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自作主張,四處遊說(第4更)
江南,有這種情緒的絕不是陳瓏一人,隆武皇帝的聖旨傳遍江南各府,命各地兵馬緝捕擅自離開封地的魯王。
浙江的府兵在集結,沒有人真的希望魯王進京,除了張振。
寧紹總兵蘇摩接到浙江巡撫陳瓏的命令,率五千甲士離開寧波府,進入杭州地界。
張振命親兵在杭州府邊境接到魯王,隨後擅自率軍離開駐地,駐紮在嘉定地界,這裏的百姓對魯王的印象並不差。
鄭秋因為要堅守長江防線,加上不清楚這件事的內情,隻是調派元洲率五千甲士監視張振。
楊巍則離開杭州,趕往長江沿線的兵營。
鄭秋是長江防線的主帥,張振雖然名義上歸他節製,但張振和王之仁實際上一向不把鄭秋當回事。
郭臻麾下十五萬正兵和八萬府兵的糧餉皆歸江南總督府統管,唯有王之仁和張振自成係統,他們不是郭臻的嫡係,也不是依靠郭臻起的家,他們因反剃發令團聚在郭臻身邊,但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郭臻的下屬。
一年前,郭臻是寧紹總兵時,方安是浙江總兵,王之仁是吳淞總兵,張振是寧紹參將,幾人的地位相差不大,也許他們心裏都有那麽一絲不甘。
但是,楊巍可不管那麽多,江南隻能有一個人說話算數,那個人就是郭臻。
楊巍沒去鬆江,而是直奔蘇州府,鄭秋的中軍大營安置在那裏。
從運河乘舟而上,一天一夜即到蘇州,楊巍走進鄭秋的大營,親兵退去,帳中隻剩下了這兩個人。
楊巍和鄭秋有相似的經曆,但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鄭秋看上去很木訥,但一出口就直至楊巍的死穴:“魯王為何會落到張振手裏?”
如果這僅僅是楊巍的失職,那算不了什麽,隻憑張振那五千人在江南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楊巍幽幽回道:“也許,張振早有預謀!”
鄭秋親自給楊巍倒了一杯清水,遞過去說道:“王爺不會這麽做!”
鄭秋了解郭臻是個什麽樣的人,郭臻做事一向會給人留餘地,不會把張振誘上死路,他們太熟悉,所以騙不了人,這是典型的楊巍行事方式。
楊巍笑了笑:“我們都是王爺扶持起來的,我們現在擁有的,都是我們用血和汗換來的,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在朝堂有掣肘的情況下,將軍在外能取得大勝的戰爭。”
鄭秋喝了一口水,沒有回這句話。
楊巍又笑道:“沒有王爺的命令,你不會出兵平叛,對不對?”
鄭秋把水杯放下,回道:“不錯,我隻負責長江防線,張振不聽軍令,自有朝廷來懲戒。”
楊巍放心離去,他的確沒有調動兵馬的權力,但是他的影響力在軍中無所不在。
鬆江府和蘇州府集結了五六萬兵馬,但沒有人奉朝廷的命令來抓捕魯王,這裏是鄭秋的轄區,秦鋒和鄭森不敢派兵馬進入這裏強逼。
魯王在張振的營中忐忑不安的待了四天,一種焦躁和恐懼的情緒慢慢籠罩在他身上。
張振不怕,他隻是不平,他忠於魯王,收複江南的功勞本該歸到魯王身上,竟然讓一直躲在福建的唐王占了便宜。
四月二十日,夜,天上的月亮很圓,一場小雨之後,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
張振的兵營外亮起一排火把,十幾個騎兵疾馳而來,來人披著黑色的鬥篷,遮擋住容顏,但江南有配備上如此良馬的騎兵沒有幾家。
營寨的偏門打開,沒有人盤問,守衛把一行人引入兵營。
黑色騎兵一直到中軍大帳門口二十步遠才停下腳步,為首一人下馬,隨來迎接的親兵走入大帳內,餘下的人守在帳外。
“張總兵!”來人掀開鬥篷,正是楊巍。
“楊總管!”張振拱手行了一禮。
楊巍把鬥篷放在身側:“魯王可好?”
張振盯著楊巍,像是想從他臉上看出他真實的想法:“王爺不太好!”
楊巍哈哈一笑道:“如果能進入南京,自然就好了!”
“錦衣衛已來過我的兵營,但被我轟了出去。”張振顯然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問道:“鎮南王那邊究竟是什麽意思,給個準信吧。”
從魯王被從台州帶出來,張振心中的那團火又被點燃了,沒有郭臻的許可,魯王怎麽會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楊巍沉聲道:“陛下偏袒戰敗的何騰,已失軍心,王爺在安慶,那裏戰事膠著,王爺對陛下雖然很失望,但不好親自出麵擁立魯王殿下!”
“為何?”張振像是被馬蜂蟄了一下,跳了起來:“鎮南王這是要至魯王殿下於何地?”
“如果朝廷讓你交出魯王殿下,你交不交?”
張振想了好一會,搖頭道:“不交!”
魯王交給朝廷,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在他心中,魯王於大明有大功勞,應該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豈能淪為階下囚。
楊巍幽幽問道:“你敢率軍擁立魯王殿下進入南京嗎?”
張振驚得呆立當場。
楊巍笑著解釋道:“這是你我之間的謀劃,與王爺無關!”
楊巍說的是實話,但張振豈會相信?
這麽大的事情,楊巍豈能獨自做主,唯一可能是郭臻不願擔著逼隆武皇帝退位的惡名,就像他在浙東對魯王的行徑如出一轍。
楊巍將張振的神色變化看在眼裏,又補充了一句:“寧紹鎮的蘇總兵明天到鬆江,會與你同行!”
這是一顆沉重的砝碼,誰都知道,蘇摩是郭臻的親信。
晚春時節,四野鬱鬱蔥蔥,田裏的秧苗長的有膝蓋那麽高。
一支軍隊從鬆江府出發,經蘇州府進入常州府地界,張振騎在一匹灰白色的戰馬上,腦袋半耷拉著。
行軍速度很慢,張振的身軀在戰馬上微弓,隨著戰馬的腳步搖搖晃晃,他沒那麽悲觀,當然心裏也沒底。
張振忠於魯王,所以希望紹興府的那一幕會在南京城重演,江南人都知道郭臻對朝廷不滿,但他摸不透郭臻的心思。
郭臻不會承擔廢帝的惡名,張振必須打頭陣,至少,在張振看來,郭臻已經默許了他的行動,否則他不會如此順順當當到達鎮江府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