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家有女
月朗星稀,霜滿映窗前,白泥灰牆邊,紅妝的燭台已經燒了半夜,略顯微弱的光在方淮麵前投出斑駁的光影。
細細的鋪開畫卷,繼承了前任主人一切的方淮,知道這一筆點下,有一縷芳魂就會重回人間,不過是羅刹厲鬼,索命奪魄,還是紅袖添香,吳儂軟語,就不得而知了。
執筆的手略有顫抖,不過方淮知道箭在弦上卻已不得不發,因為他記憶裏的奇術告訴他,回鳳轉生術已到了關鍵時刻。
深夜寒露重,筆尖的青黛卻已濃鬱非常,子時已過,午時將至,此刻卻是陰極陽生。取一點純陽氣息,方淮筆尖落下,為畫中仕女,落筆點睛!
筆落,微弱的刺痛從方淮心口傳來,這是鬼契解除的痛感,隨後,一種全身心的舒暢,讓方淮不由得想要呻吟出來。
終於,他完全占有了這副軀殼,前身的執念已經全然消散,塵歸塵,土歸土,前塵往事了俗願。
不過,宣紙的畫卷上亮起了蒙蒙微光,悠揚的歌聲在方淮耳邊響起。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一腕紅袖,碧蘿青裳,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一位秀麗的女子從畫中緩緩而來,俏生生的立在身側,低低的萬福道“良人,蒙君不棄,願常侍左右!”
女子家世代為宦,本是順風順水,女子自幼聰慧,卻有一日,家門遭遇不幸,淪落紅塵,女子不堪重辱,終於一尺白綾,了卻了性命,香消玉隕,不過一點靈識不昧,被前身尋到以自身靈性蘊養,七七八十九日功德圓滿。
可惜,前身本就是一貧弱書生,氣血不足,神識消散被方淮奪了身軀,兩世方淮神魂合一,他即是方淮也不是方淮,這回鳳轉生奇術的契約也就被他完美繼承。
契約之下,方淮知曉了女鬼的一切。秋婉君,魂入幽冥已有數十載,曾是無間厲鬼,後有大德高僧度化,一點神魂不滅,現在被他重新召回世間。
“你且入畫卷,蘊養神魄”方淮心頭暗自惴惴,在女子目光直視下道。
“良人莫不是怕了”女鬼掩嘴暗笑。語罷卻用細長蔥白的手指,慢慢劃過方淮的臉頰。
冰涼的觸感,帶給方淮別樣的刺激,不禁讓他後退一步“喏,休得胡鬧!”
“嘻嘻,郎君有些害羞呢,妾身又吃不得你!”,語罷還想上前。“喔、喔、喔”,恰好窗外雄雞啼叫。
聽得聲響,婉君雙袖一甩,飛身入了桌麵上的畫卷,入前卻幽幽道。“公子還是好生讀書吧!這婉字可卻少了些許呢!”
“呼”一口氣吐出,方淮心頭稍安,用絲帶將台麵畫卷好好卷起,放入了畫匣,這畫匣由檀木所製,長約三尺,高卻三寸,雲紋鑲邊,上刻經文,“”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囉斛”,此乃藥師琉璃經,經文以篆刻錄,金石陰砂描繪,最是適合鬼物生存。
已放光明,窗外也漸漸熱絡了起來。
推開門,方淮理了理微亂的衣角,邁入這喧鬧清晨。楊柳的露珠,清新的空氣都撲麵而來,讓他緊繃多時的神經都開始得到放鬆。
他來到這個全新的世界,已然一月有餘,從一個現代青年成為了一位古代的秀才,還是一位精通鬼神之術的奇才。
原主前身乃是少年神童,少時便頗有神異,十三四歲取了秀才功名,可惜後來家道中落,父母染病去逝,依例守孝三年,少年又無甚謀生手段,隻能坐吃山空,靠著些許文書工作勉強飽腹。
後不知從哪學來通幽之術,整日沉迷其中,便連讀書也荒廢了,最後為了這回鳳轉生術,一命嗚呼,平白讓一切都歸了方淮。
心翼翼的夾起麵前的肉片,方淮內心感歎,三月不知肉味,前身大部分銀錢都拿去學了術法,半年都舍不得葷腥,真是可憐,嗯,這肉挺香“老丈,在切三兩肉來!”。
———我是可憐的分割線—————————
“駕”皂衣方巾帽,手抓馬轡頭,鐵山麵色冷峻,從東門拍馬而入,入的門後,馬不停蹄直奔縣衙而去,心焦如焚。
“大人,元村鎮有妖人作祟,霍亂鄉裏,據查與白蓮教頗有關聯!”語罷,低頭俯首,等待堂上大人指示。
“可有證物!”縣尉沉吟片刻,徐徐問道。
“此乃所獲名冊和相關證物”鐵三從貼身衣物中掏出一個油紙包裹,起身一步呈上縣尉桌案。
細細看過油紙包內文書證物,縣尉不禁大喜,“好,且記你一功,待抓得作亂妖人,你就是本縣班頭!”
“謝大人!”鐵三心頭喜悅,大聲應到。
“還不速速與我點齊人馬?”縣尉起身,更顯身形挺拔,順手抓起牆懸直刀。
“好刀,須飲賊子心頭熱血。”刀光雪白,可見縣尉額下須發。縣尉也曾是軍中好手,依大雍軍例解甲歸田,護衛鄉梓,如今已有三載,胸中熱血可還未冷,現在便要去緝拿妖人,護衛安寧。
方淮腹中飽食,在和風煦日下悠然自得。今日正好休沐,作為當年案首,因守孝不得參加舉試,依例在縣衙獲得編纂書吏一職。最是清閑,守孝期間無需點卯,如有職務可在家完成,俸祿照領,還有官府節假日發放的各類福利。
看樣子不管在哪個朝代,公務員都是當之無愧的金飯碗,原身也便是靠著這點,養活自身,還有餘錢來鑽研各類術法,可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反丟了性命。
“前麵可是方書吏當麵?”一道清朗嗓音在街上呼到,方淮回首,確實一位青衫男子,髯須黑麵,頗不似文人相。。
“哦,可是閻胥,閻兄!”方淮在腦中細細搜索,挑出了這位的信息,確是本縣同年,同在縣衙為書吏的同僚。
安平縣地屬涼州,在大雍朝西北。下轄四個鎮,總人口不過萬餘,每兩年一試,秀才也不過區區百人,而閻胥確恰好和方淮同年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