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近衛師團組建(下)
師團軍法處長這一職務是魏公公新定官職,其與大明軍製衛所製中的指揮同知類似,都是主官的副手,主掌軍紀。類似官職還有百戶所、千戶所的鎮撫官。
伍福銘此人和曹文耀不同,其擅長不在帶兵,而在治兵。而曹文耀卻是能治也能打,這與曹乃山西將門出身有關係。
曆朝曆代,除開國時期軍伍都是半路出家,從小卒做起一路廝殺為名將,往後便多是將門世家子弟主導軍隊。很多練兵治兵、行軍布陣的法子都是將門不傳之秘。當然,軍爵世襲製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如嘉靖朝抗倭名將戚繼光16歲便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此職務大致等同於後世的大校。
伍福銘是少年從軍募入九邊延綏鎮,調至武驤右衛時不過是總旗官,與曹文耀這等將門子弟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過山西大同曹家在明末卻是大放異彩,那舉世第一良將曹文詔可是曹文耀嫡嫡親親的大哥,而那第一猛將曹變蛟又是曹文耀的兒子,這真不是伍福銘可以比的。
魏公公任用曹文耀為近衛師團師團長,除了看重曹文耀的能力和忠心外,自也是希望通過此舉將那曹文詔拉到自己麾下,至於小變蛟這個幹兒子,那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了。
鑒於伍福銘善治兵,魏公公便特此安排。
軍紀問題是他老人家特別重視的問題,無軍紀便無強軍。公公希望伍福銘能夠擔任好這個軍法處長,為皇軍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宣讀完中高級軍官任免名單後,蔣西鳳又將參謀司按照魏公公“職銜匹配”的原則製定出的師團軍官軍銜方案公布。
具體方案魏公公沒有把後世的校尉或者什麽將佐搬來,而是直接套用現下明軍軍銜製。
即師團長為指揮使銜,旅團長為指揮同知銜、大隊長為千戶銜、中隊長為百戶銜、小隊長為總旗銜。另副官、輔佐官如參謀、軍紀、後勤、傳令諸軍職為指揮僉事、副千戶、試百戶、小旗等職。
衛所製的一係列軍職,說白了其實就是明軍的軍銜。此軍製是大明國初便確定下來,至今衛所製雖敗壞,但京營包括九邊及地方駐軍,將領還是擔著衛所製的軍爵。如遼東總兵隻是職務,其實際軍銜或為指揮使,或為指揮同知不等。如果戰功赫赫,這個實際軍銜就有可能成為世襲軍爵。
新的師團職銜品配方案,說白了就是師團長代替了總兵官,旅團長代替了指揮同知……但莫要小看這個代替,實際卻是對明朝現在混亂的軍製做的一次重大改革。
在沒有魏公公的時代,明朝的軍紀因為衛所製和九邊募兵製的同時存在越發混亂,最後導致將領之間相互不服,加印的不加印的都視自己為老大,無形之中加快了擁兵將領的軍閥化,不但鎮壓農民起義不力,抗清也是四分五裂,最終使得華夏淪於異族韃子之手。
師團製便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使職銜匹配這個軍功原則正式固定下來,將來推行全軍,可以解決曆史遺留問題,能夠更好的整合明朝軍事資源。
師團製的出現,也意味著從前的總兵、副將、守備、都司這些官職將從皇軍中淘汰,但不是說這些將領的官職被剝奪,隻是目前不適用。
這也是魏公公眼下還無力整頓大明軍製留下的弊端,故而隻能采取曲線救國手段,在皇軍內部推行,在向皇帝請功時,諸將原有職務還是要在奏疏上寫出的。
這個暫字,至少在天啟以前怕是去不掉了。
與會的海軍將領聽到現在,發現跟他們沒有多大關係。被委任的陸軍將領們則是歡天喜地,尤其是在對南都反動勳貴反圍剿戰役中投誠的那幫子人,更是樂得咧嘴笑,同時也是把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徹底放回了肚中。
被委任為炮兵聯隊長的李兆基,步兵大隊長的徐彪、徐廣、武三思等人自隨魏公公到了特區後,一直是被“閑置”的,在皇軍中得不到晉升,又不敢回到南都,那種心態肯定是相當難熬的。但現在,魏公公組建的甲等師團卻有了他們的一席之地,一幫子人自是心花怒放。
蔣西鳳宣讀的是大隊長以上軍官人選,中隊長以下參謀司那邊也有名單,但肯定沒有必要在這中高級將領會議上宣讀了。
成功晉身甲等師團的一眾陸軍將領緊接著便關心起他們的兵源了。要知道日後能不能飛黃騰達,靠的不但但是自己的武勇和運氣,還要靠部下們的戰鬥力。而如今皇軍之中,哪些兵能打,哪些兵不能打,一眾陸軍將領心中多少是有點數的。
可惜,魏公公沒有讓他們自己在軍中選部下,而是早已安排了。
現大明皇軍的正兵有原武驤右衛旗營的步軍三個營,海軍抽出的機動兵一個營,合計4500餘人。又有公公親衛營800餘人,總兵力近5400人。
除這些正兵外,俘虜的寧波定海衛官兵400餘,南都三大營官兵2400餘,押到特區來服“苦役”的勳貴家兵1200餘(未支付贖金),金州李七公子的降兵俘虜1100餘,從寬奠海運回來的各族青壯4000餘,從朝鮮帶回的600多朝鮮青壯,合計約萬人。
另外就是公公南下以後陸續從地方招的一些兵,人數不是太多,不到500之數,還有南通狼山炮台守兵千餘,楊鎬送給他的關外降倭1200餘,王維棟帶來的100多遼東兵,李七公子替他搞來一千多遼東礦工,總人數大抵在4000人左右。
這些是陸軍方麵,海軍方麵則還是原吳淞水營的4000餘人,兵力規模不是太大,無法再補充陸軍。
也就是說,公公定編的近衛師團滿員是28000人,台灣警備師團18000人,但滿打滿算公公手下連上俘虜、青壯民夫合一塊,也不過才21000人不到。
這兩萬一千人還得先扣掉3000人供台灣警備師團搭架子,那麽近衛師團隻能從餘下的18000人中整編,兵員缺口高達一萬人。
這個缺口從何補充,公公目前也沒有太多辦法,他已命人持貼去溧陽鐵礦,命宋四寶抽調2000礦工送來特區先解燃眉之急,餘下八千人隻能緩緩圖之,看是否能夠在台灣征兵以補充近衛師團。皮島和朝鮮方麵肯定是無法抽兵的,那兩塊地盤的兵源本來就不多,如果留下的兵力不足,是難以震攝漢城方麵的。
現有這兩萬兵員,公公命按老兵帶新兵的原則全部編入近衛師團,但每個聯隊空一個大隊編製。
會議之後,新任近衛師團長曹文耀便和參謀司一起開始部隊編建,魏公公也抽空下去視察整編過程,在和新組建的第一聯隊第一大隊官兵“聯歡”時,魏公公首次提出“四有好兵”的口號。
哪四有呢?
即有土地、有房子、有糧食、有女人。
26089/50630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