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蘭亭真跡?(二更)
關中,醴泉縣,昭陵所在的九嵕山腳下。
??看著眼前雄偉險峻的九嵕山,李柷有些感慨。
??在前世,他還曾來過這次,隻不過是以遊客的身份。那個時候的昭陵也不隻過是一個普通的景區,景區的建築也都是新建,看不出更合有一點唐代風格的特征。
??此時的昭陵也很破舊,但大致的建築都還在,隻是裏麵值錢的東西早已被半空。
??位於朱雀門內的獻殿,這裏是用於祭祀的地方,常年擺放著太宗皇帝的靈位,隻是如今連這靈位也不見了。
??東西兩廡房內置有六匹石刻駿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駿”,即“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烏”。每邊三具,皆背靠後簷牆而立。
??每塊時刻上角有歐陽詢書太宗自撰的馬讚詩,隨後另有殷仲容隸書刻於座上。
??整個獻殿並不高,也就三丈有餘,若是跟整個昭陵的建築來看,依然很氣派。
??昭陵雖說被破壞,但整體的框架還在,隻是修繕需要花費不少。
??“陛下,臣已經讓人把西側的寢宮打掃出了幾間,勉強可以居住。九嵕山的建築基本被損壞過,僅有少數還勉強完整,而且條件有些簡陋。”在李柷在獻殿周圍憑吊時,氏叔琮連忙走了過來。
??氏叔琮所說的寢宮位於獻殿西側,曆代大唐君主來此地謁陵祭拜時就在寢宮居住。
??寢宮的宮城呈長方形,外圍有近一丈厚的城牆,其東西寬達七十七丈米,南北總長百丈,宮城內距北牆達十五丈處有一道城牆使北部形成一個夾城。夾城內隻有一處麵積很小的建築遺跡,大部分建築遺跡分布在南側的宮城內。
??宮城內的建築由南到北共有三組,基本呈中軸對稱的建築格局,三組建築兩邊都連接有長條狀建築基址。
??這是最初的寢宮格局,可如今城牆雖在,但裏麵卻是破破爛爛,很多基本的生活器物要麽損毀,要麽被人盜走。甚至還有周邊的百姓在這裏盜竊磚牆或者條石用於修建自己的房屋,因為沒人管,更加加劇了昭陵的衰敗。
??“無妨,隻是暫住兩日而已。”李柷不以為意,又不是長住,所以他並不在意住的條件簡陋。
??“陛下,此戰後,要不微臣專門派一個團的人馬駐守昭陵?”氏叔琮請示道。
??李柷點了點頭,“可。”
??“陛下,拿這昭陵的那處盜洞是直接回填,還是?”其實氏叔琮想說的是裏麵的金銀珠寶不少,既然已經打開,不如搬出來用。
??可這話到了嘴邊,他卻有些猶豫。
??“怎麽?想說什麽直接說就是,不用這麽吞吞吐吐。”李柷沉聲道。
??“陛下,臣的意思是,既然昭陵已經被打開,裏麵的金銀珠寶無數,若是能拿出為複興大唐而用,想來太宗皇帝並不會怪罪。”氏叔琮一咬牙說道。
??李柷聽聞瞥了一眼對方,“你雖是出於朝廷考慮,但這畢竟是我大唐太宗皇帝的陵寢。裏麵的錢銀或許不少,但朝廷也不是缺這些錢銀。
??除了《蘭亭集序》,其他的東西都別動。”
??其實李柷對昭陵最感興趣的就是這《蘭亭集序》,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在裏麵。既然溫韜都打開了地宮,李柷自然不介意讓人在裏麵找找,有最好,沒有就算了。
??“臣明白了!”氏叔琮深知聖上的脾氣,便也不再多勸。
??沒一會兒,高升拿來一塊臨時製成的靈位牌,還有一副筆墨工具。
??李柷拿起毛筆,蘸上墨水後,便在空白的靈位牌上寫上了李世民的名字,當然稱呼是一大串。寫好後,他便把靈位牌擺在原本就放在那裏的一張供擺放靈位牌的長桌上。
??隨後便跪在蒲團之上,對著李世民的靈位牌行了叩拜大禮,並當場請罪,殿內的官員、將領、宦官等都紛紛跪下。
??其他時候,自然是不興跪拜禮,但此時不同。聖上都跪下了,他們這些臣子自然不能站著。
??行完禮後,李柷便對身邊的吩咐道,“你們都先退到殿外,若是地宮那邊有消息傳來,再告知朕。”
??“臣等遵旨!”
