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錢鏐之怒
“父親,這徐知誥要帶走升州水師,顯然是有所圖謀。”李昪走後,作為徐溫次子的徐知詢有些不解地看向父親,不知道對方為何要同意對方帶走水師。
徐溫沉聲道,“若是不答應,他會老實離開升州嗎?現在不同往日,為父也不可能殺了他,隻能用計逼迫對方離去。他的根基在升州,離開了升州,幾年內,他基本沒有多大的威脅。
當務之急還是朱瑾那邊,這一次楊濛去太原,恐怕也是去求幫助的。”
“父親,那我們應該怎麽做?難道就這麽看著嗎?”徐知詢有些不甘。
在他兄長徐知訓在的時候,他這個次子其實並沒有多少存在感,一直跟在徐溫身邊。或許是有不甘,但在上有長兄存在,他也沒辦法。
而且徐知訓雖說荒唐,但本身能力卻是有的,不然徐溫也不會讓其在揚州‘輔佐’楊隆演。
徐溫沒有跟次子談論過多此事,他心裏其實早有決斷。
而李昪離開徐溫的住處後,就匆忙趕往自己的府邸,跟手下宋齊丘商議此事。
得知徐溫同意後,宋齊丘建議道,“殿下,下官認為殿下隻需帶走一千親衛和一半水師即可,其餘的軍隊不要帶。”
“不帶?本王在升州也訓練了數千可戰之兵,難道就這麽放棄?”李昪有些不甘。
除了訓練水師的同時,他也在訓練升州的步軍,雖說人數不多,但卻有數千之眾,也算是不錯的軍隊,就這麽放棄,他有些不舍。
宋齊丘勸道,“若殿下把這些軍隊都帶走,齊國公那邊反而會更加猜忌殿下。殿下好不容易以這次出鎮潤州的機會緩和跟其的矛盾,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殿下那一千親衛,皆是騎兵,殿下應該知道一千騎兵在這江南之地的優勢。有這一千騎兵,勝過數千步軍,加上一半的升州水師,殿下足以在潤州立足。”
李昪本來沒這麽多騎兵的,之前朱瑾給了他五百匹戰馬,他就編入了自己的親衛。而他又是大唐的郡王,通過跟朝廷的關係,這一兩年陸陸續續采購了不少戰馬,這才組建了一千騎兵。
可以說,他這騎兵算得上楊吳境內排在前列的。
因為楊吳並無多少騎兵,總共加起來還不足萬人,即便是徐溫麾下也沒有這樣一支騎兵。
戰馬是重要的軍事物資,即便是楊吳現在也不可能從朝廷那裏采購到戰馬,最多隻能通過零零散散的購入,但質量參差不齊。
可以充當戰馬的馬,朝廷管控地很嚴,所以當初李承嗣等人帶著騎兵歸順,楊行密那叫一個激動,對李承嗣和史儼二人那是送女人、送財寶、送宅邸,就是為了留住二人,準確地說是留住二人的騎兵。
徐溫也不是沒想過把李昪的騎兵搶來,或者讓其背叛李昪,但都沒能奏效,李昪對這支親衛騎兵掌握的很嚴。
宋齊丘一直反對,李昪也隻能作罷,“你說的也有些道理,那就這麽算了,收拾收拾,過兩日就離開升州,本王現在是一刻鍾都不想在這裏待著。”
而在李昪這邊坦然收拾東西前往潤州的時候,走海路的吳越使團終於回到了杭州,可當看到隻有皮光業一人的時候,錢鏐有些疑惑。
“皮推官,怎麽就你一人?沈書記呢?為何不在船上,難道是身體有恙?”錢鏐對於沈崧還是比較重視的,不然也不會讓其擔任掌書記一職。
提到此事,皮光業就一臉自責地哭訴道,“回大王,臣無能。沈書記。。。沈書記他被朝廷留在了太原,不回來了。”
“什麽?”錢鏐身軀一震,有些震驚,反應過來後,連忙扶住對方,“朝廷這是打算把沈書記當作人質嗎?”
或許錢鏐也知道這裏不是說事的地方,連忙帶著沈崧去王府,並且還讓皮光業同車隨行。
在車上,皮光業把情況告訴了錢鏐,後者聽聞後,頓時大怒。
有對朝廷強行留人的憤怒,也有對沈崧不拒絕的憤怒。
自己都把親兒子送到太原,朝廷居然還做如此之事,這顯然是不把他當回事,說留人就留人,都不商量一下。
沈崧也是,自己待其不薄,對方倒好,根本就不拒絕,直接答應了出任朝廷的國子祭酒。
對方的家眷都還在杭州,難道他要拋棄家眷嗎?
一路上,錢鏐的臉色都不好看,開始是大罵,後麵罵著罵著又不想罵了,但臉一支鐵青著。
回到王府,錢鏐讓皮光業當著一眾心腹的麵把剛才在馬車上說的那些話再重複了一遍,眾人一聽更是大驚。
“朝廷也太無恥了一些,居然做如等齷齪之事。還有沈書記,為了一個國子祭酒一職,就背叛大王,讀書人的底線呢?”一旁的杜建徽有些氣憤。
不管是真的氣憤,還是假的氣憤,都必須有這個動作。
一旁的顧全武聽了同樣眉頭緊皺,“大王,如今聖上下了旨意,若是大王不答應,恐怕朝廷就會不承認大王的一切,甚至還會讓楊吳和閩國出兵攻打吳越。
目前,恐怕也隻能把沈崧的家眷送到太原去。
而且就按照皮推官說的那樣,每年按期上繳貢賦,以求得到朝廷的承認。畢竟隻是損失一個臣子,大王也沒必要因為這事而得罪朝廷。”
錢鏐倒不是在乎一個臣子,畢竟朱溫當初要王景仁的時候,他也沒有拒絕,甚至還為王景仁求官。
他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丟了麵子,如今不僅要主動把沈崧的家眷送去太原,還要每年上繳貢賦。
“最多把沈崧的家眷送去,沒必要上繳貢賦吧?這樣一來,豈不是朝廷占盡了便宜,而我吳越跟朝廷的差距也會拉的更大。”杜建徽顯然不同意這麽便宜了朝廷。
“難道不上繳貢賦,我們跟朝廷的差距不大嗎?若是因為此事而惹惱朝廷,恐怕接下來吳越都別想有安寧的日子。
大王,切不可因小失大,大局為重啊。”顧全武著急地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