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建國2
第二大勢力就是北洋了。
在這場競爭中,北洋本來是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華北是他們的大本營,京津更是他們起家的地方,武昌起義前夕,中國新式軍隊總兵力不過十三萬出頭,而北洋軍就佔了七萬多,那簡直是輾壓性的。過去兩年他們還在山東和河北玩起了民兵建設,沒收了不少地主的土地,同時大肆墾荒,對作戰有功或者在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士兵授予軍田,極大地提高了士氣。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按著鬥志狂熱的革命軍暴打,兵力眾多,並且有全國支援的革命軍在他們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足以證明這一套是多麼的有效。
此時的北洋軍已經控制了河北、河南、山西、湖南、湖北、陝西、四川以及東北三省,地盤最大,人口也最多。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地方的財力遠遜於江南,尤其是山西、陝西和東北,那真的是窮得噹噹響。不過這對北洋軍來說反而是好事,窮,意味著軍功授田制度對治下老百姓有著無以倫比的吸引力,他們要招兵反而比有錢的地方更容易,而那些窮得噹噹響,一心想通過當兵改變命運的士兵的戰鬥意志,也遠非江南、華南地區的士兵能比的。
這同樣是個令人生畏的對手。
第三大勢力就是南方的革命軍了。
南方革命軍現在理論上控制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以及海南,當然,只是理論上的,事實上,南方革命政府連廣東都沒有完全控制住,廣東境內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反對勢力在跟他們唱反調。之所以理論上能控制這麼大的地盤,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打響了這場武裝革命的第一槍,算得上是一面旗幟,那些不願意繼續在滿清的統治下窩囊地活著的勢力都願意聚集到這面旗幟下,為推翻這個腐朽的政權而奮戰。簡單的主,此時的南方革命政府跟二戰後的南斯拉夫差不多,大家是看在孫先生的面子上湊到一塊過日子的,要是哪天不爽了,直接掀桌子。
但即便是這樣,孫先生這面旗幟的價值還是不容輕視的。無數熱血青年視他為精神導師,無數海外華人團體都認他,這些都是他的資本,只要經營得好,整合這幾個省的地盤然後有一番作為,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只不過他們已經落後黑衣軍和北洋軍太多了,想要迎頭趕上,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
除了這幾股勢力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強大的地方勢力,比如說西北馬家。西北馬家是靠著幫助清廷平定回亂髮跡的,經過幾十年有經營,已經將寧夏、甘肅、青海變成了一個半獨立的王國。這次革命烽火席捲全國,馬家也趁機以難,驅逐了境內所有滿清官員,徹底把寧夏、甘肅、青海變成了獨立王國。可以預見的,如果不能把他們打服,新政權的政令他們是絕對聽不進去的,不起兵造反就算給新政權面子了。
然後就是新疆、西藏,這些地區實在太過偏遠,同時人煙稀少,一時半刻還沒有被哪一方勢力惦記上,理論上,這些地方仍然是清廷在統治,大小也算一股勢力,就是份量太輕了。
最後則是蒙古高原……
這是中國與沙俄的緩衝區,也是兩個爭奪得最為激烈的命門所在。中國控制了蒙古,就可以直接威脅西伯利亞大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一斷,俄羅斯整個遠東地區都不保,這樣的後果,沙俄無法承受;而沙俄控制了蒙古……
中蘇交惡后,中國不得不在三北防線部署三百萬大軍,枕戈待旦,晝夜提防著蘇軍的裝甲洪流從蒙古高原上傾泄而下,直撲北京……因為北京距離前線只有五百公里!
這等生死之地,如何能不爭?
沙俄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向蒙古高原的滲透。一開始清朝還能給予響亮的回擊,雙方斗得有來有回,但是在太平天國之後,清廷對於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大打折扣,沙俄趁機加強了對新疆、外蒙和東北的滲透,尤其是外蒙古,那是重點中的重點。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基本上控制了外蒙古,就差這臨門一腳了。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沙俄支持的分離勢力趁機發難,驅逐駐紮在外蒙古的清廷官員,襲擊駐軍,短短几個月便佔領了整個外蒙,並且向內蒙發動猛烈進攻,大有把整個蒙古高原都獨立出去,重現成吉思汗的榮光之勢!
