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兵訓練
段儉魏的計謀非常陰險,他在公開場合暗示皮邏閣會將兩個最疼愛的女兒,分別嫁給爨歸王和爨崇道的兒子,以顯示南詔與兩爨的友好,但事實卻是將其中一個嫁給爨日進的兒子,爨地實力最強的爨崇道並沒有份兒。
而在前一段時間的接觸之中,段儉魏已經了解爨崇道的為人和性格,知道爨崇道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若皮邏閣的兩個女兒,沒有一個能嫁給他的兒子,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到了那個時候,段儉魏隻需一席話,就能挑撥爨崇道與爨歸王、爨日進的火並,這樣一來,他的計劃將會全麵展開,從而一步步完成收服爨地的戰略企圖。
一個月,隻需一個月,皮邏閣的兩個俊俏女兒就會抵達爨地,到時候,一場好戲將準時上演,而段儉魏就是這場好戲的主角。
帶著勝利的喜悅,和對更大勝利的憧憬,段儉魏在昆州刺史爨日進的送行下,離開昆州城,向南詔方向行去。
在臨走的那一刻,他回頭看向昆州城,嘴角露出了極為滿足的笑意,也許要不了多久,昆州城就將是南詔的城池了,甚至整個兩爨之地,就將成為南詔的領土。
“段儉魏,真是好人呢?”
在目送段儉魏離開的時候,爨日進也發出了內心的感歎。
####
葫蘆穀方向,練兵工作已經正式開始,三百龍武軍將士,對新征入伍的三千五百瀘州當地新兵,展開了最基礎的訓練。
列隊,向前,廝殺,擊鼓進軍,鳴金收兵,這些基礎的訓練項目,對於龍武軍將士來說,那都是小兒科,訓練起來一點也不費力,不過,這樣肯定是練不出一支精銳軍隊的,隻是這些當地百姓,暫時對軍隊還一竅不通,必須先讓他們學會當兵是怎麽回事,然後,再展開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如此,才有收獲最佳的效果。
“大兄,將士們訓練的非常刻苦,到底都是身材強壯的農戶,吃的了苦。”
李昆雄對這些新兵非常的滿意,也多虧李安的征兵要求高,否則,不可能在剛訓練的時候就這麽順利,至少,沒有一名新兵在訓練中乏力暈倒。
李安極為滿意的點了點頭,帶著幾名心腹前往東穀,他要親自指導九團,也就是輜重團的訓練。
東穀的麵積比中穀小很多,但仍舊有方圓二裏的廣大麵積,駐守輜重團的幾百人馬是搓搓有餘的。
在輜重團駐地的一側,建設了一座規模不算很大的糧倉,近千旦的糧食就囤積在這裏,以保障整個平南軍的糧食供應。
輜重團的訓練之地,在山穀的南側,按照李安的要求,這裏挖出了縱橫交錯的溝渠,溝渠內則引入溪水。
“大兄,您讓新兵們挖這麽多的溝渠幹什麽,還灌滿了水。”
李飛羽有些不理解,這也難怪,這個時代的人,可沒見過舟橋部隊,自然無法理解李安組建這支部隊的目的,更看不出這該如何訓練。
“將軍,將士們按照您的要求,已經挖好了溝渠,灌滿了水,雲梯、木板、船隻也打造完畢。”
一名龍武軍教官,跑過來輕聲匯報。
李安滿意的點了點頭,下令道:“準備開始訓練吧!”
“是,將軍。”
龍武軍教官應了一聲,隨即一頭霧水,問道:“將軍,這該如何訓練?”
李安指著這些縱橫交錯的大小溝渠,正色道:“若是大軍出征遇到這些河流,該如何過去,趟水過河嗎?舟橋隊訓練搭橋,運輸隊負責駕車通過浮橋,若有士兵訓練之中受傷,醫療隊負責救治,開始訓練吧!”
