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太子確立(三更)
幽州節度使,儒州。
儒州位於大唐和契丹的邊境上,唐乾寧元年(894年)李克用擊滅盧龍節度使李匡籌,在今北京延慶城區置儒州。
作為新設州,儒州也逐漸成為邊關重鎮,隻是跟營州、平州相比,還是差了些。
從禁軍將軍調任儒州刺史,李存敬還是比較滿意,畢竟手握一州大權。
他也知道,聖上調自己來儒州,就是為了製衡晉王,以免晉王獨掌整個幽州十餘州。
之前抓獲劉守光及其親眷,他還得了封賞,本以為可以過點舒服日子,可一件事的傳來,讓他坐立不安。
在兩日前,周德威突然率領五萬幽州軍隊朝著大同節度使而去,說是鎮壓吐穀渾的叛亂。
之所以知道,因為周德威還從儒州抽調了一千兵力。而且數萬軍隊的調動,也不可能瞞得住。
若是以前,他或許還會信周德威這番說辭,畢竟代北的吐穀渾部落一直不老實。
可隨著晉王和聖上的關係僵硬,這時作為晉王嫡係的周德威率領五萬軍隊去大同,就為了鎮壓吐穀渾的叛亂?
反正李存敬不相信。
他擔心這五萬軍隊是去太原的,若是真的,聖上和樞密使就危險了。李存敬急的在刺史府內轉來轉去,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來人!”李存敬停下來,大喊了一聲。
“刺史有何吩咐!”
“立即去找幾個可靠之人,本官有幾封信要送到太原。”李存敬想了想,不能就這麽幹等著,必須得行動起來
說是幾封信,其實內容並不多,隻是交代周德威率領五萬大軍向西而去的消息。
所以很快就有四封一模一樣的信寫好了。
之所以是四封,是因為他擔心信送不過去,便讓四個人分兩個方向前去報信。周德威的大軍雖然出發兩日,可大軍行軍速度慢,自己這邊卻是快馬加鞭,未嚐不能敢在大軍前把信送到太原。
而此時的太原,卻是因為立太子一事鬧得不可開交。
好不容易安分一點晉王一係,突然建議立皇後所生的三皇子為太子。
雖說嫡子為太子也說得過去,可三皇子才多大?
額,一個月不到。
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未知數,現在就立為太子是否過於早了?
開始的時候,李柷也驚訝晉王此舉的目的。
他倒是不在乎這個太子的問題,立不立也是那麽回事。
可當不問朝政的太後也認為可以立三皇子為太子後,李柷就更加驚訝了。
但在他的追問下,太後吐露了事情,說此事是皇後來求得她。
在聽了皇後說的那番理由後,李柷也沉默了。
說實話,他沒想到皇後也看明白了如今的朝局,自己倒是小瞧了對方。
雖說皇後看得不是很透徹,但出發點卻是為了自己這個皇帝,他若是再反對就有些不合適了。
至於李存勖的目的,李柷還不清楚,他不信對方是被秦國夫人勸動。李存勖對這個名義上的母妃,並沒有那麽孝順,對方的話,他要是聽了才叫怪事。
可既然是皇後的‘一番心意’,李柷最後還是妥協,宣布以皇三子李昌佑為太子。
若是有人翻開大唐的曆代皇帝,就會發現並沒有像幾百年後的明朝那樣嚴格按照字輩取名。但兩個的名字太容易取重了,這要是跟哪位祖宗名字重了,也有些尷尬。
所以李柷想了想,便給自己的子嗣定了一個按照字輩取名的規矩。當然隻是皇子,取‘昌’字,‘昌’有興盛、興旺之意,寓意自然是希望大唐永遠昌盛、繁榮。
按照這個規矩,大皇子就叫李昌遠,二皇子叫李昌明,三皇子叫李昌佑。
對於取名,李柷一直沒啥心得,也算是憑心情,隻要不是太難聽就行。
或許是因為立太子一事,李柷暫時把對付李存勖的事放下了一些,就連手下的人都認為此事有利於緩和跟晉王關係。
不過當張瓘的幾句話說出後,李柷這才意識到不對。
“你說娘子關這些日子有匪寇?”李柷有些疑惑,“朝廷在那裏設立承天軍,而且距離成德的趙州很近,怎麽會有匪寇橫行。”
“回陛下,小的也覺得疑惑。本來書坊那邊運了不少書準備去鎮州,就因為此事,沒能過關,隻能繞道遼州,經邢州去鎮州,路遠了一倍。”張瓘解釋道。
自從成德和義武歸附後,求知書坊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張瓘也想把自己的其他生意開到鎮州,所以對於書坊擴張很上心。