就在康、梁在報紙上對李思明口誅筆伐的時候,一支外蒙騎兵襲擊了張家口,雖然很快就被駐紮在張家口的北洋軍擊退了,但這次襲擊還是引發了一場地震,它說明,外蒙叛軍已經打穿了整個蒙古高原,將戰火燒到河北來了。
這股勢力馬上就上了李思明的黑名單,必須絞殺成渣的那種。
這股叛軍對張家口的襲擊還引發了連鎖反應:它讓黑衣軍、北洋軍和南方革命軍都意識到,必須儘快完成整合,建立新的國家,否則類似外蒙叛軍這樣的分離勢力只會越來越多,最終把整個國家都拖入血海之中。
在李思明的邀請之下,三方展開了激烈的談判。同時,全國各省的實權人物也受到了邀請,紛紛進京,準備參與到建國大業中去。
李思明拿出的方案是大家相互承認各自的控制區,任何一方都不得無故越界向另一方發動進攻,否則就要遭到另外兩方的聯手打擊。按照這個方案,黑衣軍將控制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五省,南方革命政府將控制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北洋軍將控制湖南、湖北、山西、陝西、四川、東北。至於西北馬家、蒙古高原、新疆、西藏這些地廣人稀的地區,則集中全國的力量一起去開發,不管哪一方都可以去投資……但同樣的,這些地區發生叛亂或者遭到外國勢力入侵的時候,三方都得竭盡全力去鎮壓、去抵禦,誰敢藏私心,就等著挨削好了!
「這些土地都灑滿了中華兒女的鮮血,一寸也不能少!」李思明這樣說。
袁世凱對此表示贊成,因為這對他太有好處了。看看地圖就知道,如果說三方有哪一方最有機會控制西北,那麼非北洋莫屬!西北好啊,礦產資源豐富,隨便開個礦都是財源滾滾,有黑衣軍和南方革命軍幫忙削那些想獨立的刺頭,何樂而不為?
南方革命軍對此反應冷淡,不過還是是同意了。他們對西北的價值缺乏認識……這也很正常,真要對西北的價值有著清醒的認識的話,他們就不會鬧出十八省建國這種笑話了。
西北的命運就此註定。
大體框架就這樣搭好了,至於這三方內部如何分配權力,那就是各自的事情了,這個李思明無權干涉,至少現在他還沒有能力來決定每一個省,每一個市的官員人選。三方會談談出來的結果類似於節度使制度,李思明、袁世凱和孫先生就是三個最大的節度使,各自轄區內的官員人選,各自說了算。
不過,在軍隊方面的事情李思明卻是可以說了算的。現在各路豪傑對他年紀輕輕便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可能很不服氣,但他在軍事方面的能力,卻沒有人不服氣的————不服的都被錘扁了。建國后他其中一個職務就是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理論上,全國的軍隊都歸他管,軍隊方面的事情他說了不算,誰說了算?
他拿出的方案是在全國劃分若干個軍區,每個軍區擁有一到兩個師的部隊,軍區統帥直接聽命於總司令,沒有得到總司令的授權不得擅自調動軍隊,各軍區的駐軍擅自離開自己的轄區那更是大罪,要死人的。
具體劃分為:
瀋陽軍區,管轄範圍為東北三省,軍區統帥:馮國璋;
北京軍區,管轄範圍為北京、天津、廊坊直至山海關,軍區統帥:柳晟;
濟南軍區,管轄範圍為山東、蘇北、淮南,軍區統帥、蘇天成;
南京軍區,管轄範圍為蘇中、蘇南、浙江、江西,軍區統帥:蔡鍔;
洛陽軍區,管轄範圍為河南、河北,山西,軍區統帥:段祺瑞;
武漢軍區,管轄範圍為湖南、湖北,軍區統帥:王士珍;
廣州軍區,管轄範圍為廣東、福建,軍區統帥:姚雨平;
昆明軍區,管轄範圍為雲南、貴州,軍區統帥:吳祿貞(這位不願意跟革命軍交戰,一開始就讓袁胖子扣了起來,現在投向孫先生了。)
成都軍區,管轄範圍為四川、西藏,軍區統帥:趙爾豐(這位原本是死在革命軍手裡了的,但是由於蝴蝶效應,王士珍率領的北洋軍推進太快了,革命軍還沒來得及對他下手成都就丟了,撿回了一條命。)
蘭州軍區,管轄範圍為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軍區統帥:曹錕。
蒙古軍區,管轄範圍為蒙古和新疆,這是全國甚至全世界管轄範圍最大的軍區,內蒙、外蒙加起來總面積達到二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而新疆面積為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這個軍區的面積超過四百萬平方公里,佔了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不僅面積大,壓力也特別大,得直面沙俄的挑釁。這種種特殊之處註定,這個軍區的統帥絕不是普通人能夠擔任的。
李思明說:「蒙古軍區統帥由我兼任。」
很好,給足蒙古軍區排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