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重新徹查
附議的人不少,當然也有一些站出來反對的。這些人基本都是其他世子們的支持擁護者,當然不願意看到襄王平反,否則豈不又多了一個皇位爭奪者。
隆安帝坐在皇座上,看著底下群臣們的爭執,等到差不多時候了,方才開口:“宋珂何在?”
京都衛指揮使宋珂站了出來:“陛下,臣在!”
隆安帝道:“襄王蕭光裕乃是先帝血脈,朕之手足,亦是大周的大將軍,戰功赫赫。既然謀反一案存有疑點,朕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宋珂,此案就由你全權調查。若襄王乃是無辜的,朕自然會還他一個公道。若他當真謀反,即便是手足,即便他已經故去,朕也絕不姑息!”
宋珂高聲道:“臣領命!”
徐瑞則立刻叩首:“陛下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齊喝:“陛下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徐瑞下朝回到國公府的時候,嘴角都是翹著的,看到蕭景辰朗聲一笑:“陛下同意重新徹查了!且負責徹查此案的是宋珂。”
雖然他們用盡了手段,也猜測到隆安帝最後會妥協。但是真到這一刻,方才稍稍鬆了口氣。
然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關,接下來還要想辦法為襄王證明清白。
其實,隆安帝知曉襄王根本沒有謀反。所謂的謀劃之說不過是欲加之罪。
而隆安帝真正的心結在於他認為襄王是害死太子的幕後凶手。所以,要替襄王平反,唯有證明襄王與聖賢太子之死無關。
自從京都的門禁開始鬆一些之後,蕭景辰就秘密排除了心腹手下去查這些事情了。
如今倒是也有些眉目了。
當初,隆安帝會認定襄王偽造先皇後的書信,讓隆安帝以為聖賢太子不是親聲的,正是因為宋珂在襄城的襄王府發下了一模一樣的書信。再加上襄王和一位書畫大家往來密切,兩廂結合,才會認定襄王是幕後主使。
蕭景辰便從那位書畫大家著手徹查。
那位書畫大家名叫孫孺,在大周文人圈裏名氣不算太大。因為他是位隱士,很少拋頭露麵。襄王也是三顧茅廬,方才將他請下了山。
孫孺對書法頗有研究,不但能臨摹出旁人的筆跡,且眼力極好。旁人臨摹的再像,他也能一眼分出真偽來。
和蕭景辰最初猜測的一樣,襄王找孫儒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查清聖賢太子之事。
隻不過,聖賢太子之事牽涉太大。而且又是隆安帝的逆鱗,在聖賢太子死後,隆安帝的性情愈發暴戾。哪怕是襄王,也不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隨意提及,以免給自己和家人招禍。
但他同樣也知道,那個隱藏在幕後的黑手若是不能揪出來,必將後患無窮。
襄王將孫孺秘密地請到了襄王府,然後設法弄來了先皇後的那封書信。經過比對,孫儒認為書信是偽造的。
襄王大驚,他想要第一時間告訴隆安帝。但一來證據不足,而來沒有揪出偽造者,貿然捅出去怕會打草驚蛇。
於是,襄王暫時隱瞞下來,想著暗中徹查清楚了再上報給隆安帝。也免得勾起隆安帝的傷心,雷霆大怒之下,傷及無辜。
遺憾的是,沒等到他完全查清,便引來了殺身之禍。或許,也是那隻幕後黑手率先發下了襄王的意向,所以先下手為強,禍水東移。讓隆安帝認為襄王才是幕後黑手。
隆安帝早些年確實和襄王手足情深。但是最近幾年開始昏聵,多猜疑而輕情義。他本就有點忌憚襄王手裏的十幾萬大軍,在得知這樣的消息後,當然不會輕易放過襄王,以至於最終導致襄王慘死。
提及這些問題的時候,徐瑞歎了口氣:“所以,說來說去,還是要追出幕後真凶。那人真是好心機,好手段!謀劃多年,藩王、太子、帝王,居然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上!他到底是誰?”
蕭景辰冷笑:“他總想躲在幕後,坐收漁翁之力。但不管網撒得多漂亮,總有收網的時候。而現在,就已經到了收網的時候,都要收網了,再如何他也藏不住該露頭了。”
徐瑞見他老神在在,問道:“莫非你已經知道是誰了?”
蕭景辰道:“還不十分確定,隻能說懷疑吧。”
徐瑞眼眸一亮:“是誰?”
蕭景辰彈了彈袍子上並不存在的灰塵:“表兄,你去向宋珂傳個消息,讓他設法避開所有耳目來見我。”
徐瑞很不滿地瞪了他一眼:“你小子!使喚人倒是使喚,問你個事情,你就故弄玄虛起來!”
雖是如此抱怨,到底還是幫他去傳信了。
夜色將晚,白丁街的小攤子陸續收攤,唯有一個小巷口邊的燒餅攤子還遲遲舍不得走,想著多熬一會或許還能再賣一個燒餅。
此時小巷子裏走出一個蓬頭垢麵的漢子,他雙手插袖,縮著頭,眼睛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然後慢慢地挨到燒餅攤前,啞著嗓子道:“老板,給我來,來三個燒餅……不,五個!來五個燒餅!”
賣燒餅的小販沒想到自己晚收攤,果然就等到了大主顧,頓時歡喜不已:“好嘞,客倌稍等!”
他動作利索地從爐子裏拿出了五個燒餅用油紙包好,正要遞過去,抬眸間才發現那個客人衣服破破爛爛的,臉上也髒兮兮的,頓時有了幾分警惕之心:“客倌,一共十文錢,勞煩您先付錢。”
“好好,付錢,付錢,我有錢,有錢……”他一邊說著,一邊假裝掏錢,卻趁著那小販鬆懈之時,一把奪過燒餅拔腿就跑。
他跑得很快,盡管已經餓了兩天,但是在強烈的求生欲之下,使出了渾身餘力,終於把小販甩掉了。
躲著黑暗、肮脹的小巷子裏,他拿出還帶著餘溫的燒餅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若是這個時候,蘇菡在此,必會一眼認出,這個乞丐一樣的男人正是那位新入太醫院,但是不久之後就被鄭子澄派去公幹的董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