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槍
自古以來,各朝各代之所以規定不允許官員經商,是因為官員擁有著很大的權利,若是插足商業的話,普通商人的日子就沒法過了,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不公平競爭,普通商人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與官員競爭了。
不過,就算有了這樣的規定,也解決不了不公平競爭的問題,畢竟,明麵上不行,可以暗地裏進行,官員自己不能經營商業,但可以在幕後操作,讓自己可以控製的人去經營商業,同樣能夠掙到不少的錢財。
另外,有很多商人會投靠某個或幾個大官,會將他們掙到的錢財分一部分孝敬這些大官,從而獲得這些大官的幫助,進而取得不公平競爭的機會。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商業的競爭幾乎就沒有公平過,有一個詞語叫做紅頂商人,說的就是官商勾結的事情,任何一個小商人,若想成為一個最大的商人,沒有大官做後盾是萬萬不行的,隻有獲得了大官的支持,才能一步步的成長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總之,不論在什麽時代,公平是絕對不存在的,永遠都不可能存在,底層的百姓和小商人,永遠都隻能撿別人吃剩下的,想要逆襲是太過於困難的事情。
就連李安發明的電池,也是要交給貴族階層經營的,而不是交給小老百姓,畢竟,普通的百姓是沒有能力經營這項事業的,隻有權貴才有這樣的能力,如此,權貴階層會陷入良性循環,而貧苦大眾就隻能陷入惡性循環了,這是任何時代都解決不了的難題。
若是讓幾百個普通老百姓聯合起來搞工坊,則必然要推舉一個人來管理,而這個被大家推舉起來的人,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新的貴族,也就是權貴階層,剩下的人還會是貧苦的人民,若是不推舉管理者,大家自覺幹活,平分錢財,則必然會因為管理混亂而散夥,最終什麽也幹不成。
雖然這個事實很殘酷,但現實就是如此,很多時候,為了最大效率的創造財富,就必須讓少數人來管理,而多數人努力的幹活兒,這樣的效率才是最高的,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少數人能夠成為貴族,而多數人就隻能做最低等的貧民,隻能讓自己溫飽的貧民。
所以,與其重新再製造一個貴族,倒不如讓現有的貴族經營這項比較壟斷的行業,這樣一來,貴族的數量也少一些,對老百姓的剝削自然也就少了一分。
正因為所有大官,都對這樣的事情心知肚明,所以,自然也就沒有人會反對官員私下裏經商,而且,知道了也沒有用,大官都是把生意交給能控製的人打理的,就算被查到了,也不能證明是這個大官的,除非這個人倒台了,抄家的時候會發現大量的財產。
“手電筒很實用,電池更是消耗品,日後的銷量是不用愁了。”
“不錯,不錯,估計光是朝廷訂購的電池數量,就不會是一個小數目啊!”
“是啊!長安城的晚間到處都是燈光,可也有沒有光線的犄角旮旯,附近鄉間沒有燈光,對手電筒的需求很是旺盛,出門帶著手電筒,可比火把實用多了。”
“怎麽,你們幾個都有興趣?”
“不敢,不敢,這麽好的行當,哪裏能輪到我們。”
“沒有什麽輪不到的,李侍郎說了,要選擇三家出價最高的,是三家分享,隻要是前三,就有機會。”
“什麽三家分享,看著吧!早晚都會成為一家的,反正,我是不敢指望了,免得惹禍上身。”
一眾大臣下朝之後並沒有急著回去,而是聚在一起聊了起來。
李安去了研發中心,那裏還有更多組裝好的手電筒,他要把這些放在長安城最繁華的地方,並在這些地方搭建能夠完全遮光的大棚子,如此,手電筒就可以在裏麵盡情的表演了,白天晚上都能進行表演。
“李侍郎,要選十個地點,要不要這麽多啊!”
“每個地點都要搭建遮光棚,還需要至少五六個人負責維持秩序和看護物品,耗費太多了吧!”
“京城人口太多,不多分幾個地點,怎麽能讓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手電筒呢?是個點不多。”
幾名屬下說道。
李安分十個點展示新研發的手電筒,是絕對有道理的,是為了讓京城更多的人了解手電筒這個新的科技,雖然隻是一個生活小用品,但用處卻大得很,是很有必要進行推廣的。
東西兩市的人流量是比較大的,各設置兩個點,朱雀大道也有兩個點,剩下的四個則分散在京城其餘的人流量比較多的位置。
這十個點的遮光帳篷的麵積都不小,裏麵容納三五百人都不成問題,可以最大限度的讓更多的人了解手電筒這項生活用品,便於讓更多的人參與競爭,也為了後期,這樣的產品能夠打入市場,提高電池和手電筒的銷量。
為了保證每個點的安全性,李安動用了一百五十人,每個點都有十五人,負責搭好遮光帳篷,然後,在帳篷的內部表演手電筒和普通火把的光亮,讓前來參觀的老百姓看一看,這手電筒的優勢到底有多大。
遮光帳篷的搭建非常的簡單,就是先用木頭搭架子,然後,在外麵罩上遮光布就可以了,而所謂的遮光布,其實就是用黑線和白線混合織出來的布匹,可以有效的阻擋所有光線的通過,把所有光線反射和吸收了。
遮光布從外表看,都是白色的,兩個麵子都是白色,但內部的顏色卻是黑色的,白色的反光效果是最好的,而黑色的吸光和遮光效果最佳,將這兩種顏色混合起來做遮光布,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擋強烈的光線通過,從而起到遮光的作用,所以,為了最高效率的遮光,遮光布就選擇黑線與白線混合的方式進行織布。
