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正式進攻,郭臻擔憂
“大人來了!”
營寨門口傳來低聲警告,士卒們慌慌張張站起來,來不及清理身上血跡斑斑的衣甲。
徐弘基帶著十幾個親兵巡視過來,一路不說話,目光從才交戰過的士卒中穿過,偶爾看見有印象的士卒點頭表示鼓勵。
“大人!”元洲拱手行禮。
“你率領的是督戰營,不是前鋒營,下次再這樣,我就將你調到前鋒營!”徐弘基的臉色陰沉下來。
“下次絕不敢了!”元洲挺起胸膛,他知道徐弘基隻是說說。
徐弘基扭過頭看見堆積在地麵的盔甲,其上沾染了鮮血碎肉:“這就是東虜死士穿著的鐵甲嗎?”
徐弘基彎腰撿起一塊,串連在一起的鱗甲“嘩啦啦”作響,鐵甲烏黑鋥亮,鐵片厚度和銅錢差不多。
“好甲!”徐弘基手中掂量,心中轉了好幾個彎。
清軍兵利甲堅,士卒悍不畏死,明軍隻有依靠險峻的地形方可一戰,朝廷命他在宣大鎮招募新兵,兵部軍餉常常不能按時發放,分發的盔甲和兵器破舊不堪,火銃製造粗糙,想得到這樣的盔甲是沒指望了。
“此戰之後,還要繼續整頓宣大!”徐弘基心思飄忽。
想在宣大練就一支強軍沒有錢萬萬不可,徐弘基為官多年,知道朝廷的風氣,朝中把控內閣的幾人和他都不對付,兵部尚書田觀和他雖然沒有舊怨,但卻和女婿郭臻有舊怨,這般一來,一切隻能靠他自己想辦法。
看甲的功夫,山頂飛奔下一個士卒,到徐弘基麵前單膝跪地:“啟稟大人,東虜又來攻山了!”
徐弘基將盔甲扔下,起身快步上了山頂,到石拂嶺頂看清楚嶺下的情形,他心中才鬆下的弦又緊繃起來。
嶺下清軍步卒密密麻麻,兼有騎兵手持長刀穿插其中督戰,往石拂嶺上湧過來。
“攻下這座山嶺就可到達大明的京城,那裏有什麽你們都知道!”鑲白旗旗主杜度呼喝激勵部下,唯有財物和女人能讓強盜發揮最強的戰力。
“殺!”兩白旗死士走在最前方,口中呼嘯助膽。
寬大的鐵盾貼著礫石地往前挪動,清軍死士剛才見識了長弩的威力,雙手死死握住盾牌把手。
明軍瞭望兵根據事先設定的標記,不斷報告清軍的距離,兩百步,一百步。
明軍弩手扣住機關的手,青筋凸起。
“八十步,六十步!”離的越近,弩機的衝擊力越大,隻有擊飛那些黑黝黝的盾牌才能命中對手。
山下清軍死士隊形鬆散,前進的腳步越來越慢,盔甲掩蓋下的眼神有恐懼也有期待,做好了承受雷霆一擊的準備。
“放!”山上號令兵一聲怒喝,進百柄流星錘雷霆而下。
“啊!”戰場中響起野獸般的怒吼,清軍甲士雙手連同肩膀死死頂住鐵盾,用瘋狂的喊叫掩飾心中的恐慌。
戰場像被野牛群踐踏過,有的鐵盾被巨大的衝擊力拋向天空,也有的鐵盾擋住了雷霆之怒。
兩輪弩箭後,明軍銃手腳步迅速跑在柵欄之後立成一排,平舉起手中火銃。
戰場突然間安靜下來,沒有了弩箭的呼嘯,也沒有了清軍的吼叫。
高台上的床弩後頭,三四個力士驅趕老牛拉開絞車,弓弩手動作麻利上箭。
清軍好像腦子短路一般,片刻之後才反應過來:“衝上去!”
清軍甲士相互鼓氣,大踏步衝向明軍陣地,弓箭手緊隨在後。
“砰砰!砰砰!砰砰!”
武毅軍火銃手隻來得及放完一輪銃,清軍丟下了幾十具屍體,終於靠近了營寨,巨斧劈砍在碗口粗的木柵欄上,看似破寨就在眼前,清軍白甲兵興奮高呼。
明軍火銃手迅速後退,身穿厚甲的三眼銃手衝上前來,填滿鉛彈火藥的銃眼對準歡樂中的白甲兵。
這是響聲最大的武器,整個石拂嶺都被震動,五步之內再粗糙的火銃也能命中對手。
火銃狹小的銃眼在白甲兵眼裏幻化成無底深坑,戰斧留在木樁上,人倒在血泊中。
空中有利箭飛過來,清軍弓箭手開始還擊,精準的利箭射中武毅軍銃手盔甲無法保護的四肢和麵部,營寨外層的木柵欄是雙方交戰最激烈的地方。
“殺進去!”
五百步外督戰的杜度火急火燎,隻要衝入山寨,明軍必然抵擋不住。
床弩終於上好了弩箭,“咻咻”“咻咻”,閃電般的長弩隔斷了戰場,弩手根據戰場形勢調整方向,死亡之箭將八十步之內變成地獄。
石佛嶺大戰的同時,朔州城南,這裏不像大同那般空寂,大批百姓被南逃難民的恐慌情緒影響,也加入了躲避兵災的隊伍。
郭臻取足糧草後,沒有多做耽擱便率部往偏關方向趕去,隻是越往前走,郭臻心中就越發不安:“楊千總,如果東虜不追來怎麽辦?”
楊凱舔了舔嘴唇,沒有出聲回答,他一向謹遵徐弘基的命令,從未想過徐弘基如果錯了該如何補救。
這時,郭臻又說道:“東虜進入大同府後,南下山西擄掠必然要過朔州,我們何不再等等?我們有熟悉地形的向導,不怕被東虜追上。”
楊凱聽了後,還是不說話,他性格敦厚謹慎,從未忤逆過徐弘基的命令,也正因為如此才被徐弘基派來郭臻軍中。
郭臻眉頭微皺,繼續說道:“楊千總,我並非不願遵令行事,實在是擔心嶽父大人那邊的安危。”
“從當前形勢來看,東虜很可能不會追來偏關,而因為石拂嶺乃是宣府通向京師的最後關隘,他們很可能會攻向那裏。”
“偏關與石拂嶺相距遙遠,一旦我們遵令前往偏關,那就隻能看著嶽父大人在石佛嶺血戰。”
楊凱聞言,表情極為糾結,猶豫半天後才咬牙說道:“姑爺,那就按你說的,我們先不去偏關,後續如何,就要看秦遊擊打探到的情況了。”
楊凱也擔心徐弘基的安危,隻是表現得沒有郭臻這麽明顯,這次清軍前後入寇的人馬多達六七萬,而徐弘基身邊的守軍卻頂多三萬。
郭臻得到楊凱的首肯,一邊命令部下就地駐紮,一邊派親兵聯絡負責偵查的秦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