??眾人便恭敬地離開了獻殿,並在殿外的台階上等候,不時瞥向殿內。
??閑雜等人離去後,李柷這才看向那靈位牌,“太宗皇帝,前世,朕是不是李唐宗室後裔,朕也不清楚。可既然朕能來到這世上,說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讓朕有機會去複興大唐。
??溫韜的事,是朕的疏忽。事情太多,朕也忘了這一茬,驚擾你的陵寢,的確很抱歉。
??作為補償,等將來朕一統大唐並在國力允許的情況下,會為你修繕這陵園。”
??李柷的聲音並不大,所以外麵的臣子自然聽不到,隻是隱約能看見他在說話,具體說什麽,卻是一臉茫然。
??過了大約兩刻鍾,山上有人下來,正是錦衣衛指揮使劉明和安審通二人,這次下地宮,是二人一同前往。
??這種事,李柷肯定會讓錦衣衛隨行,算是監督吧。
??“陛下,臣成功取回《蘭亭集序》。”
??就在李柷跟李世民的靈位牌對話時,劉明那欣喜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聽到真的找到了《蘭亭集序》,李柷頗為驚訝,當即吩咐道,“送進來吧。”
??然後,劉明便捧著那幅《蘭亭集序》便快速走了進來,氏叔琮、高升等人連忙身上。
??“陛下小心!”
??見李柷要起身,氏叔琮和高升二人連忙過去扶著。
??跪了一會兒,李柷的膝蓋的確有一點酸,但也還好,起身後,掙脫二人的手,這才看向那所謂的《蘭亭集序》。
??“打開看看!”李柷的呼吸有些急促。
??《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寫於東晉永和九年(353年),在華夏書法史上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
??即便是李柷也對這《蘭亭集序》充滿好奇。
??劉明和安審通二人這才緩緩打開那幅字帖,當拉開後,李柷便看到上麵有一個腳印,邊上還有裂開的痕跡,還是新的。
??頓時,李柷眉頭一皺,“怎麽回事?為何有腳印,還損毀了?”
??劉明連忙解釋道,“陛下,臣找到這幅字帖的時候是在地宮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中,被人隨意扔棄。應該是溫韜等盜墓賊盜掘地宮寶物時,不知此物的珍貴,隨意扔棄在一旁。
??地宮裏丟失的寶物,也以金銀珠寶為主,字畫這些基本都在,但大多被隨意扔棄。”
??“溫韜這個賊子居然如此不識貨。”李柷這才認真地看向字帖上的內容。
??這幅所謂的《蘭亭集序》一共28行,324個字,整個字帖“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不愧是“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
??看完整個字帖這三百多個字後,李柷不禁感慨,“的確不俗,傳言非虛。此行書水準,朕遠遠不如。”
??“陛下,這幅字帖可是真的?”劉明試探地問道。
??他看出了聖上對《蘭亭集序》的熱愛,他也知道聖上也擅長書法。
??李柷搖了搖頭,“朕對王羲之的書法並不了解,宮中也無其本人真跡,朕也無法確定這《蘭亭集序》是否是真跡,還是他人臨摹而成。”
??“陛下既然不確定,不如帶回太原,找朝野的書法名家來鑒別一二?”劉明心念一動,便建議道。
??李柷搖頭道,“不管此是否是真跡,朕都不打算帶走,畢竟是太宗皇帝的陪葬物。況且,不過是一幅字帖,朕也隻是對其有些好奇,想要求證一二。”
??想到曆史上乾隆皇帝幹的那事,李柷突然心念一動,對旁邊的高升道,“把朕的印章拿來。”
??“奴婢遵旨!”
??“你們把這幅字帖放在長桌上。”李柷指著那擺放靈位的長桌吩咐道。
??見這架勢,旁邊的人將領都一愣,聖上這是要在這‘天下第一行書’上作詩詞不成?
??好在這些人都是武將,對此不以為意。若是有文臣在,估計會跳出來把李柷罵一頓,然後阻止他。
??看著自己親手寫的靈位牌,李柷心裏嘀咕了一聲,“太宗皇帝,別怪我哈,我也是為了留下見過《蘭亭集序》真跡的痕跡,保證不破壞字帖內容,隻是旁邊的空白處留個到此一遊的痕跡。”
??李柷自然不是真的寫‘到此一遊’,不然這字帖真的就毀了。
??不管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跡,能出現在昭陵的地宮中,起碼也算是一件文物。
??若是幾百上千年後,有人再次挖出了昭陵地宮,看到這幅字帖,起碼也知道自己是為了保護這幅字帖立了功的。
??最後,李柷隻是在隔著字帖內容老遠的地方留了一句話,落了時間,然後便從高升手裏接過印章,便在落字的地方戳了一個鮮紅的印。
??自己比乾隆把古人真跡當寫詩的稿紙好多了吧?
??乾隆可是在《富春山居圖·子明卷》跋了55處地方,整個字帖97%都是印章。
??自己不過是在角落處提了一處字,蓋了一個章,比乾隆要好了很多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