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薛地議事(上)
TZ��ĺ劉邦參與金陵之戰可謂收獲頗豐,不僅得了三位大才,而且將守衛金陵的兩萬餘訓練有素的江南軍收入麾下。這讓劉邦的沛縣軍的兵力、裝備和人員素質直接從遊擊隊跨入了正規軍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劉邦贏得了好名聲,收獲了人心。
劉邦是個聰明人,有著明確的目標和野心,他才不會跟項羽這個小屁孩鬥氣鬥嘴。生逢亂世不趕緊渾水摸魚、壯大實力,那下場隻有一個,不是被殺就是給別人當走狗,這兩樣都不是劉邦想要的。所以劉邦連招呼也沒打就領著自己的軍隊渡江去找項梁。
現在反秦大業形勢不容樂觀,陳勝這個出頭的椽子沒蹦躂幾天就被大秦給滅了。這讓如火如荼的反秦大業被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而且還是帶著冰渣子的那種涼水。一時間,各路諸侯群龍無首,人人自危。而章邯率領大軍突飛猛進,一舉滅了魏國,緊跟著攻打田榮,田榮嚇得四處求援,不過他第一個想到的救星就是項梁。
項梁和劉邦一起攻克了彭城之後,便沿泗水揮師北上攻克胡陵。至此,項梁已經在楚地東線占據了絕對優勢,附近義軍也紛紛歸附項梁,導致項梁軍已經成為各路反秦勢力中最強大的一隻。
而這個時候的秦軍主力也已經從下城父北上,進駐到了睢水旁邊的栗縣。從地理位置來看,秦軍主將章邯的下一個目標似乎應該是彭城。項梁也為此調集大軍做好了對抗章邯的準備。
但實際情況是章邯陳兵栗縣隻是虛晃一槍,他真正的目標是魏國。章邯的計策成功了,他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了魏國,威逼田榮。
這在戰略上十分必要,為了解決張楚政權,章邯的大軍已經沿著中原的邊緣向南前突了太多,即使是單純的從後勤保障來考慮,也應該把大梁一帶的魏地收入囊中複。
但在章邯滅魏之後,秦軍就直接對上聲勢日隆的項梁軍。其實無論是章邯還是項梁此時都極力避免和對方直接交戰,都不約而同的把對方放在最後。這倒不是說不重視對方,恰恰相反,章邯和項梁都把對方看做是勁敵,所以都想肅清周圍障礙之後,在和對方展開決戰,這是雙方統帥最明智的選擇。
對於章邯而言,打敗項梁就意味著天下基本被平定。對於項梁而言,在當前這種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項梁如果一味防守自保實力不與秦軍主力接戰的話,會直接影響到他在各路義軍中的聲望,也會阻礙項梁心中早已蠢蠢欲動的野心。
因此,占據胡陵之後的項梁派出了一支軍隊,對栗縣的秦軍主力進行了試探性攻擊。這次攻擊當然不能算是決戰,隻能說是在投石問路,因此項梁並沒有派出自己的主力,被收編的義軍成了那塊石頭。
試探性攻擊的結果不言而喻,這些義軍從石頭變雞蛋,在秦軍這塊真正的堅硬的巨石麵前碰的稀裏嘩啦的。
雖說章邯大勝,但章邯的主要目標依然是項梁,所以章邯沒有乘勝追擊,而是按照即定計劃北進,試圖一舉殲滅田榮所部。
秦軍在栗縣全殲楚軍先鋒部隊的消息傳到胡陵,項梁的第一反應就是渡過泗水,東進到泗水東側的薛縣(現棗莊市所轄)。
薛縣東靠尼山,西臨泗水,是控製泗水一線進入秦沂山脈腹地的門戶之地,項梁看中的正是泰沂山脈腹地這片山地,試圖以此為依托和秦軍周旋到底。
章邯四麵出擊穩固所占之地並調兵遣將積極不準備戰略決戰的舉動,無疑給了占據薛地的項梁喘息之機。暫時遠離戰火的薛縣,成為了項梁軍蓄勢的基地。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項梁向各路諸侯發出了會盟的召喚。
