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回鶻生變(一)
雖然李柷從錦衣衛那裏得知劉龔和錢鏐都派了人跟隨王鬱北上,但並未讓朝廷有所行動。
這兩方勢力的北上,無外乎是結盟共同對抗大唐。如今契丹都淪落到去拉攏吳越和偽漢這樣的勢力,可見契丹實力受損不小。
以耶律阿保機的脾氣,若是自身實力強大,早就帶著幾十萬騎兵南下,怎麽可能到現在都忍氣吞聲。可見去年那一戰,對契丹影響不小,導致契丹短時間無力南下攻打大唐。
“陛下,安東都護府和大同都督府來報,契丹已經攻占室韋都督府,一部分黑車子室韋的部族逃到安東都護府境內避難。
另有一支契丹軍隊正在攻打饒樂都督府,安東都護府和大同都督府上奏詢問是否出擊。”郭崇韜拿著兩封折子高高舉著,這件事已經到了需要李柷決斷的地步。
李柷一聽,當即搖頭,“室韋都督府就算了,饒樂都督府這邊卻是可以救一救,不能這麽快就被契丹攻占,這對我大唐不利。”
“陛下英明,之前安東都護府已經按照朝廷旨意給饒樂都督府送去不少糧草、軍械,想來饒樂城不至於這麽快被契丹攻占。”
李柷卻是不以為然,“不要小瞧契丹,而且饒樂都督府的那些奚族人,也不像我大唐的將士善於防守。”
一旁的李嗣本聽聞便站出來,“陛下,臣以為可以讓大同都督府和安東都護府派出小規模騎兵去襲擾契丹。雖然暫時不宜跟契丹大戰,但也可以牽製契丹的部分兵力。”
李柷點頭道,“這個建議倒是不錯,可以給安東都護府和大同都督府傳旨,具體怎麽打,他們可以自己看著辦。總之一點,不能讓契丹輕而易舉地占領那三大都督府。
那畢竟名義上屬於我大唐,若是全部失陷,有損我大唐的顏麵。”
“臣遵旨。”李嗣本見狀,行禮後也快速退回。
這時趙觀文也有事啟奏,“啟稟陛下,渤海國的使臣到了,他們想跟朝廷聯合出兵契丹。”
趙觀文也很認同,但畢竟渤海國是大唐第一藩屬國,若是不搭理對方的提議,好像也不妥。
“聯合出兵?他們還敢出兵嗎?”李柷聽聞,臉上閃過一絲不屑。
“陛下英明。上半年的戰事,渤海國損失三府之地,兵力折損十餘萬,即便是朝廷答應跟其聯合出兵,想來渤海國也出動不了多少軍隊,隻是想借機喘口氣,爭取休養生息的機會。”郭崇韜搶過話題,不放過任何一個諂媚的機會。
“唉!”李柷歎了一口氣,“渤海國還想休養生息?除非我大唐出兵,不然渤海國怕是挺不過明年。瓊王出征草原一戰,契丹損失很大,但又不敢跟我大唐開戰,想要快速恢複元氣,必然要想辦法滅掉渤海國。”
趙觀文見狀,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朝廷不能坐視渤海國覆滅。否則契丹就會無後顧之憂,對我大唐不利。”
“愛卿言之有理,但總不能真如渤海國所提議出兵討伐契丹吧?”李柷還是有些猶豫。
趙觀文此時卻不這麽認為,“陛下,我大唐跟契丹必定會有大戰,之前都是契丹主動來襲,我大唐也該抓住機會反擊。”
“趙大學士,陛下已經定下來年討伐偽漢,這個時候提議跟契丹開戰,未免有些不妥。”郭崇韜不知道怎麽想的,居然開口提醒。
這看似提醒的話,在其他幾人看來,卻是有挑釁的意思。
趙觀文一聽這話,就有些生氣,他實在是看不慣郭崇韜這為了反對而反對的習慣。
就在他想開口反駁的時候,思考了一會兒的李柷卻是開口,“郭愛卿所言極是,既然已經定下先南後北,跟契丹開戰之事,暫且不提。除非是渤海國真的覆滅,否則朕不打算對騎兵大舉用兵。”
趙觀文聽了這話,很是無奈,隻能行禮答應,“臣遵旨。”
李柷這時又開口,而是看向郭崇韜和王然,“天佑十七年,兵部這邊要擴大登萊水師的規模,戶部這邊跟兵部、工部協商好,要為登萊水師建造更多的艦船。”
郭崇韜和王然一聽,就猜出了聖人的弦外之音。雖說聖人暫時不想跟契丹開戰,但擴大登萊水師規模的意味就很明顯了,這是在為討伐契丹做準備。
當年太宗皇帝攻打高句麗,就是水陸進攻。
將來朝廷攻打契丹,也是如此,主力走渝關、營州故城一線,偏師可以走水路在遼東登陸。走遼東,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
登萊水師目前維持周邊的海域安全完全夠用,主要就是打擊海盜,綽綽有餘。可要是護送大軍攻打遼東,就有些不夠看了。
。。。。。。
甘州回鶻,甘州。
雖然甘州回鶻叫這個名字,不是他本身就叫這個,而是因為這一支回鶻部落居住在甘州境內,因此得名。之後甘州回鶻占領了甘州城,肅州龍家也歸順甘州回鶻,自此甘州回鶻便占據甘州和肅州兩州之地。
到了天睦可汗時期,長子仁美和次子狄銀紛紛崛起,兩個兒子的政見不同,也引起了長久的爭鬥。
本來,仁美才是汗位的繼承人,可狄銀借著征伐歸義軍和大唐的支持,一下變得跟仁美旗鼓相當。
天睦可汗也不想自己兩個兒子因此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是固守相殘,因此他借鑒西域地區的雙王製,讓長子仁美留在王廷,次子狄銀則是送去甘州。
甘州曾叫張掖郡,而狄銀有一個爵位,那就是大唐冊封的張掖郡王。天睦可汗這麽做,也是想讓兩個兒子分開,減少矛盾。
可狄銀並沒有善罷甘休,他可不會放棄可汗之位,想方設法留在王廷。一年中,一半的時間在王廷,一半的時間在甘州。
仁美也不是善茬,借著天佑十六年大唐大敗契丹的契機,建議天睦可汗派出使臣前往洛陽,而狄銀就成了被派出去的人。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仁美開始了他的大計。