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蜀臣回歸
聽到父親想要去地方任職,郭廷有些著急,連忙勸道,“父親功名到現在這個地步,一旦無權,就等於是神龍離開了水,必為螻蟻所製,父親還是考慮其他辦法吧。”
說實話,郭崇韜本身也不願意去地方任職。
他去地方能擔任什麽?一道布政使,還是中都督府或者上都護,或者大都督或者大都護?
若是擔任大都督和大都護,倒是不錯,也是從二品,而且掌握軍政大權,並不算貶職,平級調動而已。
但自從平南大都督府被撤銷後,朝廷並無大都督府或者大都護府,他要是去地方為官,隻能擔任布政使、中都督和上都護,實際上就是貶職。
若是這樣,他自然不願意去。
想到這裏,郭崇韜點了點頭,“你說的倒是有些道理,看來去地方避禍並不可取。”
郭廷繼續勸道,“就算父親去了地方,李嗣源這些人也不見得放過父親,所以父親又何必自己認輸。”
“可如今聖上對為父的信任有些下降,若失去聖上的信任,為父在朝堂更加舉步維艱。”郭崇韜有些擔心。
對於如何得到聖心,郭廷就不知道了,他跟聖上話都沒說話,別看大朝會這些時候見過,但他隻是一個六品官,也無拿得出手的政績,如何能入聖上的眼?
好在郭崇韜也沒打算在長子這裏得到好的建議,其實如何得到聖上更多的信任,他已經想到辦法。
那就是接下來的伐蜀之戰。
李嗣源肯定不可能擔任主帥的,從聖上召對方回來就可以看出,聖上不會允許李嗣源再次回到軍中,可能會一直以太子少保和驃騎大將軍的身份待在朝堂上。
而這恰好就是郭崇韜的機會,隻要李嗣源不去領兵伐蜀,那他很有可能爭來這個統兵的機會。
至於樞密院的那幾位,李存璋多年未領兵,想來也不會輕易上戰場。剩下的就隻有劉知俊,但對方一介樞密副使,想來也爭不過自己。
若是自己能奪得滅蜀之功,想來在朝中的日子會好過不少。
王承休等蜀國使團是三月下旬回去的,因為辦好了差事,加上害怕大唐返回,所以王承休回去的速度很快。一路上都是抓緊趕路,本來差不多一個月的路程,他隻用了不到二十日就回到了成都府。
回到成都府後,他便把自己的捷報匯報給王衍。
不過王衍看到自己不僅要廢除帝號和自稱國主外,還要每年上貢和交出朱友恭,還是有些不滿。
“這大唐也太欺負人了吧?難道朕真的要廢除帝號和降為國主不成?”王衍生氣的時候,那大方臉看起來更加怪異。
要說順聖太後(大徐妃)長得也是絕美,怎麽會生出這樣醜的兒子。在順聖太後和唐文扆的包裝下,還說成了是尊貴的象征,並把其扶為太子。
順聖太後作為王建的妃嬪,偷人肯定不現實,隻能說遺傳了王建的樣貌。因為王建就是隆眉廣額、龍睛虎視,生出一個大臉的兒子好像也沒什麽稀奇的。
王宗弼聽聞連忙勸道,“陛下,這隻是權宜之計,給李唐的國書這麽稱呼即可,實際上陛下依然是我大蜀的皇帝。李唐也不可能派人來盯著,他們要的無非就是我們稱臣,一個麵子而已。
當年勾踐為了複國,臥薪嚐膽,陛下為了保住蜀國,隻是折損一些麵子,想來朝野上下都會對陛下感激涕零。”
一旁的宋光嗣也跟著附和,一臉諂媚地說道,“陛下,巨鹿郡王言之有理。其實這麽看來,我大蜀並未損失什麽,連割讓土地都沒有,可見也是大收獲。
就算是當年的唐太宗,在突厥大軍兵臨城下時,也服軟了。可沒幾年,唐太宗便抓住機會,一舉滅了突厥,開創貞觀盛世。
以陛下的才華,想來不會比唐太宗差。”
王衍哪裏懂這些,聽到兩位他最為信任的臣子都這麽說,他也覺得自己堪比勾踐和唐太宗,頓時信心百倍。
他當即一臉認真地說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為了我大蜀,朕折損些許麵子算什麽?可每年還要給李唐上貢五十萬貫錢和五十萬匹絹,會不會有些多了?
而且李唐還要我們交出王宗恭,怎麽算,他也是朕的義兄。”
王宗弼聽聞,眉毛一挑,隨即開口勸道,“陛下,五十萬貫錢和五十萬匹絹其實並不是多大的問題。我大蜀之富裕不弱於江淮,在百年前就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可見我大蜀疆域之富裕。
而我大蜀有百姓五十多萬戶,上貢這些平攤下來不過是每一戶出一貫錢和一匹絹而已,並不會有什麽難度。
而王宗恭,此人早年是朱溫的義子,後來挾持李唐多位親王轉投趙匡凝。趙匡凝兵敗後,又轉投我大蜀。可見此人對我大蜀不會有多忠心,而且他掌握武定軍節度使,這是防備大唐的重鎮,陛下可以借機交出王宗恭,然後派心腹之人擔任武定軍節度使,豈不兩全其美?”
王衍一聽,好像是這個道理。
他對王宗恭並無什麽印象,在他立為太子之前,更是沒怎麽跟對方打過交道。也簡單,王宗恭跟他並不友善,反而是跟另外幾位兄長的關係不錯。
他稱帝後,而王宗恭因為隔得遠,他也一時沒想到這人。
“巨鹿郡王言之有理,這樣的人的確不適合防守如此重鎮,是得派對朕忠心之人去。
不知兩位愛卿可有推薦的人選?”王衍說著便看向王宗弼和宋光嗣。
宋光嗣本想推薦自己的弟弟宋光葆去,可王宗弼卻是搶了先,“陛下,臣推薦王承捷接任武定軍節度使。此人對陛下、對朝廷都十分忠臣,足以擔此重任。”
王衍聽到這個名字,思索了一會兒,“朕好像聽說過此人,對他有些印象。既然巨鹿郡王推薦此人,那就以此人為武定軍節度使吧。
至於給李唐上貢的那些貢賦,你們覺得該怎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