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王德對杜爽的認知
看著作為幫凶的浩然,惡狠狠地說道:“浩然啊,最近有沒有讀書啊?讀的什麽書?杜將軍,來來來,咱們去書房說話。”王浩然眼角抽抽著看了眼杜爽,開始了眉眼官事:“頭兒,我這是赤裸裸的被你連累了,你可知道點好歹啊!”
杜爽卻在心裏盤算起來,想要取得嵐先生的好感,首先要從她的父母親處入手,有一點戰場上圍點打援的味道。也算是曲線救國了。
立馬端出一副虛心受教認真聆聽的姿態,打算在德先生麵前好好地表現一番,最起碼不能再讓人家反感。他看著王浩然一臉便秘的的臉色,就知道德先生不好應付。賓主分開做好,就有小廝上了茶點。
緊接著德先生就開口了:“杜將軍喜歡讀什麽書?”杜爽規規矩矩的答到:“表叔客氣了,叫我阿爽就好。從小我就頑劣,不喜歡讀書,就隻好好地讀了《春秋》。”
王德和王浩然明顯一愣,如今能好好的讀《春秋》的士子已經很少了,因為《春秋》並沒有納入科舉考試的範圍。並且《春秋》還隻是一部編年體兼曆史散文小傳記。經書中記載事件的語言極為簡練,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讓人明誨不懂,讀起來很是吃力。但是讀懂了卻是十分有用,應為那些句子被大儒們成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王德點點頭:“哦,阿爽喜讀《春秋》,這是極為少見的,到是和我大兄有一樣的愛好。《春秋》好讀,讀精了活用了卻是極為不易。不知阿爽對《春秋》有什麽看法,說來聽聽?”
杜爽聽見德先稱呼自己為阿爽,暗自思索,這應該是往好的一麵發展的吧?於是就更加恭敬真誠了:“表叔,小職業是不求甚解,隻是覺得《春秋》實際上是孔老夫子的政治觀。代表著儒家文化對政治的見解,傳記曆史隻是形式而已。其最主要的遵旨還是政治。
內容大多以褒貶曲筆為形式,形成春秋筆法,小侄認為是《春秋》的微言大義之所係。說白了就是和先帝時期,魏大人的所作所為一樣,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亡。小侄愚見,讓表叔見笑了!”
王德實在是個好夫子,一見到好苗子就激動了,這是夫子普遍會得的職業病之一。立馬高看了幾眼杜爽這小子還是有真才實學的,竟然透過表象直指《春秋》的本質。可見是用了心來讀的,並不是像他自己說的不求甚解的樣子。
“嗯,不錯,聽你這麽一說,就知道《春秋》你是用了功夫讀的,年輕人這點很好。浩然,你可要好好地用心了,你最近讀了什麽書啊?”
王浩然立馬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的回答道:“叔祖父,浩然回京後,就一直在讀《孫子兵法》,隻求能在戰後從那個上保住自己,自己所帶的士兵也能少戰損幾個。”說完還靦腆的笑了笑。
王德看著這個正在往改邪歸正路上大步走的侄孫,欣慰的頷首到:“浩然果然長大了,已經知道體恤屬下了,真是可喜可賀啊!”王浩然一聽叔祖竟然誇獎自己,腦子一熱,就脫口而出到:“其實我第一次在戰場上拿刀殺人,腿都軟了,好幾天都不敢吃肉,也不敢睡覺,一閉上眼睛全是屍山血海殘肢斷臂。
後來也就慢慢的適應了。這也多虧了阿爽,他開到我們說,你不狠下心殺敵人,敵人就會殺了你,戰場上不會幸存心軟之人。再說哪些人都是我們的敵人,是侵犯我們邊境殘殺我們同胞的敵寇。我們才放下一切,奮勇殺敵。”
王德目光囧囧的看著那和這個無形中已經給杜將軍刷了好感的,以前在京城被人稱作土匪的侄孫,也算是好男兒為國立下戰功了。和藹可親的說道:“阿爽說的對,你們也做得很好。沒道理他們殺我們的同胞我們華能無動於衷,那養兵幹什麽?”
杜爽聽話聽音,知道德先生已經對自己有大大的好感了,這還要感謝好兄弟浩然啊!立馬機靈一動,用用起衰兵之計,十分委屈的就連聲音都低迷了幾度道:“表叔有所不知,我們冒著彈盡糧絕九死一生的危險,在千裏突襲西突厥王城的時間裏,我們在王城幾乎屠盡了每一個活物,連賀魯一歲的孫子我們都沒有放過。但是在班師回朝後,朝中換有人彈劾我們,有失天朝體統,殺戮過重,哎……”
王浩然還是有點不明白頭兒為什麽在自己叔祖麵前訴委屈,不是這件事情已經有宋大人去了突厥而告終嗎?王德好笑的看著這小子在自己麵前耍心眼子,但是也沒有揭穿他們,畢竟他們那次的戰功是西邊邊界五十年無戰事。
於是淡定的笑著安慰杜爽道:“阿爽,浩然,吃茶。來嚐嚐小點心。我雖然是一介文人,並無職責在身但是也明白,你們那一仗大的十分漂亮,不僅以少勝多,而且還讓突厥皇族幾乎斷了根本。
把幾個大部落為了爭奪汗位也會爭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加大內耗不說,那裏還有精力來犯我邊界?哪有時間和精力搞發展和生產。而我們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休養生息。我也和嵐兒說起這件事情,嵐兒的見解十分獨到。
她說我們大唐就應該把來犯之敵狠狠地打,打到他們怕了,打到疼了才會興不起來犯的念頭。以暴製暴索然簡單粗暴,但是在絕對的力量麵前,什麽都是空談。我認為嵐兒說的十分正確。這不西突厥陷於內戰之中,還不忘向我大堂遞交投降書,俯首稱臣上貢納歲。”
杜爽聽了德先生的一席話,如同找到了知音一樣,激動地小心髒都不安分的亂跳起來,雙目熠熠生輝的看著德先生,以期能從他嘴裏聽到更多的嵐先生對於他的肯定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