十個遮光點很快就完成了,而每個點都早已配備手電筒和火把,燈籠等用來照明的物品,並準備進行比較,讓老百姓都看一看,手電筒的優勢有多大。
自古以來,華夏的老百姓都是最喜歡看熱鬧的,哪兒有熱鬧可看,就去哪兒看熱鬧,所以,是個遮光棚子搭好之後,周圍已經聚集了很多的老百姓,有商人,有農民,也有貴族家的管家之內的人,外族的人也是不少。
不過,棚子裏最多就隻能容納三五百人,所以,看熱鬧必須要排隊,一批一批的進去看熱鬧。
這樣的場景有些混亂,所以,李安是絕對不會親自去的,全部交給手下人去完成就行了,而李安自己則待在研發中心,繼續研發大唐需要的好東西。
想要研究出各種各樣的使用物品,最重要的是材料和機械兩樣,沒有合適的材料,一切都無從談起,隻給你木頭和泥土,你能研究出什麽東西,隻有研究出了各種各樣性能的材料,才能促進研究事業進一步增長,而除了材料之外,機械也是極其重要的,若是沒有機器的幫助,就算給你鐵,銅,合金等物品,你也同樣造不出多麽厲害的東西,或者說效率非常的低,從而推高了人工成本,不利於將其推廣到千家萬戶。
所以,機械和材料兩樣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還有化學和生物工程也很重要,不過與研究各種物品沒有太大的關聯,是在其餘方麵有重大的作用,化學技術可以用來製造武器,比如黑火藥,就是三種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造成的,日後若要製造更厲害的炸藥,也需要化學方麵的很多知識。
而生物學則可以用來研究藥物,從而在必要的時候控製疫情的蔓延,也可以治療很多困擾人們的重大疾病,讓老百姓能夠生活的更好更安心。
李安現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搞生物學,對於化學也隻是搞了一部分而已,畢竟,電池的生產,黑火藥的製造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化學領域的,若是不搞化學工程,很多東西都造不出來,比如電池造不出來,順帶的也會影響無線電和電話的發明,所以,化學還是要搞一搞的。
通過這麽多年的努力,以及幾十萬研發人才的共同配合,此時的李安,已經研究出了大量的材料,比大唐之前的材料多的太多了,不論是新的建築材料,還是機械和金屬材料,都比之前多了很多很多倍,而有些材料的成功研發,對於接下來的研究,是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的。
比如,若是沒有特種金屬的研發成功,火炮的炮管就不能不能製造的纖薄一些,而太厚重的火炮,必然會極大的限製其機動性和持續作戰能力。
還有很多機械的易磨損部位,若是使用普通的純金屬,是很容易被磨損掉的,而若是使用先進的合金,以及經過高溫淬火的新材料,則抗耐磨的性能就會極大的提高,從而使這些部件不那麽容易被磨損,從而能夠使用更長的時間。
各種新的材料在不斷的研究出來,而新的材料的研發,對於後續的研究至關重要,比如槍支,對於重量的要求非常高,若是很笨重的話,那就難以單人使用了。
在所有材料之中,隻有金屬的強度和韌性能滿足強烈的摩擦,所以,槍管必須是金屬材料的才行,而金屬材料都是比較笨重的,若槍管的厚度很高,則槍支的重量就會超過單人所能負荷的最大標準,如此,槍支就不能正常使用了,還不如造炮劃算。
而新的更加堅固和韌性足的材料的麵世,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難題,讓槍支可以造的薄一些,從而便於士兵的攜帶,這樣才能體現出槍支應該有的便攜性和殺傷力。
李安對步槍的最低要求是不能超過二十斤,超過這個重量的槍支,再加上大量子彈的重量,會給士兵造成太大的負擔,而十斤之內是比較高的要求,也是李安努力的方向。
而對於手槍來說,李安的要求是在五斤之內,超過這個重量,估計一隻手都舉不起來,如此,還怎麽去正常的使用,所以,必須要輕便才能,後世的手槍隻有兩斤左右,步槍也隻有五六斤到十幾斤的樣子,除非是連續射擊的機槍,才會稍微笨重一些,以滿足連續射擊的要求。
李安第一步瞄準的槍支,就是性能已經非常先進的來複槍,至於落後的火繩槍和燧發槍,則直接繞過去,否則,造出來的家夥還不如弓箭好用,那就太浪費資源了。
大部分部件的研發都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唯一讓李安不滿的,是槍管和撞針的研究。
槍管的材料不合格的話,會造成槍管的重量太大,從而增加整體槍支的重量,讓槍支失去便攜性,而撞針對材料的需求比較高,材料不好的撞針,使用不了幾次就會出現磨損,從而不能正常的撞擊接下來的子彈,造成整個槍支的無法使用,或者需要經常性的更換撞針,造成後勤的很大壓力。
不過,這兩樣研究都在進行中,相信很快就能取得突破,而隻要這兩樣研發完成,威力強大,可靠性較高的槍支就可以橫空出世了。
這項技術是李安悄悄研發的,並沒有告訴皇帝和大臣們,而他們的主要精力都被萬裏傳音計劃吸引了,所以,也注意不到槍管這些小零件的研發,就算朝廷的人過來視察,看到槍管和撞針,也搞不懂是幹什麽用的,說不定以為這些是機器上的零件呢?
李安也不是要故意隱瞞什麽,隻不過,現如今的大唐王朝,已經強大的讓周邊的力量膽寒了,似乎實在沒有必要研發更加先進的武器了,也就是說,有沒有槍支這種武器,對於大唐帝國的力量來說,並沒有什麽根本性的改變,最強還是最強,所以,李安暫時也不想邀功了,況且,槍支的成本比刀劍貴多了,每一顆子彈消耗的都是大唐急需的金屬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