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存節受傷(三更)
“快,快跑!”
被唐軍震懾到的梁軍騎兵用力地催促著戰馬,手中的馬鞭不停地甩在戰馬身上,就是想讓戰馬跑的更快一些。
可他們的戰馬本就不是上等的戰馬,就算是騎兵如何用力催促,速度也提升不了多久。
反而唐軍那邊,在先頭小股部隊試探出河道的深淺後,大量的騎兵開始通過探清道路的河道以及浮橋快速渡河。
相比之前張萬進、董璋部的慌亂,唐軍騎兵過河井然有序,身下的戰馬也都很聽話。
那強壯有力的四肢,讓張萬進等人也羨慕不已。
要是自己有這樣的戰馬就好了。
“小王。。。罪臣張萬進,不知道閣下是朝廷哪位將領?”
張萬進策馬來到唐軍主將的麵前,看到為首的那名年輕將領,有些好奇。
李從珂看了看對方,不卑不亢地回道,“本將是大唐平南都督府麾下濟州刺史李從珂。”
張萬進恍然大悟,連忙笑著回道,“原來是李刺史親自來解救罪臣,罪臣惶恐不已。若不是李刺史來援,罪臣恐怕已經死於偽梁軍隊之手。”
李從珂其實也沒想到會在這裏遇到張萬進,這意味著兗州已經丟了。
“看張帥這個情形,兗州城丟了?”李從珂態度變得有些冷淡。
沒有了兗州,張萬進這個泰寧節度使就失去了作用。
張萬進有些尷尬地解釋道,“罪臣無能,麾下有將領叛變,引梁軍入城,這才被迫退出了兗州城。
不過現在有李刺史親自領兵增援,朝廷軍隊兵強馬壯,定能一舉奪回兗州。”
奪回兗州?
李從珂並不抱太大希望了。
但他既然來了,肯定不會這麽輕易撤離,奪不回兗州也得給梁軍一個教訓。
“那就勞煩張帥帶路。”李從珂說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張萬進連忙回道。
就在張萬進跟一個孫子似的低聲下氣在李從珂麵前說軟話時,董璋則是走了過來,對著李從珂恭敬行禮道,“罪臣董璋,見過李刺史。罪臣慚愧,雖費盡心思,也隻帶出這些軍隊。”
得知眼前這人就是董璋,李從珂的態度明顯比跟張萬進打交道時好了不少,點了點頭,“董指揮使不必自責。義父曾答應過你,便不會毀約。
隻是你並未帶來多少軍隊歸順朝廷,接下來的作戰中,你若能立下戰功,那就能服眾。”
董璋聽聞頓時大喜,連忙保證道,“李刺史放心,末將一定聽從郡王和李刺史的吩咐。”
“行,沿途的潰兵就由你負責收攏。”李從珂直接放權。
張萬進是跟錦衣衛聯係的,李從珂能來救他已經算不錯了。
董璋不同,此人早就暗中歸順義父,算是自己人,若對方識趣,他自然會給一些便利。
聽到李從珂跟董璋的對話,張萬進臉上的笑容有些尷尬,心中卻暗暗驚訝。
沒想到這董璋早就跟李唐這邊取得了聯係,難怪在兗州失守後,他便第一時間帶著軍隊出逃,而不是抵抗。
想到自己也曾好心收留此人,沒想到卻是一個白眼狼。
可當著李從珂的麵,他卻沒法指責,隻能把這件事記在心裏。
而在河對岸,已經渡過河的唐軍騎兵已經追上了梁軍騎兵,經過一番纏鬥,梁軍損失不小,牛存節更是中了一箭。
唐軍騎兵的騎射本領自然不俗,不說能勝過契丹這些遊牧民族的騎兵,但肯定比梁軍騎兵的騎射本領強。
而且梁軍的優勢也不在騎兵。
“節帥!”
看到牛存節中箭,周圍的梁軍頓時大驚,紛紛殺過去保護。
“快帶節帥回去,我們攔住唐軍騎兵。”為首的一名梁軍騎將看到牛存節的傷勢,神色一狠,便做了決定,當即吩咐幾名親兵。
牛存節雖然中箭,但並未失去意識,可這些部下根本不給他反對的機會,直接架著他就朝著遠方離去。
決定留下斷後的梁軍騎將見牛存節被幾名親兵護著撤離,當即厲聲喝道,“準備列陣!”
周圍的梁軍騎兵聽到這話,紛紛停下,看了一眼朝著遠方離去的牛存節幾騎,他們便快速地調轉方向開始列陣。
唐軍那邊,見梁軍停下列陣,也紛紛勒緊馬韁,也同樣列陣。
他們沒必要趁人之危,在正麵一舉擊潰梁軍才能彰顯自己的本事。
梁軍這邊隻剩下兩百餘騎,唐軍卻有上千騎兵,不少身穿精良的明光鎧,一眼望去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雙方一對比,差距明顯。
梁軍的騎將不指望戰勝唐軍,隻要能夠延緩其追擊的速度,使得自家節帥能安然撤回兗州城便足矣。
他環視一眼,心頭升起一陣悲涼。
他知道,此戰之後,這兩百餘騎兵很有可能都得交待在這裏。
兩百比一千,裝備差距也很明顯,哪裏還有活路?
從他勒住戰馬、就地結陣阻擊之時,他率領的這兩百餘斷後的騎兵,便注定了悲慘的命運。
看著對麵也列好陣的唐軍,梁軍騎將立於陣前,抽出腰間的佩刀,振臂大呼道,“兄弟們,不能讓唐軍追上節帥。
節帥待我們不薄,如今節帥受傷,若是我們不能擋住唐軍鐵騎,節帥危矣。我們就在此地列陣,用我們大梁勇士的鮮血與勇氣,阻止唐軍南下,將他們趕回河北之地!”
“趕回河北!”
“趕回河北!”
兩百餘戰士振臂高呼,原本萎靡的士氣總算有所提升,雖說這有自欺欺人的意思,但這士氣仍可一戰。
“兄弟們,殺!”
梁軍騎將一馬當先,策騎跑在軍隊的最前頭,為今之計,自然得先發製人,否則他這點人擋不住唐軍的衝鋒。
雖然天氣轉暖,但寒冷的北風迎麵撲來,打在臉上依然有些刺骨。
但他沒有感受到一絲寒冷,胸腔之內沸騰的熱血使得戰意盎然,自己深受節帥的信賴,若是不能擋住唐軍的鐵騎,他就對不起節帥多年的提攜。
士為知己者死,得其所哉!
人生在世,自然得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