但就在項梁廣發英雄帖的同時,章邯又選定了一個打擊目標,那就是位於東、西河濟平原相接處的東阿邑(現在東阿縣的西南方)。
章邯這次動用的不是全部主力,而是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去攻擊東阿,以此向田榮施加壓力。
田榮此時已經亂了方寸,如果說一開始向各路諸侯求援是出於狼來的心理,那麽現在,秦軍這隻惡狼真的來了。田榮想死的心都有了,沒事就抽自己的嘴巴,嫌棄自己有張烏鴉嘴,但就算田榮把自己的嘴巴打爛也沒啥卵用。因為章邯已經下定決心拿下東阿這個戰略要地。
大秦滅六國時,齊國是唯一一個不戰而降的國家,那時候的齊軍戰力就不咋地,如今田榮想靠這些匆忙集合起來的義軍對抗有些嚴密組織的秦軍,那基本上是不可能。
因此田榮若想保住東阿,除了拚死抵抗以外,還必須要得到外部的強力支援。田榮終於不再亂喊亂叫了,他一天三次派出信使催促項梁軍出兵救援。而此時在薛邑招兵買馬的項梁實力迅速狀大,也終於下了決心救援田榮。
當秦軍向東攻擊東阿時,楚軍也已經開始向北移動了。項梁軍首先占據亢父,占據亢父之後項梁的打算是沿深溝(菏水)向西,準備攻克定陶(陶邑),進而占據沂蒙山腹地這個戰略要地。
過形勢總是瞬息萬變的,在項梁占據亢父這個可攻可守的城邑之後,秦軍已經攻擊至了東阿。這對項梁而言可不是啥好消息,如果說秦軍在中原腹地的攻擊,還能讓項梁從容的在泗水兩岸積蓄力量的話,那麽秦軍作出全麵攻擊齊地的姿態,就不能讓項梁再坐視不管了。若是坐視秦軍拿下東河濟平原,再順勢向南攻取山東半島的話,那麽項梁軍勢必在戰略上陷入秦軍的包圍當中。因此,項梁必須攻擊秦軍抱住東阿。
東阿之戰可以說是項梁軍主力和秦軍部分主力的第一次接戰。就秦軍這方麵來說,並沒有傾盡全力,而是隻分出部分兵力攻擊東阿。更為重要的是,章邯低估了項梁在泗上地區所積蓄的力量。
章邯是誌不在此,項梁則是蓄勢已久。就在這種情況下,東阿之戰爆發了。
這場戰鬥的結果是,秦軍遭遇了東征的首次失敗,而且是大敗。但是,在東阿之戰中取得大勝的項梁,並沒有馬上開始全力追擊向西撤退的秦軍。這很符合項氏家族固有的戰術風格,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項梁隨人獲勝,但損失也不小。若不是項梁占據了兵力和地理優勢,說東阿之戰還說不準誰勝誰敗呢。
所以東阿之戰隻能算是一場慘勝,所以在經曆了這麽一場大戰之後,主力的修整再所難免。當然,這並不代表在大勝麵前,楚軍就不會乘勢擴大戰果。項梁也正好借此機會,繼續做完因為東阿之戰被打斷的大事。這件大事做完之後,項梁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楚國的代言人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擺在項梁眼前,那就是誰接替陳勝成為新的楚王呢?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新的楚王絕對不能是一個像陳勝那樣的泥腿子了,這必須得選一個真正的王族。可這是實在是不好辦,因為大秦滅楚的時候殺得太狠了,楚國王族幾乎快被殺絕了。到現在為止,純粹的楚王血脈傳人隻有一位,那就是項羽的夫人虞姬。可她是個女子,女子怎好稱王?
就在項梁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年約七十的老人,領著一個少年來到了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