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迎
老派的讀書人之中,很多人都是一個典故看過幾十年後,還能夠大約回想是在哪本書之中看過……
這是通識教育和那種精英教育的不同!
所以,在古代能夠讀書有成之人,性格上都有著堅毅的一麵。
若非長年累月的堅持,又哪裏能夠讀書有成?
當然這也和古代精英教育的模式有關。
真正有傳承的大族精英教育,通常是塑造性格開始的。
從各種事之中,從開始培養子弟的性格。
對於這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絕對不在原本世界的教育專家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比如培養子弟的恒心毅力,寫錯字了絕不能寫到一半就劃掉重寫,就算是寫錯了,也要堅持寫完,這才劃掉重寫。
再比如從各種和同年人的競爭之中的勝利,以此養成其信心,塑造其強者心態。
為此會找出一批年齡相仿的人,成為其伴讀。
甚至誇張一點,很多家族會在子弟剛剛長成,對女色剛剛生出懵懂興趣的時候,就帶著其領略女子滋味……
許多人都覺著荒謬!
其實不然,這般事情,就是越得不到,越是容易憧憬。
早早體會,知道不過如此。
這世間還有更多比男女之事更刺激的東西,比如權力,比如勝利,比如功業等等。
才不至於日後沉迷女色……
所以,精英教育絕不是一般人所想象之中的那麽簡單。
以為皇帝金扁擔……
這王友勳就同樣如此,就是這種大族精英教育之中出來的精英子弟。
此刻一旦下定決心之後,就絕不會動搖!
此時一門心思就是如何侍候好陶吳這個師父,好讓其傳授正法!
陶吳對於王友勳的心態,也可謂是一目了然。
隻是微微一笑,對此可謂是求之不得!
就是這種心態,陶吳才好徹底收服這個王友勳,乃至於收服整個九牧王氏啊!
還有這個盧家也一樣!
陶吳之所以這麽好話,自然也動了收服盧家之心。
一個盧家自然不算什麽,隻是地方上的鄉紳土豪而已,影響力不出一縣之地。
但是一個盧家當然不算什麽,但是一百個盧家這樣的鄉紳,一千個,甚至一萬個哪又如何?
這可是整個中土統治的基石啊!
收服了他們,就等於是挖空了整個景人統治的牆角。
對於別人來,想要辦成這種事情當然不容易!
但是對於陶吳來,在這樣的末法世界辦到這點,還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
在盧家多住了幾日,就能夠見到那盧家幼子盧無疾病果然好了。
先性心疾原本不能劇烈運動,但是這盧家幼子在幾之後,居然就能夠下床,能跑能跳了,居然和正常人毫無二致。
這讓盧家上下感激激動無比!
便是盧程遠的老母,和妻子都出麵感激陶吳。
尤其是盧家的老太太,在見過陶吳一麵之後,更是深信陶吳就是神仙。
很快就把自家的佛堂給拆了,改成供奉陶吳了。
盧無疾的母親更是對陶吳感激涕零。跟著老母一起吃齋年佛,供奉陶吳的長生牌位雲雲……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在盧家住了十多日,這才在盧家上下的不舍挽留之下,離開盧家,繼續往京師而去。
如此,陶吳一路前行,一路隨便拜訪各地鄉紳,士大夫。
有病治病,有災化災。
還沒有走出數百裏,名聲就已經飛快的傳播了出去。
這一日,眼見著就要趕到一座叫做虎鄉縣的地方,距離縣城起碼還有二三十裏。
就見到官道左右紮著彩棚,鑼鼓掀,鮮花供案,清水撒地。
“莫非這裏正在迎接什麽上官不成?”
葉雲章有些疑惑。
通常這般派頭,都是地方官員迎接欽差,或者是上級高官時候的禮儀。
然而那王友勳隻是看了一眼,就笑了起來,道:“不,迎接上官不會有這麽多的百姓。我看這像是來迎接師尊的!”
卻是彩棚花旗之下,兩側道路上站滿了扶老攜幼的百姓,人數不下數千。
那葉雲章看了,不由得也點頭。
迎接上官的禮儀雖然濃重,然而卻都不過隻是官府的事情,不可能有這麽多百姓,扶老攜幼的出城幾十裏迎接。
一般官府也絕不會組織這樣的事情!
所以,隻可能是百姓們自發的。
看來當真是迎接陶吳的了!
“想不到短短時日,真人的名聲已經遠傳至此了!”
葉雲章感歎的道。
隨著他們一路行來,陶吳展現各種仙家手段治病救人,名聲就迅速傳播。
沿途各地的官宦家族,乃至於普通百姓們,都聽了,那神醫葉雲章請來了神仙下降,普度眾生。
因此聲勢就越來越大,每走到一處,當地鄉紳官僚們紛紛出麵迎接,甚至各地百姓夾道拜迎。
但是像是這虎鄉縣這裏這麽隆重的,出城數十裏迎接的,還是第一次!
而陶吳早已經微笑不語,一副早已經看破一切的模樣。
事實上,他的心中都有些驚詫,根本都沒有想到,在古典時代的這種技術環境之下,自己的名聲居然會傳播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甚至掀起了如此聲勢……
老實,陶吳也就不過沿途出手過七八次,救治了七八個人而已!
不過想想也可以明白,這種時代,輿論是掌握在讀書人手中的。
而皇權不下鄉,地方上的秩序也都是依靠這些鄉紳們維持的。
百姓們信任鄉紳遠勝官府!
陶吳一來就走的是這鄉紳士大夫路線。
雖然隻是救治了七八個人,影響了七八家而已。
但是這些家族之間,關係卻都是盤根錯節。
迅速的就將陶吳的手段和影響力擴散了開來。
再有這些讀書人影響百姓,頃刻間就將陶吳的名聲放大了成千上萬倍。
這才有著眼前的事情發生!
想通了這些,陶吳就對此沒有太多疑慮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那虎鄉縣的有頭有臉的人物,那些官宦鄉紳們紛紛迎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