氣很重了,張軻理智的閉上了嘴巴,趙昱也不理其他,翻開了考卷的最後部分,即策論。
這次會試,趙昱半途出手,搶下主考官一職,為的就是選拔人才,經義、墨義且不論,那雜文也隻是投石問路之舉,為的是摸一下考生的底,真正的重頭戲,還在策論。
策論,推而廣之,近似施政綱領。
一般的考生沒有相應經驗,寫出的策論必有缺陷,卻能透露出心中所想和政+治傾向,即便是揣摩主考官的心思、投其所好,但如果沒有深刻的思考,又如何寫出能打動主考官的文章?
如今,在場眾人當中,隻有少數人知道這考生的真實身份,看了雜文,對於策論部分,有著不同的看法。
隻是,經過了雜文侵染,難免心中沉重,對策問部分也有了自己的猜測,認為會和雜文一脈相承。
趙昱心中暗暗感慨:“如果郭臻一味去找弊端,也算有些能耐,但畢竟難見才幹,不好劃入三甲。”
帶著這樣的想法,趙昱凝神去看,入目的是四個字“利可言乎?”
短短四個字,卻好像一道閃電一樣,劃過趙昱的心頭,令他沉甸甸的心中生出一抹光亮。
與之相對,張軻和羅山看了‘利可言乎?’這四個字,心中齊齊一跳。
張軻眉頭一皺,語氣嚴肅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至聖先師都承認的事,豈能輕易言利?”
話剛說完,張軻注意到羅山略感意外的神色,不由一驚,想到策論核心,聲音頓時小了許多,卻不甘心就此退去。
張軻看了趙昱一眼,見趙昱未表現出不悅之色,便繼續說道:“漢代董公(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亦曾說過‘仁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可見道義才是正道。”
說完這一句,張軻再去看趙昱的時候,卻是再次一驚,就見趙昱的嘴角竟掛上了一抹笑容!
“這……”
張軻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的記憶裏,這位主持變法的趙次輔,幾乎是不苟言笑的代名詞,時刻體現出孤高之感,生人勿近。
但眼下,就是這位趙次輔,看著那份考卷的策論,卻是露出了笑容。
這篇文章內涵何等深意?
帶著這樣的想法,張軻顧不得繼續打壓,一低頭,細細地端詳起文章。
邊上,羅山同樣被趙昱的反應驚到了,有了和張軻一般的想法,壓下心中反感,急忙去看文章。
自古以來,無論儒家如何去做,但對“利”之一字,都是有些忌諱的,能不談就不談,能避過就避過。
但郭臻的策論,開篇就點出了這個事情,就像是一柄尖刀,寒芒一閃,就捅入心窩,不見半點迂回,和讀書人認知發生尖銳的衝突。
這麽一看,沒過多久,羅山就勃然變色,而張軻更是驚叫起來:“離經叛道,簡直是離經叛道啊!”
說話間,兩人的目光都落在文中的一句話上,‘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焉。’
這話是句引用,乃至聖先師(孔子)所言,意思是說,無論什麽身份,隻要遞上拜師摯禮,至聖先師就會加以教誨。
這一句話從前也被常常拿出,但都是為了說明至聖先師有教無類,但郭臻在策論中引用,卻是為了扣住主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