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秦·君臨天下> 第329章 宜安之戰(上)

第329章 宜安之戰(上)

  秦王政十一年秋。秦軍大將桓齮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攻占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對趙都邯鄲構成嚴重威脅。


  秦軍出井陘之後,直接攻擊區域是在滹沱河之南。在這裏趙國建有眾多的城邑,在趙國失去了太原盆地之後,滹沱河下遊,成為了溝通趙國南北的必經之路。由於趙國的防禦重點在南北兩線,即雲中、雁門的趙北長城,以及邯鄲一帶的趙南長城,因此秦軍主力在滹沱河南岸並沒有受到太大阻力,很快就攻克了宜安、赤麗兩座城邑。


  按照白宣的戰略設想,攻趙秦軍應采取穩紮穩大的方式,擴大戰果,以滹沱河為依托,將趙國一分為二。在春秋時期,當時的中山國正是憑借有小黃河之稱的滹沱河之險,和趙國進行了長達百年的對抗。因此秦軍延滹沱河構築防線並以此為依托,在南岸攻城掠地擴大戰果的確是最佳選擇。但是趙王遷的一個決定改變了白宣的打算,因為趙王遷終於答應啟用李牧了。


  趙王遷的使臣來到代郡拜見代王嘉,並當場宣讀趙王遷的王詔。


  “王有命,命李牧率邊軍回援邯鄲,封李牧為上將軍,大趙軍隊悉聽上將軍調遣。上將軍,這是兵符將印,請上將軍即刻赴任,火速回援。”


  李牧看了一眼使者但並未伸手去接兵符將印,代王嘉說到:“將軍,國難當頭,我等應摒棄前嫌共同抗秦。”


  李牧:“代王,末將不是不肯出兵,末將有個條件需大王應允。”


  使者:“大王曰:隻要將軍答應為將,所有條件一概詔準。”


  李牧:“本將的條件隻有一個,司馬尚為副將鎮守邯鄲附近的漳水和南長城,此為本將與秦軍對抗之依托,乃重中之重。交給他人本將不放心。”


  使者:“下官立刻返回邯鄲並告大王,定叫司馬尚為上將軍副將,按照上將軍之意沿漳水以及南長城一線不防。上將軍還有其他條件嗎?”


  李牧:“本將統軍之後,大趙所有將士均歸本將調遣,本將如何作戰大王不得幹預。”


  使者:“下官定會把將軍之意傳告大王,大王也會答應將軍條件。上將軍,請接印。”


  李牧終於接過兵符將印,率領三萬趙國邊軍回防邯鄲,這三萬邊軍中有一萬人馬是雁門騎。當然,真正的雁門騎老兵隻有三千,其餘七千人馬都是從代郡邊軍中抽調的精銳騎兵。和白宣不能把鎮北軍主力全部抽調一樣,代郡邊軍是抗擊林胡和匈奴的主力,抽調三萬已經是極限,再多趙國邊防就會空虛。於是,李牧率邊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渡過滹沱河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李牧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采取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與秦軍接戰。


  宜安城內,秦軍帥府內。白宣先開了麵甲,將戰盔放在桌案上。桓齮上前說到:“君候,末將讚同君候一戰殲滅趙軍主力的計策。可是為何不趁趙軍渡河之際半渡而擊?如今李牧率二十萬趙軍安然渡河與我軍對峙,但他深溝壁壘拒不出戰,如同一隻烏龜蜷縮在殼子裏,這讓末將無處下手。”


  白宣:“李牧乃是趙國名將,半渡而擊隻會讓他改變戰術在北岸設防,若是如此才是對我軍大大的不利。本君之意就是要在南岸大量殲滅趙軍隨後順勢渡河,如此滹沱河便不會成為趙軍抵禦我軍的屏障。如此布置意圖在逼迫李牧和我軍展開野戰。以我軍野戰之能定可一戰而勝。站若勝,那麽無論是趙國國都附近,還是北地三郡都不會再有象樣的抵抗了。從戰略上來看,這比將趙軍主力阻在滹沱河以北,逼迫趙國向北做戰略撤退,然後再發起新的攻擊要更合算。桓齮,正如你所言,李牧如今龜縮不出,你有何妙策?”


  桓齮:“末將有一計,末將願率一支人馬攻擊肥累邑,若李牧棄營而出救援肥累的話,那麽就恰好正中君候與趙軍決戰於野的計策。我軍隻需預先探查好趙軍的出擊路線,並選好合適的地形預留兵力,就可以打一次類似平陽的圍點打援之戰。如李牧仍然堅守不出的話,那麽我軍就會順勢攻取肥累,並繼續在滹沱河以南地區攻城掠地,擴大戰果。君候以為如何?”