“是,將軍。”
龍武軍校尉的悟性還是很高的,很快就明白了李安的意思,並下令開始訓練。
“大兄,我明白了,南方的地形是山溝水網縱橫,若建成這麽一支專門負責開辟坦途的部隊,大軍行動的時候會方便很多。”
“大兄,這舟橋隊可充當大軍的先鋒,是大軍致勝的利器,他們訓練的越好,動作越快,對大軍越有利。”
李安連連點頭:“你們說的很對,舟橋隊是平南軍能夠縱橫爨地的最重要部隊,隻有舟橋隊訓練純熟,平南軍才能在南方水網地帶來去自由,行動如風,就像當初在蔚州的時候,若無大雪和滑雪板,我軍一百勇士,如何能夠打得蕃軍肝膽俱碎。”
“大兄,以前大軍前鋒遇到河流阻擋,都是就近砍伐樹木,搭建浮橋,這小船是幹什麽用的,運輸士兵過河嗎?”
李安輕輕搖頭:“這些小船的存在,是為了讓浮橋能承載更大的重量,方便更多的士兵一同過河,畢竟,若是將樹木直接扔在河裏,承重太小,而若是讓小船沿著河流的縱向排成一排,在上麵鋪上平滑的木板,則承載能力將大大增強,並且,如此搭建浮橋,還頗為迅速,至少比直接砍伐樹木省時省力的多,浮橋的質量也更有保障。”
就在李安說話的工夫,新兵將士們已經展開訓練,隻見他們利用手中的材料,開始認真的搭建浮橋。
比較窄的溝渠,直接放兩架雲梯,中間間隔一段距離,然後,在雲梯上麵鋪上木板,從前到後橫著鋪成一座簡易的浮橋。
浮橋架好後,後麵的輜重隊,架著雙馬輜重車輕輕駛上浮橋,並緩緩越過整個浮橋,一輛,二輛,三輛,所有參見訓練的輜重車全部安全的通過浮橋,從而驗證了浮橋架設的成功。
越過第一個狹窄的溝渠後,前麵是一個寬度足有十五丈的溝渠,雲梯的長度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舟橋隊的新兵將士,立即拿出扛在肩部的小船,順著溝渠的方向,放入溝渠之中,並用鐵釘將木板橫著釘在小木船上,訂好一艘之後,接著將第二艘小船放入溝渠的之中,並繼續釘木板,從而將浮橋向前延伸,待第十五艘小木船下水之後,浮橋已經搭至對岸,從而保證運輸隊的馬車,可以順利通過。
這種特製的小木船,是值得一提的,這種小木船並非我們時常所見打魚的那種寬體船,而是寬度和高度僅有一尺多,長度近一丈的特製小船,是專門為舟橋隊量身打造的。
為了減輕重量,便於士兵攜帶,製作小木船的木板是比較薄的,這樣一來,單個士兵就可以拿得動,節省寶貴的人力。
除了小木船是特製的之外,用來鋪設的木板也很有講究,這些木板的厚度並不均勻,正麵是平滑的表麵,但背麵卻是溝壑縱橫,這是利用了承重的原理,將重要的承重部位保持足夠的厚度,而其餘部位則盡可能的單薄,從而讓一名士兵可以攜帶更多數量的木板。
由於舟橋隊的任務量有可能很大,而其所要執行任務的區域,又極有可能地形複雜,為此,李安給舟橋隊的每一名士兵都配備了一頭黃牛,讓這一強壯的動物,為舟橋隊馱運架橋物資。
以一頭黃牛的力量,馱運十艘小木船,或者五十塊架橋木板,那是毫無問題的,另外,若是目標地區的任務量巨大,運輸隊也將承擔運輸架橋物資的重任,從而保障架橋任務的完成。
舟橋隊的配置是一人一頭黃牛,外加大量的鐵質工具,他們除了訓練架橋之外,還要訓練製造架橋物資,所有這些架橋使用的小木船和木板,雲梯等物資,都是他們自己負責製造的,製造架橋物資,也是舟橋隊將士的重要使命。
這兩個隊的舟橋營,就是輪流訓練和製造,一個隊正在訓練架橋的時候,另一個隊的將士則在訓練打造架橋物資。
運輸隊是整個輜重團的核心力量,共有三個隊,每兩名輜重兵配屬一輛雙馬輜重車,他們平時主要訓練駕駛輜重車,一輛雙馬輜重車配屬兩人,是為了讓他們可以互相歇息,防止疲勞駕駛,而那名暫時不駕車的士兵,也會拿起武器,充當護衛的角色,每一輛輜重車的前方,都會放置盾牌、長槍和弓箭,讓這些輜重兵在遇到襲擊的時候,可以自保,甚至擊敗小規模的敵人。
