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默契與節奏
接下來的二尖瓣置換手術,羅特魯夫教授充當主刀,陳群充當助手,在兩個人的配合下,手術僅僅用了十七分鍾就修複完成,搶在患者體力不支前,順利完成了手術。這個記錄,更是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同時也刷新了羅特魯夫教授自己的認知。
隻有羅特魯夫教授清楚,將羅特魯夫式二尖瓣置換,從一個半小時進化到半小時內完成,他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而越是往上,越難以跨越某種無形的界限,將手術時間定格在了二十分鍾以外。
二十分鍾完成一個非人工停搏的二尖瓣置換,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二十分鍾已經成為了他的音障,一直橫亙在他麵前。但現在阻隔在他麵前的屏障消失了,根本原因他自然是心知肚明,那就是陳群在旁邊輔助產生的結果。
或者確切地說,不逛逛是陳群一個人的功勞,甚至還有艾麗莎這半個學生的加成效果,讓他產生了一種恍惚的感覺,好像他近二十年的手術,都局限在了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內,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他的團隊,根本不如陳群的團隊那麽默契。
剛才出去叫過來的三個助手,就一個護士兩個醫生,都是年輕人,如果分開來看,三個年輕人中除了艾麗莎這半個學生能力最強,已經是專家一流的水平,其他的護士和那男醫生,其實比起他團隊的幾個成員,水平還是要差半個檔次的。
偏生陳群用著勉強算是世界一流的團隊,但不是頂尖的團隊,卻做出了超過他自己世界最頂級團隊的效果,甚至更有過之。
要是換成其他人,可能看不出這究竟是哪方麵的原因,但以他的閱曆經驗,卻十分清楚明白,在陳的團隊一運轉起來後,那位小護士和小醫生,就直接變成了一種背景,無數不在卻又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或者這麽說,他們已經成為了一個係統的一部分,作為個體的自己已經消失,才能彼此默契得宛如一個人的來配合主刀醫生。
這僅僅是第一個方麵,而第二個方麵就是那小護士和小醫生的動作,非常標準機械,沒有任何多餘動作。光是小護士遞器械的手法,基本就是以一種符合身體構造的運動方式來完成東西的傳遞,盡量保持一種類似直線的曲線軌跡來完成,好像是專程訓練過一樣。
如果說光有一個人是這種動作,那可能是個人風格,但幾個人都是同樣的風格,那絕對是有某種教程規範的後果。但憑他所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醫院,任何一個手術室,會培養出一舉一動都要達到某種規範的動作出來。
光是中國人,還可以說他們進行了克隆化的訓練,這點從他們的閱兵就能看出,將紀律和組織能力完美配合協調,做到了幾萬人的步伐一致,分秒不差。但艾麗莎是什麽性格他是清楚,何況艾麗莎也絕對不可能接受這種訓練的。
但現在艾麗莎也融入到了他們的小隊中,而且以某種奇妙的方式,轉眼就跟上了自己的節奏,然後幾個人就變戲法般地淪為了一種背景工具,完美無暇地配合著自己的手術。
或許,更確切地說,是這三個人先和陳群配合在一起,然後陳群又修正調動了三個小組成員,完全放棄自己的個人風格,讓一切行動都成為了主刀醫生這個器械中運轉的一個齒輪。
這種配合,就算是自己世界最頂級的心外科手術團隊中,都達不到這麽默契。那這位年輕人是如何做到的,不僅自己做到,還讓一個外人也融入進去了呢?
如果艾麗莎經過專門的訓練,那絕對會在社交空間鄙視一下這種抹殺個性的方法,但她沒有提及半點,那說明就是被潛移默化了。
羅特魯夫教授剛一想到潛移默化,突然間發現自己的風格也有些變成了陳群小組的風格,雙方保持了一致。
這真的是見了鬼了!
羅特魯夫手掌微微一抖,差點讓縫線發生了一點偏移,但就在愕然之間,也有些明白為什麽艾麗莎會被這些中國人給潛移默化過去了。就是他們的方法簡單樸素,可以說沒有任何花巧的動作,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種節奏感。
隻要節奏感一上去,其他的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何況,陳群這個年輕的東亞人,可是真正的節奏大師,直接憑耳朵來感受音樂的節奏,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鋼琴演奏風格。盡管這是學者綜合症中附帶的天賦,那至少說明了陳群的節奏把握,是讓整個小隊保持一致的關鍵因素。
或許,自己也可以試驗一下。
羅特魯夫一邊尋思,一邊絲毫不耽誤自己的手術進展,倒是體現了這位當世第一心髒外科手術大師的超卓能力。
手術完成之後,羅特魯夫並沒有讓其他醫生來接手後續的收尾工作,而是在隔了好幾年後,再次做了一次關胸縫合。這次他已經活學活用地將自己的節奏用在了縫合手術中,還特意改變了兩種不同的節奏。
但對於擔當助手的陳群來說,幾乎是一種背景的存在,自己快,他就馬上跟著一起快,自己慢下來,他也能馬上慢下來。看上去自己掌握著節奏,但其實執掌真正節奏的,是陳群這位年輕人,以某種默契來調動其他成員來完成手術。
至於其他手術小組的成員,好像也一道融入了背景中,偶然幹上一兩件瑣碎的事情,但發號施令都是由陳群這個助手先知先覺地完成的。
羅特魯夫教授越發有些驚訝起來,因為他看出了陳群的簡單默契,就是因為簡單,所以可以配合不同的人來一道完成手術,而並非是和其他醫生護士顯得格格不入。這種方式,也是一種開放式的配合組織方式,就算組織二三十個人做某個超大型手術,陳群隻要居中調度,那不同的醫護人員也會被他合理安排,最後找到一種大家都接受的頻率來進行手術。
或許,規範化手術,就是提升整個團隊配合得最大關鍵?
就在羅特魯夫教授認為找到了陳群的秘密的時候,卻根本不知道,他僅僅看到了表明現象,真正配合默契得原因,卻是因為陳群手術空間中小組成員長期的配合,反作用在現實世界的一種不全的部分反應罷了。
在手術空間中,所有核心小組成員,配合得時間早已經超過了一萬小時,已經達到了上萬小時的專家定律,要是還不能形成默契,那破係統可以買根繩子上吊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