當然讓張瓘上心的事食鹽的生意。
因為在太原,食鹽價格被打壓到了兩百文,雖然獲利不少,但要征收商稅,實際上獲利少了一大截。
張瓘便耍了一些小聰明,準備把一部分鹽運到成德去賣。成德的鹽價也不低,而且又少了一大截商稅,獲利更多,也不算違背朝廷的旨意。
嚴格來說,成德依然自成體係,朝廷的號令在成德根本不頂用。
“這倒是稀奇。不過匪患倒也問題不大,應該很快就會平定。”李柷並未在意。
“陛下,不止是娘子關也有匪患,雁門關那邊也有。不過跟娘子關這邊不同,雁門關那便是吐穀渾作亂,南北的通道算是斷了。”
接連兩條重要的商路被斷,影響了張瓘賺錢。他沒辦法解決,隻能找皇帝幫忙了。
“雁門關有吐穀渾作亂?朕怎麽沒有得知消息?大同節度使怎麽沒有上報?”李柷眉頭一皺。
“陛下,這事鬧的可不小。守軍都封關了,小的以為陛下知道此時。”見聖上臉色不對,張瓘脖子一縮,低聲解釋道。
“你先下去,朕需要去核實一下。”李柷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
大同節度使並不在他的掌控之中,承天軍這邊也是李存勖的人,兩個重要關口同時因為一些原因被截斷,未免太巧了。
李柷當即把張承業叫進宮,對方是樞密使,應該會知道一些事。
張承業進宮後,聽到聖上的懷疑,有些疑惑,“陛下認為這事有蹊蹺?”
“兩個重要關口同時被截斷,未免太巧了。關鍵是吐穀渾作亂的事,樞密使和朕都不知道,難道這事不該上報嗎?”李柷神色凝重。
“或許是作亂的吐穀渾規模不大,大同節度使有能力平定,所以就沒上報。”張承業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
代北的吐穀渾部落隔幾年就得鬧一次,原因也很多,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想自己當家做主。
張承業在河東十多年,吐穀渾作亂也遇到好幾次,自然見怪不怪。
“朝廷剛剛平定桀燕,之前晉王更是率領大軍從代北歸來。吐穀渾的那些酋長是吃多了才會在這個時候作亂,其中定有其他隱秘。”李柷越想越不對勁,突然一種可能在腦海響起,臉色大變,“糟了,朕差點被李存勖騙了。”
“陛下的意思是?”張承業一時也猜不到聖上想到什麽。
“朕就說李存勖怎麽突然有空幹涉立太子的事。立三皇子為太子,對他並不重要才是,可這次卻鬧得沸沸揚揚,居然是麻痹朕。
雁門關和娘子關同時封關,肯定是有什麽事不想讓朕知道。除了大軍調動外,朕想不到任何可能。
一定是周德威率領幽州的軍隊南下了。”李柷愈發肯定道。
“不。。。不會吧!”張承業想到這種可能,也被驚到了。
“肯定是這樣。”李柷在殿內來回走動,神色凝重,心中對於這個猜測堅定不移,思考了一會兒,便停下來看著張承業,“樞密使,馬上給丁會傳信,讓他調集三萬軍隊在綏州集結。”
“然後吩咐左右龍武軍,這些天加強戒備。”
“再調兩千神機營進駐行宮。”
“給左羽林軍傳旨,讓王珙做好隨時回援太原的準備!”
“給李嗣源傳旨,朕需要他履行承諾,派人幫朕控製右神威軍。”
。。。
一時間,李柷下達了七八條旨意,可見對此事的重視。
張承業也有些懷疑聖上是小題大做,畢竟這事看著並不是那麽回事,可聖上堅信是李存勖的詭計,他也隻能照辦。
好在之前他們都做好這些準備,隻是時間稍微提前了一些,倒也問題不大,不至於太過倉促。
隻是這些命令的傳達出去,那就真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也不知道丁會那邊能否來得及,短時間集結三萬大軍,還要在計劃的時間內抵達太原。若是按照聖上所猜測,周德威率領大軍已經出動,那麽已經好幾天了,誰知道這會到哪了。
這些都不是張承業能左右的,他隻是根據李柷的旨意,盡快把各項命令傳達下去。
太原城看似還很平靜,可隨著那些命令的出城,影響太原朝廷最重要的事件即將到來。
而這次事件也決定著李唐還能否繼續延續下去的關鍵。
這麽多條命令傳達下去,肯定做不到完全保密,這個時候就看誰的準備更充分、行動更快、實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