因為運輸隊的人馬占了輜重團的半數,為此,他們的日常任務也是比較繁重的,除了駕車訓練,必要的廝殺訓練,他們還要負責製造士兵所需的弓弩矢等需要大規模消耗的軍用物資,另外,還要抽出部分時間在葫蘆穀的大片空地種植和養殖,為平南軍提供最基本新鮮食物,減少朝廷的負擔。
當然,所有的平南軍將士,全都來自於農民,他們所有人都精通種植養殖之道,為此,所有將士都會抽出部分時間輪流來幫忙,以減輕運輸隊的種植,養殖負擔,提高種植養殖的產量。
醫療隊主要負責保障將士們的建康狀況,及時救助受傷的將士,平時訓練的內容主要是救助,另外,還要輪流派人到山中采藥,學習基本的醫學知識,製造各種治療外傷的特效藥。
由於醫療隊的特殊性,選擇人員的時候,全部選擇那些手腳麻利,比較儒雅一些的農戶,太過粗魯的漢子自然是幹不了這個活的,另外,為了訓練他們,讓他們成為合格的醫療隊將士,李安在瀘州城聘請了多名醫術精湛的郎中,讓他們定期輪流進入軍營,負責教育醫療隊,讓醫療隊的將士盡快學會所有的的醫學內容。
訓練仍在繼續,在舟橋隊新兵將士的努力下,一道道溝渠被搭上浮橋,運輸隊的新兵將士,駕駛雙馬輜重車,陸續從浮橋上麵通過,看上去頗為熱鬧。
當然,由於剛開始訓練,很多新兵對以前從沒有幹過的事情有些手生,還是暴露出來很多的問題。
首先是速度不達標,浮橋是架設起來了,但這架設所消耗的時間讓李安頗為不滿,當然,考慮到這些都是新兵,心裏也就坦然了。
另外,在教官的催促下,很多新兵由於動作不熟練,在架設浮橋的過程中受傷了,尤其是在釘木板的過程中,很多士兵的手,都被鐵釘劃傷了,並被醫療隊的新兵扶下去包紮,還有更嚴重一些的士兵,由於用力過猛,把腰給閃了,最可氣的,是有些士兵在搬運小木船的時候,一個轉身將身邊的戰友打入溝渠,而他自己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一丈長的小木船稍不留意就會碰到自己的戰友,這也需要多訓練才能彌補這些訓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在輜重團的訓練場,暴露出來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必須用加強訓練來改善,隻有通過連續不斷的訓練,才能讓這些遇到的問題得到改善。
雖然訓練的效果差強人意,但新兵的服從和刻苦精神讓李安看到了希望,這些看似笨拙的農戶都非常認真和刻苦,沒有一個油滑的投機分子,這是他們最終成為一支勁旅的必要條件,而他們也必將成為一支勁旅。
“將軍,將士們已經連續訓練兩個時辰了,您有什麽指示?”
龍武軍教官跑到李安的麵前,輕聲問道。
李安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士們的訓練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隻是剛開始訓練,技術還不夠純熟,還要繼續加強訓練才是,好了,換另一批新兵,繼續訓練。”
“是,將軍。”
龍武軍教官聞令,讓所有參與訓練的將士,立即回去歇息,並讓另一組新兵將士開始進行訓練。
退下去的新兵將士也不能閑著,他們還要著手打造架設浮橋的各種物資,既作為日後軍事行動的準備物資,同時也是訓練他們打造這些物資的速度。
對於輜重營這些新兵,李安的要求是每日訓練四至六個時辰,每一項訓練兩個時辰,三支隊伍輪流訓練,從而防止單一大量訓練傷著新兵將士。
“走,我們去舟橋隊的製造地看看。”
李安伸手一指,帶著眾心腹將士,向舟橋隊的製造工地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