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郭臻所想,鄭瓏心思(第4更)
郭臻暗自豎起大拇指,鄭森果然是鄭家的千裏駒:“你說的沒錯,本王已查明當年的刺殺案與你沒有關係!”
鄭森身軀搖曳,忍不住心中的狂喜,郭臻這是要放他回去了,他用很真誠的語氣讚揚道:“王爺英明!”
“你父親與本王是莫逆之交,你回去之後,別忘了傳達本王的問候!”
“多謝王爺!”鄭森的心快要飛到半空中了。
他知道郭臻放自己回去一定有原因,但現在他什麽也不想問,隻要能離開這座莊園,什麽代價都是值得的。
“本王本想關押你五年,但延平王等不及了!”郭臻發出爽朗的笑聲:“延平王把贛州還給了朝廷,又答應明年派水師助朝廷北伐,也許明年你還會來本王帳下效力!”
鄭森臉上的笑容僵住了,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鄭森。”郭臻直言道:“本王很欣賞你,本王已與你父親達成盟約,朝廷改封你父親為鎮海王,閩粵兩地都交給你鄭家世代鎮守。”
這種盟約能有多大約束力?
鄭森口不對心道:“多謝王爺,王爺對鄭家恩重如山!”
郭臻不在意鄭森是否真的感激,叮囑道:“你此去閩粵,日後也許再不會入朝,本王今天來此地是要告訴你,南海很大,西番能渡過重重遠洋來到大明,我大明的水師也能遠行千裏。”
“大明實行海禁時,閩粵百姓不得安生,倭寇禍害浙閩兩地。”
“如今,鄭氏水師暢行四海,四海升平,本王開放海禁,是為浙閩粵三地開,是為鄭氏開,也是為天下人開。”
郭臻首次對一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構想,他隻是一個人,需要許多人幫忙才能做更多的事。
眼前這個年輕人的選擇,能讓郭臻少走幾年彎路,他可以選擇斬殺鄭森,用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平定鄭瓏,但他放棄了,因為他想早日回到草原。
鄭森還在咀嚼郭臻的話,一時無法理解。
郭臻沒有繼續陪他思考:“明天,錦衣衛會護送你南下,除夕之前,你可以回到福州了。”
守衛千總看郭臻的手勢,護送鄭森退下,這裏枯燥的差事終於到頭了。
攝政王郭臻走出破敗的莊園,騎兵護送馬車沿著來時的道路返回,野外的雪景比起南京城內顯得寂靜而安寧,郭臻坐在車廂裏看從窗邊穿過的風景。
突然間,郭臻很想策馬狂奔一番,如果身邊再有雲雪公主相陪,那就更完美了。
可惜這是在江南,沒有那麽廣闊的牧場,更無法如漠南草原那樣給他如家的懷抱。
大海和草原,都是危險而神秘,但能讓大明人富有冒險精神,永不止歇的冒險,大明必須要選擇一個方向去征服。
郭臻做過許多次權宜之計,也騙過一些人,但他這次確實不是在欺騙鄭瓏和鄭森。
如果沒有意外,郭臻已決定有生之年把自己交給草原,所以把大海交給鄭氏,至於以後,十年或者百年,他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的事,一切交給後輩。
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鄭郭之盟還沒有公布於眾,但鄭瓏的目的很明確,他隻要閩粵,無意逐鹿天下。
在經曆了那場不切實際的誘惑後,鄭瓏在馬英的斡旋下,與郭臻達成了統一。
延平王和鎮海王都是郡王,換了名號後,鄭瓏心中能舒坦些。
為了表達誠意,郭臻同意讓協助守禦江防的鄭氏水師返回福建,施放了扣押半年的鄭氏世子。
朝廷允許鄭氏獨立存在,但鄭氏水師必須要接受朝廷的征召,參與北伐之戰。
鄭瓏同意了。
臘月,馬英代表朝廷南下仙霞關,朝廷宣旨本不幹吏部尚書的事,但郭臻特地命馬英放下手中事務南下。
仙霞關坐落在衢州南部的崇山峻嶺中,江南降雪,這裏隻有寒風。
鄭瓏一輩子在福建,從未見過天降祥瑞。
山區簡陋,再美的景色看多了也是單調,這些日子,唯有鄭鴻一直陪在他身邊。
福建人不耐寒,屋子的角落放了一個火盤,火盤上方翻騰著看不見的熱浪。
鄭瓏披了一件灰色熊皮裘衣,窗外寒風刮在漫山遍野的鬆林上發出“嗚嗚”的怪叫,白色的窗戶紙不時發出“撲撲”的響聲。
兩人隨意聊些福州春節的熱鬧,鄭鴻撿著開心的事情說:“大木就快要回來了。”
鄭瓏點點頭:“是啊,總算能過個團圓年!”
帝王將相家,與平常百姓家的期盼沒有什麽不同。
到現在,鄭鴻仍然無法理解鄭瓏的決定,但他隻能聽命,他訕笑著問道:“鄭彩還在梧州呢。”
“嗯!”鄭瓏語焉模糊,提及廣西的局勢,他突然憤憤不平的感慨:“複興社之人,有一個能靠得住的嗎?”
陳博反正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與朝廷早有勾結,廣西初起兵時,他謹慎不動,正是因為鄭氏與陳博矛盾不可調和,他相信瞿鋁,不相信陳博。
局勢發展果然不出鄭瓏所料,複興社那些文臣平時一個個蹦躂的歡實,關鍵時刻總免不了被出賣的命運。
鄭鴻想得到很美:“王爺,能吞並梧州也算是有所收獲!”
“梧州?”鄭瓏冷哼了一聲道:“粵民之心尚未歸服,占那麽多地盤又有何用?”
許義陽找鄭彩協助攻打梧州是機密之事,朝廷才利用完陳博,立刻開始給陳博挖陷阱。
鄭瓏很樂意幫這個忙,陳博出身廣東,這幾年沒再發動過大規模戰事,但騷擾不斷,讓他不勝其煩。
鄭鴻不解其意,暫時閉上了嘴巴。
鄭瓏在屋裏走了幾步,拉開房門,一股冷風竄進來,遠處山巒上鬆濤起伏如大海上波浪,他縮了縮脖子,吩咐道:“把茶盤端上來!”
站在塔尖的人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但隻能自己做出決定,他們的決定與家族的命運休戚相關,鄭瓏、郭臻、吳桂和杜爾滾,他們都是站在這個年代塔尖的人。
鄭瓏有自知之明,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持,他連廣東也控製不住,從擁戴隆武皇帝時起,他與士林的關係一直非常惡劣。
黃道被郭臻趕回福建,他登門拜訪,還是免不了吃閉門羹,他有些不明白,為何浙東望族和幾社士子都能和郭臻談笑風生,閩粵的望族卻一直不待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