  白宣問身邊王翦、楊端和:“兩位景軍以為如何?”


  王翦:“好計。”


  楊端和:“桓齮自從來了前線,聆聽君候教誨之後,也成了一員智將,末將以為此計甚好。桓齮,你放心去攻肥累,不用擔心大營安全,盡管攻城掠地就是。”


  桓齮滿臉興奮大聲回答:“謹遵君候及兩位將主之命!”


  白宣:“攻趙之戰,不可能一絕而蹴,本君提醒諸君,定要戒驕戒躁,更不得以一是成敗論一城一地得失論英雄。需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眾將齊聲答道:“喏!”


  白宣率領眾將登上宜安城頭遙望趙軍大營,白宣手扶垛口說到:“李牧,你我終於要一決高下了。你的戰術是對的,但本君告訴你,武安君這個封號你是得不到了。”


  趙軍大營,一匹快馬衝進趙軍大營,馬上斥候背上插著四五隻弩箭,流出的鮮血已將後背染紅。他衝到帥帳前一頭栽下馬來趴在地上聲嘶力竭的喊到:“啟稟上將軍,秦將桓齮率軍猛攻肥累。”


  喊完之後,趙軍斥候氣絕身亡。門前校尉從斥候身上摘下信筒舉過頭頂跑進帥帳單膝跪地將信筒遞到李牧麵前。


  “上將軍,秦將桓齮猛攻肥累!”


  李牧淡定的接過信筒打開,同時問道:“斥候何在?”


  校尉:“那位兄弟殉國了。”


  李牧看了一眼校尉隨後說到:“厚葬,其家眷加重撫恤。”


  “喏。”


  趙蔥說道:“上將軍,桓齮善戰,一日就能攻克平陽,如今他猛攻肥累,肥累危矣。肥累若失,我軍在南岸就沒了策應,戰況與我不利啊。末將以為應立刻出兵救援肥累。”


  李牧將軍報遞給趙蔥之後說到:“敵攻而我救,必將受製於人,此乃兵家所忌。何況,焉知這不是桓齮調虎離山之計。軍報上說,秦將桓齮率軍十萬攻肥,那麽他營中留守兵力必定薄弱,桓齮雖然年輕但是自攻趙以來每戰必勝,此人不可小覷。秦軍主力攻肥,難道就不怕本將順勢奪回宜安?”


  趙蔥:“或許桓齮以為我軍多日以來采取守勢,拒不出戰,又以為肥累可以一戰而下所以他想先下肥累之後回師攻擊我軍,故此宜安秦軍疏於戒備。”


  李牧:“命斥候嚴查桓齮攻肥戰況,不得漏過任何細節。設法告知肥累守軍,叫他們死戰到底!再派精銳斥候喬裝改扮進入宜安探聽虛實。”


  “喏。”


  三天後,桓齮的十萬秦軍展開了對肥累的猛攻,戰鬥從一開始就異常激烈。無論怎麽看都不像是佯攻而是真正的強攻。


  李牧由此做出了判斷,桓齮攻擊肥累絕對是為了和趙軍展開一場類似長平之戰的戰役做準備。肥累威脅著井陘,那是秦軍運送兵力和補給的生命線,拿下肥累可保秦軍補給線安穩這是不爭的事實。除此之外攻克肥累也可以讓秦軍擴大自己的占領區從而擁有更大的戰略縱深,如此就可以為進行一場持久戰提供充分活動空間。


  當年的長平之戰,主將廉頗打造了數條防線,將秦軍阻隔在太行山一線,即便是戰神白起也沒能突破,若不是後來用了反間計將廉頗換成趙括,也許就不會出現長平之戰,也許就不會成就白起大秦人屠的威名。李牧當前采用的戰法的確和當年的廉頗如出一轍,但是李牧作為趙國最優秀的將軍,保守並不是他的性格。李牧研究過白宣,而白宣也把李牧研究了個透徹,李牧當年大勝匈奴的戰例讓白宣對李牧有了深刻的認識,李牧最擅長的就是“扮豬吃虎”。也就是一方麵以保守的姿態麻痹對方,讓對手以為自己決沒有主動出擊的膽量和能力。另一方麵卻在內部做好充足的準備,選擇適當的時機突然反擊,一戰而解決問題。基於這種對李牧的認識,白宣從策劃攻趙戰役開始就把如何打敗李牧作為戰役重點,這也是他和嬴政唱了一出雙簧,對外宣布自己病危的原因所在。


  當潛入宜安的趙軍探子返回趙軍大營之後,當李牧得知宜安秦軍不足一萬人馬而且都是老弱殘兵,最主要的是得知宜安秦軍大營內糧草物資軍械堆積如山之後,李牧的雙眼射出了凶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