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再戰公孫陽
啊!公孫陽大驚失色,伍子胥六將卻是歡欣鼓舞,圍住公孫陽一通狂殺。公孫陽無心戀戰,虛晃一錘奪路而逃,馬武眾將哪裏肯依,催坐騎就要追趕。
伍子胥在後麵高聲大喊:“諸位兄弟窮寇莫追,占領衛倉城要緊。”
五將這才帶住坐騎,馬武恨恨地說:“你這家夥好命,下一回見到你,一定取了你的狗頭。”
六將兵合一處將打一家趕往衛倉城,隻見城頭已經飄起隋軍的大旗,楊再興縱馬迎出來:“多謝諸位兄弟攔住公孫陽,衛倉城之戰,諸位兄弟才是首功。”
眾將齊道:“自家兄弟何須多禮?”
眾將取衛倉城之後,立即率兵向黎陽倉出發。
衛倉城乃是瓦崗門戶,此城一失瓦崗震動,李密不禁大怒:“公孫陽誤我!”
謀士魏征道:“魏公,此時不是動怒之時,衛倉城已失,我軍應立即出兵黎陽倉,阻截隨軍的進攻,否則,隋軍若是攻占黎陽倉,我將處於戰略被動。”
李密壓下心中這股怒火,點點頭:“軍師所言極是,派誰前往最合適?”
魏征還沒說話,侍衛前來匯報:“啟稟魏公,徐師仁先生求見。”
李密不耐煩的揮揮手:“不見。”
“慢!”魏征忙道,“魏公,公孫陽之敗,與徐師仁先生無關,公孫陽之武功尚在寧德彪、盧俊義之上,衛倉城之敗,非是公孫陽武功不如對手,而是輸在智謀上,況且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時隋軍來勢洶洶,魏公正是用人之際,還需這些人為魏公出力,魏公不可冷落人心。”
李密仔細想想,歎氣道:“先生真乃我明鏡也,請徐先生。”
這位徐師仁乃是任城大俠客,豪俠一方,公孫陽就是他推薦給李密,李密得之,對公孫陽的武功讚不絕口,才將衛倉城的重任交與公孫陽,哪裏想到想法無限美好,現實異常殘酷。
不對事,一中年大漢匆匆而來,來到階前撩衣襟跪倒:“臣徐師仁識人不明,至有衛倉城之敗,臣一將公孫陽綁來,請魏公處置。”
李密已經決定原諒公孫陽,聞言隻是淡淡一笑:“勝敗乃兵家常事,豈可因一戰,就殺孤王大將?不可!來人,速速將公孫陽將軍綁繩去掉前來見我。”
不多時,一臉羞慚的公孫陽來到,推金山倒玉柱的拜倒:“罪臣公孫陽拜見魏公。”
既然已經打算原諒公孫陽,李密立即大都的起身將公孫陽扶起:“不以勝負論英雄,將軍之時誤中敵人奸計,希望將軍繼往開來,將隋軍啥的血流成河。”
公孫陽直接五股投地:“臣公孫陽願為魏公馬革裹屍血戰沙場。”
李密命秦瓊為將,程知節為副將,公孫陽為先鋒,領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叛軍寇首領李文相、洹水叛軍首領張升、清河叛軍首領趙君德、平原叛軍首領郝孝德,共計大軍十萬殺往黎陽倉,勢要跟隋軍在黎陽倉決一雌雄。
黎陽倉的守將非是旁人,正是高衝的嶽父裴仁基和他的來個兒子裴元龍、裴元虎。
裴仁基怎麽降了李密?
大業十三年,奉命鎮壓占領洛口的瓦崗軍時,受到監察禦史蕭懷靜牽製,被迫投降李密。
李密裴氏父子很是看重,封裴仁基為上柱國、河東郡公,並親自做媒,將裴仁基的閨女裴翠雲嫁給程知節為妻。
這些事情高衝自然知道,隻是不想讓裴小喬擔心,所以並沒有告訴妻子,現在就要到了兵戎相見的時候。
秦瓊還沒到黎陽倉,遠遠就聽到金鼓之聲大作,秦瓊就有些著急,這是隋軍在猛攻黎陽倉,生恐裴氏父子守不住,急忙道:“知節,你速速帶領公孫陽援助黎陽倉,千萬不可讓隋軍攻破城池。”
“遵命!”
程知節喝一聲,統兵帶隊火速趕往黎陽倉。
程知節是誰?
程知節就是大大有名的程咬金,本名咬金,字義貞,後來程知節感覺咬金二字不雅,才改名知節,曾祖父程興,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北齊晉州司馬。父親程婁,濟州大中正,後追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程知節是唐初猛將,善於騎馬用槊擊刺。
程知節那是貨真價實的官四代,絕對不是中所描寫的上無片瓦遮身,下無寸土立足,也不是目不識丁的草包,也不是用大斧子,而是用馬槊,不過有一點沒錯,程知節確實是猛將。
隋末天下大亂,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降唐。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預玄武門之變,曆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代襲。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尚在秦瓊之前。
李密對秦瓊和程知節極為看重,以二人為內軍驃騎。內軍是李密從軍中挑選的8000個勇士優異者,隸屬四位驃騎將,又分為左右兩隊,主要任務是保護李密。李密對內軍十分滿意,常說: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這次將秦瓊和程知節全部派出來,李密真有些急了。
再說程知節帶領公孫陽直奔黎陽倉前,就看到隋軍隊列鮮明軍容整齊,絕非以前所對付的隋軍可比,程知節不禁道:“遼東王果然不凡。”
見到伍子胥眾將,新仇舊恨在公孫陽心中翻騰,伸手就把金錘摘下來:“將軍,末將請戰,要在與這些無恥之徒決一雌雄。”
“好!多加小心!”程知節點頭,“某家與你關敵料陣。”
“多謝將軍!”
公孫陽催馬提錘直奔伍子胥而去,公孫陽眼中的真正對手隻有伍子胥,其他眾將根本沒放在公孫陽眼中。
“小子,爺爺公孫陽又回來了,看你往哪裏逃!拿命來!”
伍子胥一回頭:呦!這家夥怎麽又回來了?瓦崗軍的援兵來得這樣快!
伍子胥向眾將招呼一聲:“公孫陽又回來了,大家小心,我先擋住他,大家速速收兵,防止被他們夾擊戰敗。”
催馬揮槍迎戰公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